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话国防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众话国防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众话国防

寻找精神的灯塔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5-13

 编辑同志:

    我叫刘锐,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06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国防生。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报考国防生时一些好心人的劝告: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难以体现,你何必自讨苦吃?但怀着对军营的美好憧憬,我毅然踏上从军路,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防生。入校后,我曾有过开始时的犹豫和彷徨,有过与普通大学生攀比时的缺憾和失落,但经过几年的学习磨炼,我深深感受到,军人的职业最能激发“祖国利益重于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军旅的生活最能磨炼勇敢坚毅的意志品格;军队的纪律最能培养雷厉风行、处事果断的作风。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不竭动力,是点燃工作激情的力量源泉。每当看到无数解放军官兵用生命和汗水诠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谱写一曲曲赤胆忠诚、无私奉献的乐章时,我就热血沸腾。

    去年5月12日中午,我和同学们正准备上课,忽然大地像脱缰的野马般剧烈颤动,仿佛整个地球都失去了平衡。凭我的直觉判断,一定是地震了。我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组织大家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

    地震不仅夺去很多人的生命,更给无数人造成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我组织同专业的同学,联合起草了赴地震灾区做好心理救援工作的建议书和参加救援服务队的申请书。我收集各方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做好随时奔赴灾区的准备。6月中旬,西南大学派出第一批心理救援服务队,我作为唯一的本科学员名列其中。

    到灾区的第4天,我随救助队到达江油市西齐镇牛集乡李家坝村。这个村庄几乎被滚落的山石全部掩埋。在临时帐篷里,我看到一个目光呆滞、面无表情、满脸污垢的小男孩。他叫李玉强,刚满7岁,他家的瓦房全部坍塌,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全都遇难。地震虽过去了1个多月,但这个孩子还深陷在可怕的梦魇中。我想办法接近他,给他讲故事、看漫画,和他一起做游戏。可是,一连三天他都两眼迷茫,一言不发。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孩子们受的伤害有多深。有一天,我准备了很多水彩笔,尝试着和他一起画画,当我们画好一座周围长满青翠竹子的漂亮砖瓦房时,我发现他的面部表情有了变化。我趁热打铁,给他讲童话里的小动物如何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故事,他终于露出一丝笑容。第二天,当我们冒着滂沱大雨再次来到村里时,孩子们已在雨中等了好久。透过雨雾,我看到小强和其他孩子很亲密地挤在一起。看见我们,小强顾不上打伞,快步跑到我面前,搂着我的脖子问:“哥哥,你今天教我们啥子?”我说:“不,今天你教哥哥。”那一刻,我没能用相机留下难忘的瞬间,却把它永远定格在了自己的心里。后来,小强成了我在灾区最牵挂的人,每个月我都会准时给他寄去生活费,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今年夏天,他告诉我,他评上“三好学生”了。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我走遍了绵竹、江油、茂县等7个县市,和1500多个学生交流过。返校后,我认真总结梳理,撰写了论文《社会支持对震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重庆市为此设立专项课题,资助我进行后续研究。我还在学校发动国防生成立了西南大学国防生爱心基金,每人每月拿出20元,资助灾区孩子生活学习。

    一个时代塑造一种精神,一种精神引领一个群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这一代官兵精神的灯塔。明年我就要结束大学生活奔赴基层部队,我将坚定地担当起属于我的那份责任,倾我所学,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西南大学国防生

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