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我军士官编制数量占到士兵总数一半以上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2-19

南京军区某雷达仓库上士皮武辉(右一)组织器材供应保障。邹英杰

初冬,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一场实兵对抗演习激战正酣。

此役,15个战役级装备抢修组组长——全部肩扛“N拐一星”,都是士官。一线抢修人员,士官达85%。百余种装备亮相,46次应急抢修,次次手到病除。指挥员称赞这支“士官专家”队伍,是一支打不垮的保障力量。

象棋对弈,“卒子”过河能顶“车”。演习现场,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孟昭斌形象地比喻:加快转变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士官在末端,“卒子”过河作为大。

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有周期,如何在末端加快转变——

装备未下线 士官已上线

“快叫马菊兵上!”冲锋发起前8分钟,一台刚列装的新型步战车突发故障,指挥员急得跺脚。

临危受命,四级军士长马菊兵镇定自如。点火,试车,故障排除……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这台新型步战车按预定时间投入战斗。

新装备维修保障与列装基本实现“零适应期”,是南京军区装备部在“末端”加快转变步伐的有益尝试。马菊兵对此体会深刻,他曾有过“马失前蹄”的阵痛:精通多型老式坦克修理的他,在一次演习中,面对新型坦克热像仪故障束手无策。

“有问题找厂家”,这在以前新装备维修保障中是常态。“马菊兵们”的阵痛,引发了军区装备部领导的思考:新装备从列装到形成战斗力有周期,但维修保障这个末端环节,可以实现“零适应期”。

转型先“转”人,“卒子”先过河。他们改变以往“先接装后培训、请厂家到部队代训”等传统模式,把士官人才培养嵌入装备生产修理流程同步培训。

“装备未下线,士官已上线。”他们与新装备研发和生产厂家“联姻”,20个委培基地在厂家“落户”,30多批士官进入新装备总装车间,数十种新装备在列装部队前,分别储备了2名以上维修保障骨干。

“下线即上阵,试修再淬火。”新装备列装调试,他们立即组织人员跟学跟训,使士官维修人才与新装备调试、试训、试修同步生成。如今,8个新装备维修保障培训基地在部队挂牌,士官整体维修保障能力形成周期比过去缩短一半。

“零适应期”的培养理念,使士官人才快速生长。目前,军区装备部直属部队具备了138种新装备等级维修能力,90%以上有士官参与,80多种由“士官专家”领衔主修。

今年6月,陆军新装备展示活动在南京举行,军区所有高、精、尖装备齐聚受阅。装备部抽调直属部队20多名士官保障,不但圆满完成操作演示任务,而且现场解决13个疑难故障。

信息技术和武器在不断更新,怎样实现“末端制导”

今天快跑一小步 明天跑快一大步

南京军区装备部自主研发的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刚刚获得2011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团队名单中,有一名上士叫周连杰。

周连杰是某雷达仓库修理工。当初,他入选课题攻关组,不少人有异议。装备部领导认为,小周是战场感知领域的直接操作者,让“卒子”走进中军帐,才能更好地推动“转变”。

如今,周连杰掌握了30多个数字模块性能,还参与攻克信息加密传输等6项技术“瓶颈”。今年10月,该系统首次亮相演兵场,周连杰成为系统操作的“首席专家”。

“今天快跑一小步,明天跑快一大步。”军区装备部党委认为,现在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武器装备更新加快,士官是战斗力建设的主体,在末端上要由“跟着变”实现“主动变”。为此,他们出台了培养高精尖士官人才的一系列超常措施:重大科研课题,尽可能吸收士官参与;装备保障技术革新项目,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士官参加;士官主导的项目,在立项审批和经费物资上给予重点扶持。

士官专家“135”培养工程就是一例。每年,他们遴选10名尖子、30名骨干、50名技术能手进行高端培养,超前储备一批能攻关、善创新的士官领军人才。近5年来,这批尖子人才参与攻克362项保障难题,参与研制出180多件维修保障器材,50多人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三级军士长仇雪健,有7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前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提名,是军队首批获此殊荣的士官。他参与研制的高炮信号仿真器等6套设备,被全军推广使用。

“末端制导”的超常培养举措,不仅实现了士官个人素质的“领跑”,而且推动了维修保障模式转变的“加速”。

上海世博会,某防化技术大队多名士官专家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小型遥控防化侦察机器人精彩亮相,有效改变了以往保障中的“人海战术”。

士官成为战斗力的主体,打赢“士官的战争”靠什么

全员素质升级 推动体系转变

去年底,总部赋予的某新型武器系统保障资源建设试点任务,在南京军区某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取得成功,它标志着该新型武器系统保障维修在全军有了首家“体系医院”。

“取得这一成果,士官群体功不可没。”该项目总工程师万让鑫介绍,参与试点攻关人员,士官占到75%;其中,46名士官在设备研发、试修攻关中担当了重任。

打赢未来“士官的战争”,要靠士官整体队伍素质转变。南京军区装备部领导介绍,装备部直属维修保障机构,担负着全区7大类主战装备战役级维修保障任务,士官岗位覆盖95%以上。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为此,他们着眼全员素质转型,高起点设计士官人才“成长路线图”:专家型、骨干型士官比例,达到士官总数的15%、35%以上。

——由全员升级向持续升级发展。过去专业技术士官“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如今没有了市场。他们建立任内考评、动态认证体系,提高专业技术士官选取晋升标准。近年来,有17名考评不称职的士官被淘汰出局。

——由全员升级向多能升级拓展。他们采取交叉培训、轮岗锻炼、结对帮教等形式,着力培养全能型“士官专家”。目前,40%的士官经过跨专业技能培训,35%的士官能够精通本专业多个工种,20%的士官掌握2个以上专业本领。

“全员升级”的培育目标,提升了士官培养“门槛”;超常手段的关心爱护,激活了士官培养“一池春水”。

今年9月,三级军士长叶智强“三喜临门”:家属随军被安排在军人服务社上班,儿子进入驻地中心小学就读,全家搬进了营职干部公寓。而去年底,他还因晋级指标受限面临转业。这名弹药销毁战线的技术骨干,最终能够超常保留下来,得益于装备部党委出台的“绿色通道”:“高、精、专”岗位士官晋升,在装备部系统统一调剂保留。

同时,他们对直招、受训2年以上、获高级技术等级和全军优秀人才奖的士官,实行指标单列,优先保留;对编制等级受限无法晋升的技术尖子,设立专项基金予以返聘保留。

短评:

打赢“士官的战争”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军士官编制数量占到士兵总数一半以上,覆盖所有专业技术和指挥管理岗位。士官,已经成为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主体。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重视打赢“士官的战争”。士官是信息化装备的直接操作者,是人与武器结合的直接体现,也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末端”。从某种程度上讲,士官队伍素质转型速度,直接决定着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快慢。

重视打赢“士官的战争”,要切实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度,把士官人才纳入信息化人才建设整体布局,更新育才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把士官人才培养嵌入新装备生产、修理和训练流程,嵌入信息化建设重难点问题攻关实践,嵌入重大演训和保障任务平台,实现士官人才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快生”“优生”。要大力培养“士官专家”,重视整体素质提升,推动全员转型,抢占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