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共建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双拥共建

军民同心促振兴:沈阳市大力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0-12

 工业振兴强势崛起,浑南新城魅力无限,蒲河两岸风景如画,国防建设创新发展……这段日子,沈阳警备区组织开展的“赞颂新沈阳、迎接十八大、尽责筑国防”巡展活动,在沈阳军民中引起反响。

  “沈阳老工业基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凝聚了广大军民同心同德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沈阳市委书记、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曾维说,“流淌在这个红色城市血脉中的国防情怀,已成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业的强大力量。” 沈阳市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令人欣喜,给人启示。

  一米之差不含糊——

  “要建设高楼大厦,也要筑起精神大厦”

  沈阳市陵东街,有一处占地24万平方米的庄严肃穆之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里松柏苍翠、绿草茵茵,安葬着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123位志愿军烈士。迎面矗立的一座高23米、由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格外引人注目。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近年来,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第一期整体改造和第二期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打造成为一座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

  2011年5月,一家开发单位拟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大墙外20米处建高层楼房,提出建成该地区标志性建筑。这一项目投资额巨大,建成后将带动一批商业项目落户。但为保护陵园外围环境,依据国家级重点文物墙外21米之内禁止建高层建筑的政策规定,经多次协调,政府主管部门最终让这家开发单位调整楼房建设方案,保护了陵园风貌。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建设高楼大厦,也要筑起精神大厦!”沈阳市市长陈海波说,“看似一米之差,实际上体现的是如何对待革命先烈和红色资源的问题,考验的是我们的国防观、政绩观。”

  这些年,沈阳市先后集中整合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百余处,完成了6个区县烈士陵园的改造和修缮工程。军地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3年来修建和改造双拥路210条,新建双拥广告牌170余块、双拥文化广场70余处,全市近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各地群众数千万人次。

  通用保障不另起炉灶——

  “军民融合发展,换来军地共赢”

  2010年9月,南方某炮兵演习部队途经沈阳,在这里休整并转场。这是一次没有预先通知的紧急行动。部队专列刚一停稳,当地“军队饮食供应站”就送来热腾腾的饭菜,还按鲁菜、川菜、粤菜3个菜系制订了食谱。

  设立军队饮食供应站,是沈阳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部队官兵需求而出台的创新之举。通过公开招标,遴选服务优质的餐饮企业专门承担军队饮食保障任务,既让企业有利润可赚,也让部队免除了采购之难。

  沈阳驻军单位多,军地双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聚力的理念,以军民融合的方式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军地双方将军营规划与地方建设规划统筹考虑,使得驻军营区易地置换、部分弃管小区改造新建、基础设施配套、生活小区物业等多个难题迎刃而解。地方政府还把支持军队住房社会化保障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交通部门积极为部队开通公交专线,粮食部门做好军粮供应工作,为部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供暖联网、公交联网、电力联网……一系列军民融合的大手笔,扩大了地方公共服务网络的系统规模、提升了效益,也改变了部队另起炉灶、分散保障的旧有模式。

  在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中,地方为基层部队援建流动图书馆(室)400余个,赠送图书50万余册、电脑1000多台,培训各类人才1.5万多名,一些院校专家教授还与部队官兵联合进行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指挥自动化等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关于解难题,办实事,沈阳市委常委、警备区政委李德民的理解是:“军民融合发展,换来军地共赢。”

  爱民思路的转换——

  “要解燃眉之急,更要实现长远发展”

  新学期伊始,沈阳警备区领导收到一封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感谢信:“感谢解放军叔叔的无私帮助。没有你们,我一个来自西藏农村的女孩,不可能有机会到首都北京上大学……”写信女孩名叫格桑,在今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从沈阳市第十一中学西藏班考取中央民族大学。

  从2008年开始,警备区就与沈阳市第十一中学西藏班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当时扶贫帮困多停留在捐款捐物或是一对一救济上。后来,警备区倡议驻军官兵向同学们赠送学习文具、图书和生活用品,每年组织新入校的西藏学生到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安排理论骨干给同学们上“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国防观”教育课。警备区还在学校设立“八一”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西藏班学生。这些举措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学生、学校、社会广泛好评。

  警备区党委“一班人”由此认识到: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解燃眉之急,更要实现长远发展。从组建近千个学雷锋小组,到派出一系列医疗小分队;从选拔优秀退伍转业军人进入基层政权,到鼓励民兵预备役人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警备区协调下,驻军爱民之路越走越宽。

  这是一场新时期的“百团大战”,这是一项爱民助民的“温暖工程”,这更是一项帮扶贫困农村自主发展的“造血工程”。

  从2007年开始,在沈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下,沈阳驻军100个团级单位,对口帮扶100个行政村。活动定了5项目标:发展壮大新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规划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培养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树立新作风,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如今,这100个村发生了喜人变化——70%的村原来的泥洼路变成了柏油路,60%的村以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先导培育养殖户、种植户达5000户,人均收入明显提高,2500户农民加入了农村专业合作社。

  平战转换的新视角——

  “只有平时应急,才能关键时刻不着急”

  防空兵模拟训练装置、地震救援专业设备、核化救援训练系统,一应俱全;轻武器射击场、国防教育展厅、军官和民兵宿舍,干净整齐……金秋时节,整修一新的沈阳警备区民兵训练基地投入使用。

  这个训练基地占地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次性最大承训量达1000人,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化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

  沈阳市委、市政府将支持民兵预备役提高应战应急能力作为“党管武装”的一项重要内容,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去年,沈阳市政府为强化民兵应急抢险能力,加大投资力度,为各县区配备冲锋舟30艘,新型野战照明和各类抗洪、抗震、灭火等专用设备千余台(件)。这批设备在今年的防汛、防火训练演练和实战检验中大显身手。今年4月,沈阳棋盘山突发山火,沈阳市紧急出动民兵1000余人参与扑火,夜间作业使用新配备的升降照明设备,保证了官兵人身安全,也提高了救援效率。

  目前,沈阳警备区在全市范围内组建13支民兵应急值班分队,涵盖了通信、抗洪、地震抢险、核化救援等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应急抢险骨干集训和培训。沈阳警备区司令员袁昭说:“只有平时应急,才能关键时刻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