双拥共建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双拥共建

军民融合谱新章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2-29

        苏州第五次获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创造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史上的“苏州现象”。军民共建情似海,双拥赞歌更高亢。“五连冠”成绩的取得,是我市各级在新时期率先践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新理念的一个缩影。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会上,苏州第五次获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了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五连冠’”的庄严承诺。
  “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双拥工作领域的最高荣誉。能问鼎这项荣誉,苏州实至名归。“苏州作为改革开放一线城市和经济发展前沿城市,对双拥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争创的热烈程度、各项政策的落实程度、军民共建的和谐程度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创造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史上的‘苏州现象’”。在此轮“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中,全国双拥模范城检查考核组对苏州的创建工作作出了如是评价。
  军民共建情似海,双拥赞歌更高亢。苏州“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五连冠”,是我市各级在新时期率先践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新理念的缩影。“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合”是富国与强军的康庄大道,正是心中有了这样的战略宏图,苏州的双拥工作才开启了一个个崭新篇章。

  【纵深1】

  双拥创建中的“政治品牌”军民融合式发展再续率先活力
  1997年、2000年、2004年和2007年,我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5年前,“全国双拥模范城”开评。要不要继续摘取“五连冠”的奖牌,摆在苏州最高决策层面前。不参评,与苏州“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性格不相符。而参评,竞争很激烈,这次不仅表彰的总数减少,而且仅省内就有南京、徐州等老牌“全国双拥模范城”志在必得……
  “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是一个地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一张军政军民团结、社会和谐进步的靓丽名片。“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作为‘政治品牌’、‘城市品牌’,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苏州已成功实现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优势,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创新举措,确保‘五连冠’争创成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全市会议上的铿锵之语,承载的是1000多万苏州人民的坚定决心。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贵在行动。
  为了使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融入思想进入决策,市委、市政府完善了以会带学、以考促学等国防建设理论学习手段,纠正了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就是穿上迷彩服到部队打打靶、过过“枪瘾”的意识,并对议军会进行了规范:会前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深入军事机关和基层调研,会议主要议题必须集中在解决问题和困难上。
  去年初,我市还专门就《苏州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行动计划》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并着力坚持“五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建设; 纳入军地双方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重大事项领导负责制,强化抓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意识;纳入财政预算,做到双拥经费优先考虑,优先保障;纳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做到与其他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形成了“党政主导、全民参与、军民融合”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纵深2】

  经济建设中的“国防考量”五年启动113项实事项目拥军惠兵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处理好经济与国防的关系,事关富国强军的大业,是各级领导不可回避的一道考题。
  苏州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军”,更要当“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市坚持走具有苏州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规划、融为一体、互为促进、携手发展。
  在各地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军地领导讲得最多的就是“军民融合”,经济发展了,不能忘记其中的“国防考量”。自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投入亿元的工程有相城区消防应急救援中心、张家港市边防检查站和人武部大楼、吴江市民兵训练基地;投入千万元的工程有太仓市武警中队营房新建、省侦察兵常熟训练基地和民兵三位一体应急支队建设、昆山市国防园建设、高新区人武部大楼新建、驻军某部至苏福公路的连接公路、驻木渎镇部队的用水工程;投入百万元的项目有驻军某部军事馆建设、江苏海警支队信息化建设、某部天然气管道铺设接通、常熟消防大队车辆更新和消防器材添置。此外,全市各地还积极为部队进行数字电视的改造、基层连队的硬件设施建设、军营网吧建设、拥军公交专线的开通等。据统计,5年来,我市安排拥军实事项目113项,投入资金达4.78亿元。
  驻苏各部队官兵也把苏州作为“第二故乡”。近年来,他们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与驻地扶贫帮困、红星助学、慈善募捐、义务献血、敬老助残、卫生创建等社会公益事业。苏州军分区在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的“双带双扶”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援建或结对帮扶贫困学校10余所,遍及全国6个省、14个贫困地区,投入资金180万元,直接受益贫困学生千余名。驻军某部连续17年向贫困家庭和社会福利机构捐赠大米超200万斤。

  【纵深3】

  民生工程中的“爱兵行动”40余个配套政策为官兵解难题排忧虑
  “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苏州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坚持的理念。而在民生工程这盘大棋局中,驻军官兵及其家属同样也是受益群体。
  据此,我市先后出台40多个涉及优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部队子女入学入托、现役军人优待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苏州市保障随军家属就业暂行办法》,为随军家属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使长期困扰部队的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驻苏州市部队军队人员购买定销商品(经济适用)住房实施办法》,使经济困难、一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军队人员圆了购房梦,也成为苏州市加快推进驻苏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苏州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有效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
  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是部队官兵关注的难点问题。2007年以来,我市共接收军转干部1275名,九成以上被安排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做到了部队、个人、用人单位的“三满意”; 共接收退役士兵9523名,97%以上的退役士兵选择了货币化安置,90%以上的退役士兵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职业资格证、毕业证“双证”获得率达100%。同时,我市还建立了自然增长机制,优待金和货币安置金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