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话国防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众话国防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众话国防

在建设学习型军营中打造创新型军队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5-06

    伴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持续发生,学习的革命、学习型组织相继提出。一个社会组织要跟上时代步伐,保持发展活力,就应该成为“学习型”;一个政党,要引领国家、民族走向未来,也应该成为“学习型”。

 

    新军事变革是个持续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军队本质上是创新型军队。我们推进军队转型,首先需要完成学习的革命,建成学习型军营。“学习型”是手段、是桥和船,目标是建成创新型军队,更好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大势所趋

    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发展这样快速。人类发展史上,早期是一个时代贯穿几十个世纪,十几个世纪,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后来是一个时代贯穿几个世纪,如蒸汽机时代。现在是一个世纪呈现出几个时代,如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都是20世纪出现的。

    与时代变迁加速相关联,人类知识总量在迅速翻番。据统计,人类科学知识总量在19世纪,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前期,30年增加一倍;50年代,10年增加一倍;七八十年代之后变成了5年。进入21世纪,科学知识总量的增速进一步加快。

    与时代变迁加速相关联,知识更新也在不断加速。18世纪,为80~9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30年;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为5~10年。

    与时代变迁加速相关联,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20世纪初,需要20~30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激光与半导体从发现到应用,只用了2~3年;现在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有十几个月。

    与时代变迁加速相关联,知识老化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有关研究报告指出,工程技术人员所学的知识,正以每年7%到10%的速度老化;在高技术领域,知识老化的速度已经达到每年15%到20%,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到5年。甚至有专家指出:今天,人类掌握的全部知识,到21世纪中叶,真正有用的可能只能剩下1%。

    专家呼吁,在信息时代,任何单位的创建、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学习型”为前提和出发点,成为“学习型组织”。

      转型所需

    在这样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取决于它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更取决于国家的创新力和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的能力;一支军队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它现有的装备水平和兵员数量,更取决于军事创新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续发挥程度。

    于是,一个新的概念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另一个新的概念也必须提出:建设创新型军队。实际上,新军事变革就是一个持续的军事创新过程,信息化军队本质上应当是创新型军队。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建设创新型军队作支撑;建设创新型军队,需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根基。于是,这两个重大的时代性战略命题,必然融合为一体。

    从概念讲,创新型国家是把自主创新作为基本特征,强调通过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形成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一般说,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依靠科技进步不低于70%;科技创新对外依存度,不超过30%。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以暴力手段达成政治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技创新,发展先进武器装备,更需要对新技术运用的创新,对先进武器装备运用的创新。因此,我们对创新型军队的理解,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在军事变革中形成核心军事能力的新技术是自主创新实现的;二、善于创造新的作战规则,打造出能灵活变通的网络化组织结构;三、一线指挥员和单独执行任务的官兵,有很强的为维护国家利益独自处置情况的临机决断力;四、广大官兵有强烈的未来意识,可适时把握历史机遇,自觉奋起军事变革;五、构建起能及时把社会上的创新成果引入国防的军工复合体、军事高科技复合体。六、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氛围。这六个特征,都与学习型军营相关联。换句话说,建设学习型军营,是军队转型所必需。

 

    超越自我

    当我们回头考察世界新军事变革走过的路径时,发现美军早已把“学习的革命”引入到了《2020联合构想》的远景规划之中。

    我们今天讲学习,不是简单地啃书本。研究人才创新潜力开发的规律,有一条被普遍关注的“培植线”,这就是:知识更新——技术补充——思维变革——观念更新——潜力开发。从学习型军营的管理来说,就是要沿着这个“培植线”,不断开发官兵的创新潜能。

    《第五次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德·圣贤吉提出:信息时代的学习,至少要进行“五种修炼”,即:超越自我——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改善心智——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性格陶冶,在提高“智商”的同时,注意“情商”的培育;共建愿景——与团队成员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理想和信念,共同为履行使命、任务而奋斗;团体学习——注重思想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术氛围;系统思考——克服狭隘眼光,开阔宏观视野,培养战略意识,确立新的哲学观。作者之所以用“修炼”一词定书名,其中用意包含着对人的深刻变革,“得变革之大道,成时代之善果。” 

    学习型组织“五种修炼”离不开创新

    “五种修炼”的关键是超越自我。马克思曾经讲过“两个决裂”,即和传统观念决裂,和旧的习惯势力决裂。超越自我,也含有两个决裂之意,这是一个非常不易的事。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创新者观察的视野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历史——现实——未来;现在是:未来——现实——历史。与观察视野的变化相联系,创新思维“范式”应随之发生变化。过去是:实践——技术——理论;现在是:理论——技术——实践。与思维“范式”相联系,军事创新路径也应该做出调整。以前的创新发展顺序是:科技进步——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现在的发展顺序是:军事理论——科技进步——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信息时代,作战指挥人员、军事理论专家,成了军事技术创新的引领者。然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意识中,历史的情结远远超过对未来的向往,许多人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排斥这个理念。正像首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时,爱因斯坦感叹地说:“现在,一切都变了,但人们脑海中对世界的印象还没有变”。所以说,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未知,而是已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我,其他修炼才能谈得上。

    开发潜能

    从社会范围讲,“学习型”是一种组织方式,是以学习为重心的组织。它的性质、领导机构、内部结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都应以有利于学习与创新为着眼点。

    科技进步的加速度所产生的巨大驱动力,使人类社会演化、军事变革速度加快。冷兵器延续了3000多年,热兵器用于作战到19世纪末大致600多年,21世纪发达国家的军队从转型开始,现在已进入信息化的门槛。从信息化到智能化,预计只需30年时间。所以有人说,一个组织在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是学会组织团队学习;一个称职的领导者重要的任务是领导学习,不断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学到什么,更注重于要求人们学会怎样学习。

 

    上世纪末,美国富尔顿商学院提出一句警言:当我们“编撰20世纪历史的时候,应该这样写,人类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的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爆炸,而是千千万万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来未曾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学习的革命,重在把存在于人们身上的巨大潜能开发出来。

    一位哲学家临终时的最后遗言: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重要的是让它升起,发光。

    营造环境

    当历史刚刚进入本世纪,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指出,改革后的美军,要使“每一个军人和文职人员,为保卫美国发挥其才干,并有一个能够拥有资源、信息、工具、训练和自由表现的环境”,并承诺,“创造一种鼓励发明创造的环境。”早在1998年,美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之际,潜艇司令部就成立了一个“未来研究小组”,专门吸引有创见有闯劲的年轻人,经常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激励大家为潜艇发展勇于奇思妙想。这些年轻人,常常在争鸣中产生创新思维,提出标新立异之说,为美海军提出了许多面向未来的潜艇技术和潜艇联合作战的新概念、新思想。

    营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主要指文化环境,实际是一种无形的氛围,一种能达成共振、共识、共鸣效应的“场”,一种“激流漂石”、奔涌向前的势。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有持久的渗透力、影响力。《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讲到,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三千分之一,获得诺贝尔的犹太人则占全世界获此奖总数的三分之一。研究犹太人的创造力,就其民族文化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1、被疏远的忧患意识、冷静思考和不懈的探索精神。2、善于抽象思维。3、注重未来正在生成的事物,而不是现存的事物。4、无差别地让所有人自由使用文化手段。5、为民族崛起激发出的强烈的战斗精神。这几点之中,不乏我们可借鉴之处。

    教育改革无疑是营造环境的内在要求。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军官培训体系也在进一步优化完善,军事院校的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改进。使之成为不是单纯获取文凭的场所,而是提高创新力的圣地。文凭代表着知识的积累,但知识的积累与知识的运用不同。“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学到的一切打碎、重组。”由此联想到发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深感改革教育,包括军事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型军营的重要任务。 

     端正学风

    就我军的经验与现实看,军事变革引发学习的革命,学习的革命当从整顿学风、文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有了明确的战略方针,有了明确的使命和任务。据此,如何规划好转型的蓝图,关键是思路、观念和方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要把思想路线搞端正。

    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地理概念上的长征。其实,思想路线上的“长征”,是1942年整风运动之后完成的。由此,我党对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的执行力才空前提高。在那次整风运动中,毛主席特别强调整顿学风和文风。并把整顿这“两风”,提到关乎党的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今天,我们要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建设学习型军营,打造创新型军队,当从端正学风、文风开始,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事到必须,势在必行。联系那种“表态式”、“形式化”浮躁游离的学风,重新读一读当年毛主席写的《改选我们的学习》;联系那种空洞无物,陈旧老套的“命令式”、“注释式”理论文章,重新读一读当年毛主席写的《反对党八股》、《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必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萌生。

 

    一位老专家告诉笔者,讲过去只是一堆辉煌,必然重复交已经交过的学费;看未来总是一片光明,遇到突发事件定会反应迟钝。在信息化浪潮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我们的学风、文风如不改进,非但不能创新,还可能被变革的浪潮所吞没。

      设计未来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所大学校。”今天研究建设学习型军营,“大学校”思想更彰显出它的深远意义。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从学习型组织看,共建团队愿景,实际是以设计未来作为学习的引擎。军队整个转型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设计。比如,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就需要弄清在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上,究竟会出现那些具体威胁?对每种威胁如何做出具体的场景描述,每种场景的三种状态,即最差状态、最好状态、可能性最大的状态如何?各种状态的上、中、下三种应对之策是啥?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才叫设计。与此相联系,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也不能停留于概念炒作上。多样化军事任务究竟有多少样?对每样军事任务进行多种判断,多种评估,做出多种预案,才是设计。这些设计,还应当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跟踪修正,始终保持各样、各类、各种方案的时效性。

    上世纪80年代前期,解放军报曾开设“未来战场设计”专栏,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创新思维,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军营、打造创新型军队尚有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