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和谷岩1924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解放军报社记者处处长?解放军报社副社长等职。参与组织领导并直接参加了雷锋?王杰?“南京路上好八连”以及“硬骨头六连”等重大典型的报道工作。著有长篇小说《三八线上的凯歌》?中篇小说《茶花艳》、短篇小说集《枫》等;与人合作电影文学剧本《狼牙山五壮士》。
多少年来,每次乘坐京广快车南下,当列车驶过徐水快到保定时,我总要情不自禁地透过车窗向西凝眸远眺。在苍茫大地的那头,在淡淡云霭的笼罩之下,可以看到一排青灰色嵯峨陡峭的山峰,形若狼牙,参差而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狼牙山。
狼牙山,是英雄的山。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五名普普通通的八路军战士为了保证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临危请命,边打边撤,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在弹尽路绝的情况下,他们视死如归,舍身跳崖,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民族英雄主义的壮歌。
瑟瑟秋风中,一群垂头丧气的鬼子,站在棋盘坨的悬崖边上,望着脚下的深谷发呆。狂妄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看到了令他们震惊和战栗的中国军人。
五壮士奋勇跳崖之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架在峭壁半腰的树枝上,得救生还。1942年,在勇士舍身跳崖的棋盘坨上,建起了一座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塔身上镌刻着聂荣臻同志的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当年,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在晋察冀根据地的部队和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1年10月5日,《晋察冀日报》发表了记者沈重写的通讯《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军区领导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学习五壮士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人方冰和作曲家劫夫创作了《狼牙山五壮士歌》,在军区部队和群众中广为传唱。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工作,我们活动的地区离狼牙山不远,五壮士跳崖的英雄事迹,给我和我的战友们以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全国解放后,我和战争年代的两位老战友邢野?孙福田同志相聚在北京。提起我们当年的感受,仍然有着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经过多次酝酿,产生了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写出来,搬上银幕的想法。1956年开始,我们先后采访了原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和原一分区一团团长邱蔚将军,并多次采访了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同志,查阅了当时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相关资料。当时我们三个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1957年写出定稿本,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影片。现在来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虽然显得比较粗糙,但是由于它的题材意义重大,事迹感人,所以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经久不灭的巨大影响。作为作者,我们只是为弘扬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真实地记录战争年代发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里一个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2005年3月21日,“狼牙山五壮士”惟一健在的葛振林也因病去世。他昏迷前,在病榻上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人是要有骨气的,共产党人更要有骨气!葛振林老人的病逝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民族情感的波澜。在获知老人去世的3天时间里,近5万名群众自发赶来悼念英雄,几十万名网民在互联网上痛悼英魂。曾经感动了几代人的老英雄又一次感动了中国。
如今60多年过去了,狼牙山上的烈士纪念碑在1942年建成以后,曾在1943年被日寇用大炮轰毁;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某些人的破坏,但是每次被毁后,它很快地又被重新建了起来。因为,狼牙山永远是英雄的山;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作为一个经历了抗日战争风风雨雨的老兵,一个多次直接采访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老文艺战士,看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主义精神仍然鼓舞和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我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