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话国防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众话国防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众话国防

军事物流:信息聚合下的“物畅其流”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6-16

    现代物流概念的诞生源于战争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利用运筹学等方法,对庞杂纷繁的军事物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军事物流正引发一场后勤革命。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军队均提出了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目标,并将之视作推进军队后勤转变的重要手段。

    军事物流是现代物流大系统的重要分支,它是指训练、执勤及作战所需军事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或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可以说,军事物流的流向、流量及其精确性、预见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力、科技力如何转化为战斗力、保障力,在保障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自觉地把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纳入到国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已成为全面推进现代后勤建设的当务之急。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处理平台。通过发展和运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综合集成物资保障需求、保障资源和保障过程等信息,是实现物流全过程、全时段可视可控的重要基础。目前美军运用“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将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集成在一起,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可视化地掌控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实现了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交换。在伊拉克战争中,正是依托这一系统,美军后勤信息处理中心虽只有1500名工作人员,却使数十万部队的输送、数百亿美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供应得以顺利进行。

    建立军地兼容的物流法规标准。以国家立法形式对物流行业的军事服务功能予以界定,规范平战时军地物流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物流资源征用方式和程序、物流资源使用和补偿等,是提升现代军事物流管理标准化水准的重要一环。如美国的《商船法》就规定,新造和购买船舶必须满足战时和全面紧急状态下适用于国防要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租用的民船航行次数达259艘次,占航行总艘次的56%。从1999年起,美军出现了军地物流一体化的趋势。通过合同方式,他们将“产品司令部标准系统”和“标准仓库系统”实行外包,由民间企业负责其运行与维护。目前,由供货商直接保障美军的物资已包括给养、服装纺织品、医疗器械和汽车配件等。

    建立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目前,我军后勤保障还存在着条块分割、配置分散等问题,应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下,按照军队战备和执行任务的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对现有各系统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调研论证。合理区分储备任务,通用性物资以地方储备为主,专用性物资以军队储备为主;合理区分层次配置,按照区域化、辐射性、多功能等要求,综合考虑采购、生产、运输等因素,统一规划建设大型的、集筹措储备供应为一体的战略型和战役型现代军事物流基地,进一步提高物流基地的综合保障功能。

    建立供管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当前,我军军事物流建设急需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军地统管、供管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打破军地界限,从临时应急性抽组转变为常态化保障机制,推行军地联储、联供、联运,形成军地衔接、整体联运、优势互补的军事物流体系;打破三军界限,积极推进联勤改革试点,不断优化体制编制,逐步构建起总部至战区两级直管和三军统管的保障供应新体制,推行区域化集中保障供应的新模式;打破专业界限,把由过去几个部门分散管理的运输、补给、维修和其它保障职能实行集中统管,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集成配送和运行监控机制,以形成一体化的后勤物资供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