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编者按:根据军委、总政领导指示,总政宣传部组织军队高层次理论人才研修班学员,围绕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作了概要阐释解读,供部队学习参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两个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归于失败。历史呼唤先进理论、先进社会力量来指导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社会变革。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两个必然产物”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满开宏)
●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和实现“两个不可逆转”
“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综览党90年辉煌历程所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90年历史功绩的高度概括,使我们透过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把握了党90年奋斗历程的基本脉络。三件大事前后相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两个不可逆转”,指“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这深刻说明“三件大事”所具有的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告诉人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任何人企图逆转它都是不可能的,帝国主义者企图恢复“往日的天堂”是痴心妄想,一些人企图退回去走老路也是痴人说梦。(王幸生)
●“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
即“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造福人民。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因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更快地变为现实。“四个选择”的结论,既是对历史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深刻昭示,必将启发和引导全体人民更加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更加坚定地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章传家)
●中国共产党“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
即“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第一个“不愧为”,是指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正确指导,始终担当着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充分证明了自身的先进性与先锋队性质。第二个“不愧为”,是对我们党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壮阔进程中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明确定位。“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昭示我们:要不断增强对党的热爱,增进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卢周来)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
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的全部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探索奋斗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推进民族复兴历史征程中最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成就,从不同形式和侧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最伟大的创造、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颜晓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两个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一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开辟并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王军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论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的关系,从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指导意义。(何怀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五个有利于”
讲话首次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样,概括为经过90年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这一重要论述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的深刻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又适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础、整体架构和发展依托,具有重要的引领、导向和凝聚功能。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得到坚持和贯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刘新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这是讲话通过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它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刘开华)
●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四个坚持”根本点
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坚持”立足党的建设全局,从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组织路线和从严治党四个方面,精辟概括了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一贯方针,是面向未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姜铁军)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
“四个考验”,指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个危险”,指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集中概括和深刻指明了新形势下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这是党中央和胡总书记深刻洞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显示了共产党人的清醒和自信,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充分认清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紧迫性和繁重任务,同时也警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为党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着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信心决心,经受“考验”,防止“危险”。(苗润奇)
●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
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一重要论述,涵盖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部署,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杨建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践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实践是检验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理论的唯一标准。(曲跃厚)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这一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科学回答了用什么标准选人、怎样用人的问题,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为新形势下党的干部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它告诉我们,常修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德”,是党员干部立身为官之本,是引领才智发挥之魂、是不断增长才干之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形成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对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意义。(杨洪江)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这一论述充满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它要求共产党员心中要时刻装着人民、想着人民,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人民至上的理念。它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对历史兴衰规律的科学概括总结,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永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个坚定不移”
即: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对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项建设事业作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勾画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更加深刻、运用更加自觉,表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邓一非)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韩秉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改革是动力,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稳定是前提,是硬任务,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法进行。我们必须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把三者的统一作为重要指导方针提出来,对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金振兴)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强后盾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我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职责。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始终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强大,不断加大对我战略遏制和围堵;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周边一些国家与我领土领海争端不断加剧,“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要求我军必须肩负起坚决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使命,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从容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张碧波)
●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根本着眼点、总纲、必由之路和目标,是讲话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部署要求的核心思想。贯彻这一根本要求,讲话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以及装备后勤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武装警察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等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党的军事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为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刘戟峰)
●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赢得广大青年衷心拥戴的先进政党。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党正是由于把一代代先进青年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才不断获得新鲜血液,拥有强大活力和战斗力,进而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惟有继续赢得青年,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才能更加辉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如既往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引导广大青年永远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展现人生价值。(公方彬)
上一篇:郭伯雄: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下一篇:全面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