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驻徐州某旅利用铁路装载武器装备实现兵力机动。张 军摄
驻南京某部将地方先进通信技术运用到部队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战场的“千里眼”“顺风耳”,为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提速。王冠军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的讲话
为什么是江苏
——高层关注的目光一次次投向这里
江苏正成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一个聚焦点。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解放军战略规划部军民融合促进法调研组专程来到江苏调研。仅在数月前,中央军委某委员会军民融合小组专家领导也来到江苏,围绕“发挥地方科技优势,支持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展开调研。
高层关注的目光一次次投向江苏,绝非偶然。江苏是全国最早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发达省份之一,一直在探索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之道,打造出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江苏模式”。
早在2001年,江苏就作为“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在军队医疗、饮食、住房、油料供应、装备维修等多方面引入社会力量,成为改革“排头兵”。在新时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征程上,江苏按照“军地统筹、优势支撑、双拥助力、广泛融合、双赢发展”的思路,在这片热土上竖起一座座富国强军的时代丰碑。
“江苏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作为率先富裕起来的省份,江苏在探索富国与强军之道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全国都很有示范作用。”军民融合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矢志追逐的强国梦,对于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江苏在这方面先行了一步。
近日,记者走进江苏,就军民融合式发展进行了一线调研。
江苏为什么行
——关键在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上实现了融合
军民融合,一个“融”字是关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为融。有了“融”,“合”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对于这一点,江苏军地领导认识都颇为深刻。“不要等到抢险救灾时才想到解放军,不要等到打起仗来才想到解放军。”这是江苏省党政领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在分享改革发展这块“蛋糕”时,绝不能忘了国防和军队建设。
有一件事,让江苏省军区领导印象 颇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上任伊始,就同省军区主要领导一起,系统梳理和规划江苏强军建设的各项工作,明确提出全省的国防建设要与“两个率先”协调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所谓“两个率先”,就是江苏要在21世纪头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
在江苏省党政领导看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个板块,是“两个率先”大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级要大力推动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为军队建设服务。”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动情地说。
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孙心良告诉记者,军地领导在融合式发展这个问题上,看法高度一致,军地携手搞好顶层设计,实现了观念和体制机制的融合,军民融合式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翻阅一份份档案文件,我们看到了江苏搞军民融合,绝不是一时的感情之举,而是有着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这个好机制确保了江苏军民融合式发展始终能够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不因军地领导干部变动而变动。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相继出台《江苏省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动员军地融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
——《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进一步支持驻苏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实施意见》等规定陆续出台,开发“江苏省驻军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辅助系统”,13个省辖市全部跟进出台实施细则,积极推进饮食、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为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省军区党委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争当“平安江苏卫兵、文明创建标兵、抢险救灾尖兵”,深入开展双带双扶、共建美好江苏活动,并使该项活动机制化、常态化。
……
“如果把军民融合体系比作一棵大树,承接雨露天华的军民是枝叶,那么统揽全局的高位协调机制和各项政策法规,无疑就是大树的主干。”在军地双方一次联席会议上,省军区政委李笃信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实施“两个率先”战略中,江苏推行“六个纳入”,即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改革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总体规划,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当地科技创新体系,把重大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当地基本建设体系,把军队人才基础知识素质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把国防动员纳入当地应急管理体系。
“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征程上,江苏军民既‘低头赶路’,又‘抬头望天’,他们深知,‘知道怎么干’比‘决心怎么干’更重要。”姜鲁鸣如是点评。
江苏模式的特色
——把经济产业资源与国防建设对接
许多人在问,各地都在搞军民融合式发展,江苏模式到底有何特色?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提一下江苏的几张亮丽名片:
——经济大省。2011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9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
——产业大省。除了传统制造业,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崛起的历史潮流中,江苏也扮演着“领头雁”角色。
——科技大省。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级软件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实现各市县全覆盖,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依托强大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江苏军民融合之路走得格外宽阔。
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军”字结下不解之缘:行走园区,你会发现这里遍布军民两用科技研究院、军民融合科技大厦、军民融合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兵器创新工程中心等军民融合研发机构。目前,这里已集聚军民融合型科技企业100余家。
这里之所以兵味甚浓,因为它是政府着力打造的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明确给予入园企业资金扶持、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等15条优惠政策,倾力打造军民融合科技研发中心、科技信息平台、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成果孵化转化平台,架起推进军民融合的桥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如今政府已给予园区军民两用成长型企业专项资金支持累计6000余万元。“十二五”期间,园区计划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军民融合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白下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的崛起,只是江苏军民融合宽广战略视角中的一隅。
近年来,江苏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企业众多、经济发达的优势,使军民融合式发展紧跟时代节拍。选择更新的“标杆”起跳,让经济发展的活力、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成为打赢能力框架图中重要一环。
据江苏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江苏102个市(县、区)全部成立科技动员办公室,各级成立军民两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提供军品生产资质认证服务,先后帮助500余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军工科研生产资质。
伴随社会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潮,专业覆盖雷达、电子对抗、航天、舰艇静音等军事高科技领域的军民两用技术科研基地,正在江苏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崛起。江苏先后组织三届军地科技合作对接会、安排多次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洽会,双向发布军民通用装备采购目录、军民技术及产品需求等信息,共达成合作项目720余项,定单合同总金额超20亿元。
“两只手”娴熟配合
——政府和市场协力助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
江苏从2001年起,开始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历经11年时间,江苏总结出了一条基本的经验:有些需求,如官兵的住房、医疗等,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工程中;另外一些,如饮食、油料供应等,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
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娴熟配合,一起发力,极大地推动了江苏驻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先说住房改革。江苏驻军兵种齐全,隶属关系复杂,住房需求量大,然而又面临军用土地与资金紧张等困难。为使子弟兵能安居乐业,江苏各地把符合条件的官兵住房需求纳入驻地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划之中。
南通军分区修理所所长吴志祥,前不久喜事临门:不仅享受到政府提供的5万元购房补贴,还和其他几十名战友住进了政府在滨河东城为官兵提供的经济适用房。据统计,6年来,江苏各级政府先后为驻苏部队在职、退休、复转人员提供各类住房1700多套,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
再说医疗改革。蒋佳成是盐城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患冠心病20多年,体系医院远在150公里之外,看病很不方便。地方对部队“开门办医”为他带来了福音,从此老人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住地医院就近看病了。
江苏省卫生厅领导介绍说,许多地市将部队老干部医疗纳入地方医保体系,设立军地医保统筹基金,为军人开辟“绿色就诊”窗口,建立军地一体急救网,方便偏远部队官兵就医,打造军地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在驻地政府把部队部分后勤需求纳入民生工程同时,有着浓郁市场意识的江苏,把竞争机制引入驻军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局面搞得红红火火。
这里,一条条军地贯通的“水、电、气、暖”供应管道组成的保障网络,使驻江苏部队供电保障社会化程度达到88%,供水保障社会化达到76%,营房维修、物业管理、绿化保洁社会化达到96%。
这里,599个军营食堂进行试点改革,依托社会力量实施饮食保障,为部队分流保障人员9000余人。
这里,地方石化公司与省军区签订油料代储代加协议,实现油库代储、定点加油站代供,为部队提供及时高效的加油服务。
这里,数千个“拥军生活服务中心”提供商业、电视、网络、通信等服务,使部队甩开保障包袱,集中精力谋打赢。
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国防动员体系为战斗力生成提供持续动力
扬州诚信物流公司是伴随现代城市服务业而兴起的“幸运儿”,凭借健全发达的物资配送网络、安全快捷的运输服务,诚信物流成为全省首家应急物流动员中心,多次承担部队应急物资和武器弹药转运工作。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相继发生,诚信物流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成立救援运输车队。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将药品、羽绒服、帐篷等急需物资送到灾区,成为“拉得出、靠得住”的编外军运保障大军。
诚信物流的“从军记”,是江苏省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一个生动事例。记者打开“国防动员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江苏省兵要地志信息系统”,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军地一体、高效敏捷的国防动员框架图——
一座座国家医药动员中心、国家野战食品动员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横跨纺织、医药、食品等数十个产业。千余个经济动员保障点,向国防建设源源不断输送“正能量”。
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的高速公路网络,组成保障部队机动的“交通动脉”。江苏各地规划建设战备公路、部队进出口道路等项目105项,实现省内军事要点全部联网通畅,打造了以高速公路为支撑、以国道省道为主体、以战备公路为迂回的国防交通网络体系。
竣工总量突破2500万平方米、规模占全国总量七分之一的人防工程,随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在省本级和13个省辖市全建成人防指挥所基础上,省市两级全建成人防机动指挥所,指挥信息网和预警网覆盖至乡镇。
一批高科技人才编入民兵保障大队,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博士殷贯西被编入新区民兵科技保障大队后,用先进物联网技术改造人防一体化指挥平台,链接人防工程、重要经济目标、通信警报、疏散基地、机动指挥车等要素,融合地震、水利、消防等防灾力量,形成防空防灾一体化的综合智慧民防信息系统。
登高望远与时行,极目海天书华章。走进江苏省海门市人武部军事指挥中心,海情、空情、水情、路况尽收眼底,各类抢险救灾应急力量随时调度,实时指挥。这座指挥中心集指挥控制、战备执勤、情报信息等功能于一体,是依托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应急动员体系同步建成的。
“过去开‘议军会’就是‘议经费’,如今面对军民融合偌大一张‘新考卷’,我们必须当好称职的‘赶考者’。”江苏省有关部门领导对记者说,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举措和思路,已成为各地市县党管武装第一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考评地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分体系”。
可喜的双赢效应
——持续融合发展需要“铸剑为犁”的能力
南京熊猫电子集团作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在军用通信领域拥有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们在军地有关部门支持下,将部分军用技术转化到民品项目中,逐步形成了移动通信系统等8大类23种军转民技术项目,实现产值数百亿元。
“只有找准军地双方利益契合点,才能引领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熊猫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能将军用技术“反哺”经济,得益于政府高瞻远瞩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
作为“民参军”数量规模较大的省份之一,江苏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舰船、航空、航天和新材料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在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则不可以养兵。”采访中记者发现,军民融合的“江苏模式”早已摈弃“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单向融合思维,正走在军地双赢、共同建设美丽江苏的大道上。
推进军民融合既要有“铸犁为剑”的智慧,也要有“铸剑为犁”的能力。近年来,江苏省地方财政拨款20多亿元,民间投入资金170多亿元,支持军民两用项目600余项,实现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互利双赢发展。
放眼江苏,领域囊括船舶制造、微电子、卫星通信、重型机械的数千个部队“编外装备保障基地”,在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军地携手制订完善装备生产、储备、供应、维修等一体化保障体系,既为未来战争打造强大的技术和物质后盾,也为广大企业拓展军工市场打开方便之门。
驻江苏部队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中,部队主动把北斗导航和卫星通信信息、航拍航测资料等提供给地方指挥决策使用;在平时,通过开放人防工程、军用港口等设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为驻地创造产值10多亿元;他们还在全国率先成立国防教育讲师团、军官志愿团和文化团,为促进驻地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数字看融合
☆坚实的军民两用技术认证评估服务平台,使江苏500余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军工科研生产资质
☆迄今江苏先后组织三届军地科技合作对接会、安排多次产学研合作成果展洽会,共达成合作项目720余项,定单合同总金额超20亿元
☆驻江苏部队供电保障社会化程度达到88%,供水保障社会化达到76%,营房维修、物业管理、绿化保洁社会化达到96%
☆迄今江苏各地规划建设战备公路、部队进出口道路等项目105项,实现省内军事要点全部联网通畅
☆6年来,江苏各级政府先后为驻苏部队在职、退休、复转人员提供各类住房1700多套、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
☆驻江苏部队平时通过开放人防工程、军用港口等设施,为驻地创造社会就业岗位2.5万个,为驻地创造产值 1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