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话国防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众话国防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众话国防

国防生,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6-21

    编辑同志:

    2010年6月8日,军报《读者之友》专版刊发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防生、济南军区某团“红一连”副连长楚科纬写给母校国防生的信和国防生的回信。今年5月25日至28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即将毕业的2007级8名国防生代表,在学校选培办领导的带领下,到济南军区某团“红一连”体验基层生活,并与已成为“红一连”连长的楚科纬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经过为期3天的体验交流,他们对未来的军旅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将国防生代表与楚科纬座谈交流的内容整理推荐给军报,希望给即将毕业的国防生干部以启发。

    王 宁、特约记者 梁申虎、李光辉

    附:座谈交流实录

    不为专业纠结

    不能指望有了大学4年的所学就一劳永逸

    国防生王?:学长,你学的计算机专业到基层部队能用得上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楚科纬:说实话,用到的非常少。虽然现在部队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但岗位毕竟有限,新毕业学员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努力地去适应岗位。很多人可能觉得本科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到部队用不上太可惜,可我不这么看。回想起来,我觉得大学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求实态度。去年刚当连长时我将全连射手的射击成绩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结合他们平时的训练就知道哪个射手这段时间状态怎么样,需要如何调整。连队的射击成绩因此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另外,我们在大学所获得的学习能力也非常重要。部队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连队最近进行的一个课目演练,就需要熟练操作激光测距仪、卫星定位系统、新型电台等各种装备,这些装备如果平时不加强学习是无法弄通用好的。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有了大学4年的所学就一劳永逸,那些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我们才能跟上部队发展的步伐。

    差距使人进步

    连长向排长请教,这没什么丢人的

    国防生李智翔:学长,你到部队后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感觉自己最大的差距是什么?你是怎样让自身素质适应部队需要的?

    楚科纬:我到部队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军事素质跟不上,也不是生活条件太艰苦,而是刚才说的,感觉知识结构跟部队需要有差距。我在清华没学过军事,“4+1”在军校一年学的又是通信对抗,到部队后当排长,步兵指挥就是我的短板,我其实到现在都一直在努力弥补这个短板。我感觉国防生干部到基层最大的困难可能都是这个。要想克服它,只能自己下功夫补!去年10月,营里让我组织连战术训练课目示范,为了弄懂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向连队一名士兵提干的排长请教。连长向排长请教,这没什么丢人的,不懂不会的就谦虚地去问去学。那次课目示范很成功,营长讲评时说:“清华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让我很自豪。

    信念在于坚守

    选择成为国防生,就应该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国防生章志彬:学长,昨天跟战士一起跑5公里越野时发现这个地方挺荒凉的,从繁华的首都到这里一待就是4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楚科纬:我刚来的时候也有过不适应。连队驻在县城郊区,外出要逐级请假,上不了互联网,每天都要跑5公里……紧张的训练和枯燥的生活让我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有时晚上睡觉都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但后来,我问自己:到基层、到野战部队吃苦锻炼,不是我自己的选择吗?来部队才几天就打退堂鼓,我担当了什么?又坚守了什么?我在日记里写下一句话:“拥有崇高的信念是可贵的,但拥有信念的最高境界在于坚守。”慢慢地我发现,其实在基层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枯燥和乏味。既然我们选择成为国防生,就是选择了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就应该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其实,等你凭着满腔热情和冲劲适应了,特别是遇到挫折时挺住了,你就会越来越顺利。

    进步不在一时快慢

    忽略了能力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国防生闫雪飞:学长,今年校庆你回学校时,我发现跟你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都调副营了,可你才调正连,你会不会感到失落?

    楚科纬:我感觉自己进步够快了,3年就从排长干到连长,这对一名基层干部来说算是“加速度”了。因为军兵种、工作单位或者个人机遇的差异,一起毕业的同学发展进步肯定有快有慢。对待这个问题我的心态比较平和。我们刚到部队不要计较进步快慢,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我觉得无论是国防生干部,还是地方大学生干部,都应把眼光放长远,先在基层接受磨炼,打牢基础。因为这一课太重要,缺不得。如果我们光计较眼前一时的进步快慢,却忽略了能力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会被部队淘汰。另外,进步问题是组织考虑的事,如果刚毕业就安排你当连长,你可能连基本的带兵方法都不会,哪能带好一个连队?只有你具备了这个素质,组织上认为你成熟了,才会考虑安排你到下一个岗位。急功近利,势必会产生浮躁心理,工作质量就会下降,进而产生恶性循环;把心态放平,每一天都充实地度过,每一天都有领悟有收获,说不定成功就在眼前。

    为了荣誉忘掉光环

    适应了,优势才能体现出来

    国防生王涛:学长,你作为铁军唯一一个清华大学国防生,受到的关注这么多,会不会时常感觉到一种压力?

    楚科纬:关于这一点,我的体会比较深。我觉得我们既要忘记自己是清华人,又要牢记自己是清华人。说实话,毕业这4年,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基层干部,只有偶尔躺在床上睡不着时,才会突然想起自己原来是清华毕业的。其实无论哪个学校毕业的,到部队后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都得从零做起。跟士兵提干的干部相比,国防生对部队的了解有限,我们必须放下清华生的架子,踏踏实实地甘当小学生,队列不过关,就请班长单个教学;战术不过硬,就拜老兵为师;装备知识缺乏,就向技术骨干请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基层,优势也才能体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要牢记自己是清华的学生。我们每个清华毕业的人,身上都打上了“清华制造”的烙印,所以我们的压力也比别人大。要不给自己丢脸,不给清华丢脸,我们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扎根基层“行胜于言”

    其他知识都是皮毛,这才是精髓

    国防生薛超:学长,你认为你在清华学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东西对你的工作影响最大?

    楚科纬:你们可能感觉有点虚,但我还是要说,我在清华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行胜于言”的校风,是“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其他知识都是皮毛,这才是精髓。在部队这几年,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岗位。在今年清华百年校庆的文艺晚会上,当我庄严地举起右手,以铁军一名基层连长的身份向母校报告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到,正是“行胜于言”的精神,让我有了扎根基层的底气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