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共建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双拥共建

288万斤“爱心米”里故乡情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3-01-24

 驻苏73049部队连续18年向贫困群众捐赠大米累计288余万斤,受惠群众达到5.5万多人次。

   “部队的大米吃起来真的特别香!”70岁的孤老刘阿姨,是采香花园社区低保户。几天前,社区为老人送来了一袋20斤的部队爱心大米。对于这袋米,刘阿姨倍感珍惜,“每天除了早上吃面,主食就是米饭了。一袋米,够我吃3个月的呢。”“入了低保快十年了,每年都能吃到部队的大米。一直没有机会和部队的官兵们见面,我想当面和他们说声,谢谢……”
  春节临近,15辆装载着16万斤自产大米的军用卡车驶出驻苏73049部队营区,驶向市区各区民政部门,这些优质大米将通过各区街道社区等单位,陆陆续续分发到困难居民等群体手中。
  这是该部队拥政爱民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曾多次被省、市政府表彰为双拥共建模范单位的该部队,已连续18年向贫困群众捐赠大米累计288余万斤,受惠群众达到5.5万多人次。

  见米念“亲”

  老大爷吃着爱心米就会想到当兵的孙子


   “我们这吃的是什么米?”岁末年初,彩香老年公寓,年过七旬的施老伯虽然失明,但味觉特别灵敏,在吃老年公寓的“大锅饭”时,他在老年公寓的近80位老人中,第一个发现了米饭“有情况”,立即问起了工作人员吴剑萍。吴剑萍立即回答:“还没来得及和大家说呢,这是部队送的大米,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老人马上释然:“我说呢,怪不得吃起来感觉不一样,口感不错!”在彩香老年公寓,每年都能领到1000斤左右的部队爱心大米,足够老人们吃上20多天时间,老人们对部队大米赞不绝口。  “部队就是好!吃米也想着我们!”55岁的鲁玄东家住龙西新村,儿子鲁皓轩在浙江已经当了5年兵,“儿子现在在部队那边干得不错,还被评为优秀士兵”。作为军属,鲁家也已吃过5年的部队“爱心米”。鲁玄东说,“驻苏部队送的这大米好吃,我都是送去给孩子爷爷奶奶吃的。他们看到大米,马上就联想到了当兵的孙子,觉得特别的珍贵,他们还把米袋上印有部队赠送几个字的牛皮纸封条给收藏起来呢。”“一袋米,可能不值多少钱,对我来说,这份情真的重!”家住金狮巷的朱国祥年近六旬,21岁的儿子朱正扬在天津当兵刚“满月”。说起部队的“爱心米”,朱国祥不禁热泪盈眶。“我是38岁才养的儿子,就这么一个儿子,说起来还真舍不得他去当兵。为了当兵,儿子还做了激光手术摘掉了眼镜。他决定当兵,我也支持他到部队锻炼锻炼,给自己定定型。”“看到了部队的大米,感觉很亲切,就像是当兵的儿子给我送米来了!”朱国祥说,前几天,儿子打电话过来,说在天津一切都好,听说驻苏部队送大米,儿子开心地对我说,你瞧,我去当兵,部队也关心你吧!

  接力“传”米

  官兵每年捐赠的大米保持在16万斤

  十八年来,该部队坚持为地方群众送大米,这是一种传统,更承载着一份感情与责任。“送米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感恩。”该部队于1993年移防到苏州,部队政治部主任杨小勇说,“当时,部队刚到苏州,驻地设施不全、比较破旧,是苏州在硬件上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在感受苏州的温暖与真情之余,我们也在想,要为苏州做些什么。”
  部队机关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驻地周边的农村等地,还有不少困难群众的生活需要帮助。“为何不把部队自产的剩余粮食捐助群众?米是我们自己种的,有着我们自己的劳动付出,把它们送给苏州,也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心意。”部队党委分析认为,苏州是官兵的“第二故乡”,作为驻苏部队,必须发扬革命传统,带头为民解忧。思路一变,说干就干。第二年,他们自筹粮食10万余斤等,为驻地周边100多个行政村的上千名困难群众送去了救济物资。
  做好事,要做到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官兵们一茬茬换,但部队送米的传统却不懈坚持了下来。近年来,该部队每年捐赠的大米都保持在16万斤,赠送的范围也拓展到市区各地。
  多年来,该部队按照“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的原则科学立项,将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向贫困群众捐赠大米等为地方办好10件实事列入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还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定期互通情况、组织现场办公等制度,要求各项目负责人及时了解掌握驻地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相关政策和具体需求,确保10件实事件件有专人负责,明确落实期限和具体标准。“送大米,我参加过八年了。”三级军士长、部队“老先进”邢科已当了10多年的兵,作为该部队的老驾驶员,对每年岁末开着军用卡车到部队产粮基地运大米、编队送往苏州市区各区民政部门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送米的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就是驾驶员也要选拔,要像我这样驾驶技术过硬的人去。”“每次送米,我心里都有一份报答之心。”邢科说,自己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也受过别人资助。现在我当了兵,能出一份力,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报答。“苏州发展不忘国防,致富更重拥军,修筑双拥路、盖起拥军楼、送上放心水、开通拥军专线、联上信息网,驻地为部队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稳定了军心,温暖了兵心。”部队政委陈正峰告诉记者,“能为驻地群众做点实事我们感到很光荣。”爱民,就要主动作为,今后,部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参与“第二故乡”建设,在扶贫帮困、改善民生、发展生产、维护稳定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真正在弘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