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共建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双拥共建

沙家浜,子弟兵永远的家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6-23

    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

    70多年前,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常熟军民并肩携手,与日伪军斗智斗勇,演绎了一个个军民团结斗顽敌的感人故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沙家浜精神”。

    近年来,作为江南“四小虎”之一的常熟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举“沙家浜精神”的旗帜,不懈探索和创新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支持和服务国防建设之道,为“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理念注入新的内涵,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

    把提升战斗力作为拥军的最高境界

    虞山脚下、尚湖之畔,风景秀美,寸土寸金,极具商业开发潜力。数年前,很多商家盯住了这块“宝地”。就在这时,常熟市人武部提出了在虞山建设一流民兵训练基地的意向。“国防建设需要,必须优先保证!”市委常委会果断决策,划拨出近6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按照当年的行情,这块土地至少值8亿元。

    从那时起,常熟市不断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先后建起了室内射击馆、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场、国防教育馆和征兵体检站等设施,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如今,这里已是集民兵训练、装备仓库、征兵体检、国防教育和拓展训练“五位一体”的一流综合基地,为提升苏州地区乃至整个江苏省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训练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拥军传统,为常熟市的双拥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常熟市的双拥工作一直充满生机与活力。“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壮大,拥军工作再也不能局限于逢年过节为部队送钱送物改善官兵物质生活层次了,要把提升部队战斗力作为拥军的最高境界。”常熟市委书记王翔如是说。

    循着这个思路,常熟市的拥军工作近年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常熟市人武部部长闻龙根颇为自豪地说:“作为一个经济强市,常熟人如今有能力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拥军行动从政府向全社会延伸

    武警常熟市中队战士小丁入伍后,受到父母离异的困扰,一度成了中队的“问题战士”。去年9月,正当他的情绪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常熟市人武部、民政局、妇联联合组织开展了“百名常熟妈妈与百名驻常士兵结对认亲”活动。从此,小丁有了一位知冷知热的“常熟兵妈妈”——王中英。在“常熟兵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丁逐渐走出了阴影,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

    “沙家浜精神”的显著特点就是民众广泛参与拥军。近年来,常熟市委、市政府在把双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议事日程、纳入各单位部门目标考核任务、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的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思路,不断创新拥军载体,努力推动拥军从党委政府向全社会延伸。

    近年来,常熟市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把组织民营企业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头戏来抓,强化组织引导和运行机制,涌现出数量庞大的民企拥军群体。 

    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每年都要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官兵,被称为新时期的“阿庆嫂”;常熟国际汽配城董事长邓敦艾每年都要吸纳退伍军人到企业就业,目前企业中复转军人占企业总人数的40%;各镇为每年从常熟入伍的新战士每家订阅一份《解放军画报》;波司登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高德康在企业中建立“拥军账号”,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帮助驻常部队有困难的官兵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全市参加拥军优属活动的民营企业已达1010家,一些企业设立了“双拥联络员”和“企业家拥军优属基金”,形成了民营企业拥军工作的有效机制,全市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拥军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有人感慨地说,如果评选双拥形象大使的话,每一个常熟人都有资格去竞争。

    为城市植入“红色基因”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启动后,常熟理工学院再现报名应征热。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常熟市每年征兵工作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去年常熟向部队输送了近500名优秀青年,其中大专生占58%,本科生占28%。

    常熟的应征入伍热潮何以长盛不衰?因为常熟有深入人心的“沙家浜精神”,因为这里当兵光荣的氛围一直没变。

    常熟因沙家浜而闻名,“沙家浜精神”在常熟发扬光大。如今的常熟,大力培育以“沙家浜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为常熟市的拥军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和坚实基础。

    在常熟,当兵光荣不是空口号,而是体现在实际的优抚安置上。常熟有“10个100%”的规定,比如重点优抚对象100%免费办理医保,现役军人立功受奖100%给予物质奖励,军转干部及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100%安置(包括货币化安置),优抚对象100%消灭无房户危房户,全部住进了楼房、瓦房……这一条条举措实实在在,“就是要让当兵报国不吃亏。”常熟市领导说。

    不但当兵不吃亏,当兵回来后还是“香饽饽”。常熟格外重视复转军人的培养,市里每年组织招聘村干部,要为复转军人预留15%的名额。全市220多个建制村,58%的村委会由复转军人担任主要职务。全市2000多个规模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中,复转军人占近13%。

    对常熟人来说,“沙家浜精神”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血脉之中,对子弟兵,对军属,对复转军人,凡是和“军”字沾边的,他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

    “双拥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文化基因,必将代代传承下去。”有感于常熟浓郁的双拥氛围,江苏省军区政委李笃信发出了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