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一、美国中央情报局
美国中央情报局
美国中央情报局最早源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总统为对付冲突而主张建立的美国情报组织战略服务局,二战后改建为中央情报组。1947年,中央情报局取代中央情报组,正式成为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的一个独立机构。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包括间谍和反间谍机关,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其下设管理处、行动处、科技处、情报处等部门,人数2万余名,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兰利。
尽管众多的好莱坞电影都描述过中央情报局(CIA),但仍然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机构。其实了解CIA的构成后,我们就会明白好莱坞的素材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事实上,CIA的2万名雇员中约三分之一正在或者在其中央情报局职业生涯中的某段时间内从事秘密活动。
在中央情报局50多年的历史中,它被批评参与(或未参与)多起有争议的事件。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件:
伊朗——1953年,一场中央情报局暗中支持的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理,将权利交还给了伊朗国王。很多历史学家现在认为这是个错误,因为伊朗国王的压迫统治最终导致20世纪70年代的革命。革命之后,反美领导人上台。
猪湾事件——1961年,由中央情报局暗中支持的一支古巴流亡者的准军事组织袭击了古巴的猪湾。古巴军队粉碎了入侵,迅速结束了战斗。
水门事件——1972年,尼克松总统连任竞选班底中的前中央情报局官员与闯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事件有所牵连。
家族珠宝——在水门事件之后,中央情报局局长James Schlesinger发誓要找出中央情报局历史中是否还有其他危险的秘密,致使调查牵扯出很多秘云。但是,在编辑报告时,Schlesinger升职改任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的新领导William Colby接手了这份名为“家族珠宝”的693页文件。报告中提到,中央情报局曾策划要杀害菲德尔 卡斯特罗和其他外国领导人、监视美国人、窃听他们的电话线并阅读其纳税申报单、在不知情的人类受试者身上进行LSD试验。Colby最终移交了这份报告,据他后来的说法是为了努力挽救该机构。
伊朗叛军事件——里根政府的部分官员违反禁运规定,帮助向伊朗出售武器。收入用于向尼加拉瓜一个右翼的叛军游击队组织提供资金。1986年,里根总统承认防御武器已经转移到伊朗。后来,有证据表明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 凯西卷入该丑闻。
·特工装备
大头钉
微点照相机
空心银币盒
微型照片安全传送
隐形照相机夹在皮带扣上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十大刑讯:
1.“立正抓领”:双手抓住囚犯的两边衣领,快速来回摇晃。
2.“撞墙”:审讯人员将囚犯推撞一堵假墙,让囚犯的肩胛骨发出撞击声,使他误以为撞击效果十分大,事实上并非如此。囚犯的头和颈垫着毛巾,以免受伤。
3.“按脸”:双掌按着囚犯的面颊,不让他的头动。
4.“立正掌掴”:打囚犯耳光,让他感到疼痛和害怕。
5.“关禁闭”:囚犯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通常没有光线,“大间”可容人站立,“小间”仅能蹲着,“大间”可以关十八小时,“小间”两小时。
6.“手指顶墙”:囚犯离墙五?站立,脚与肩齐,双臂前伸,手指抵墙,手指承受身体的全部重量,时间一久,会使肌肉疲劳。
7.“压力姿势”:各种令肌肉疲劳姿势,与“站墙”类似。比如,囚犯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置于头上;囚犯跪在地上,身向后仰,呈四十五度角。
8.“剥夺睡眠”:用强光刺激,让犯人长时间无法入睡。专家介绍,人不喝水可以存活七十二小时以上,但很少人能熬过七十二小时不睡觉。
9.“与虫同室”:囚犯的监仓中放入叮咬人的昆虫。
10.“坐水?”:囚犯躺在一张特制的长?,此种长?为脚部略高于头部。并固定其双手双脚,在头部盖上布后,在头部持续浇水。如此会让被侦讯者产生溺水的错觉而心生恐惧,以达到吐实的目的。?
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标志
克格勃徽章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前身是原克格勃第二总局,主要负责俄国内事务,直接隶属于俄总统。维持国内治安,防止外国情报机构渗透是其主要职能。俄联邦安全局下设反情报部、宪法保卫部、军事反间谍局等部门,人数近8万人,总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卢比扬卡大厦。
克格勃虽然消失了,但经改组被俄罗斯接管的“克格勃”依然存在。它接替了原克格勃的工作,并接收了它80%的工作人员。俄罗斯间谍情报活动并未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政权更迭而沉寂。它变换了名称,以新的面目、新的形式继续在行动。现今俄罗斯情报工作指导原则已由冷战时的“与美争雄”转变为“一切为国家利益服务”。在这其中联邦安全局则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2010年最新公布的文件显示,俄罗斯情报部门员工拿到的薪资待遇确实丰厚,甚至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作为前苏联时代克格勃(KGB,前苏联国家安全局)的继承机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Alexander Bortnikov去年拿到的年薪高达470万卢布(合152200美元),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年薪还要高出20%。
·俄罗斯特工装备
物物交换把情报放在特制笔内交换情报
隐形墨水隐形墨水以及无线电等高科技也在使用之列
裸露的后背上的窃听器
手表微型相机
饮料中的牙签窃听器
美国国徽中隐藏着窃听器
特殊铅笔写下的字迹?
·普京与克格勃
克格勃少校普京
俄罗斯总理普京曾在赫赫有名的克格勃系统干了十六年职业“特工”,后被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看中并选定为“接班人”登上总统宝座。普京执政后,“克格勃情结”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治国方略和执政风格都受此影响。普京也毫不讳言:“始终以克格勃经历为荣”。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一九八五年,普京被派往民主德国从事间谍工作。虽然只工作了六年,但业绩非凡。
他的公开身份是莱比锡“苏德友谊之家”主任。据普京自己透露,他在德国的情报活动,是以北约为主要目标,搜集的情报都直接报送国内的克格勃总部。
普京在自己和一名德国特工之间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接头程序。在易北河边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接头点,该特工每晚都在那里慢跑。他往往将一个压扁的啤酒罐或者一个香烟盒扔在事先约好的地点,或者将情报藏在水泥块里,等待普京来取。如果普京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三声,那么就是该特工需要紧急约见他,普京会在60分钟内准时抵达接头地点。
据普京当年的同事尤索尔泽夫称,他和普京当年还干过“科学盗窃”的事儿。一些西德科学家经常向东德同行寄一些科学论文,但这些论文在海关就被“斯塔西”扣留,并送到克格勃分部。俄国媒体报道称,“据说,在德国执行克格勃任务时,普京从未失过手。至于说成就……好像就在那个时候,我国成功地获得了欧洲战机的绝密技术资料。”
当然,“只要谍报人员在国外开展工作,肯定会被人盯梢。”据普京本人透露,有一次,他正驾车准备和一个情报人员接头,发现被跟踪了。普京将礼帽放在车前座上面,使联邦德国的特工误以为是两个人在车上,以此蒙混过关。普京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后,在调阅自己的档案时,他发现有心理学家对他的评价是“缺乏恐惧感”。
普京在间谍生涯中,具体做什么,很少有人知道。曾与普京在东德德累斯顿克格勃分部共事长达5年之久的前苏联克格勃少校尤索尔泽夫在他的一本新书中,首次向世人披露了普京间谍生涯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普京当时的工作之一就是找出那些住得离美军军事基地较近的西德公民,在帮他们获得探亲许可证进入东德后,再伺机从中发展出可以帮助克格勃监视美军动向的线人。在德累斯顿克格勃分部工作期间,普京还参与了克格勃绝密的“光束行动”,该行动中克格勃监视的对象不再是北约或美英军事基地,而是他们的东德盟友。
普京还试图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刺探经济情报的间谍网,以确保能为莫斯科收集到有用的经济科技情报。此外普京的工作还包括帮助外国克格勃间谍获得掩盖身份的假证件,譬如在德累斯顿身份登记局克格勃线人的帮助下,帮助外国间谍伪造护照等。
在2010年召开的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中,普京透露,至少他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在东德收集西方国家掌握的敏感科技和工业信息,而在得知自己传回苏联的情报没能用来弥补苏联和西方国家巨大的技术差距时,他感到越来越郁闷。
柏林墙被推倒后,普京停止了在德国的间谍工作。“那时候,多数人都处于迷茫之中,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那时想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就用我那辆在东德当情报官员时买下的俄产伏尔加轿车。”不久,普京向克格勃打了辞职报告,但未被批准。1991年8月20日,在“8·19事件”后的第二天,普京第二次打了辞职报告。这一次,报告被批准了。?
三、英国军情六处
英国军情六处
英国秘密情报局即原军事情报局的军情六处,是英国最主要的情报机构。其下辖政治处、军事处、反间谍处、新闻处等十个处。英国秘密情报局除传统情报搜集外,还主要负责反恐情报、禁毒情报及国内反严重犯罪情报的搜集和分析。
军情六局全称英国陆军情报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缩写为SIS,代号为MI6。 军情六处,对外又称“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西方情报界把MI6看成是英国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从伊丽莎白的开创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严格保密的。由于执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英国秘密情报局的人数、总部地点不详。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军情六处招收间谍有着传统标准:理想的间谍是一个有经济收入、性格开朗的年轻人。他必须受过高等教育,英俊、勇敢、比较冷静和客观,正如银幕上的“007”詹姆斯·邦德那样。因此,英国的间谍机构历来都重视从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名牌大学中招收间谍。在1992年以前,英国政府对外一直拒绝承认军情六处存在,但以该部门为题材、背景的“007”系列电影却不断上演,为军情六处不断增添着神秘色彩和想象空间。
发展至今的军情六处,在情报搜集评估和辅助决策方面,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也不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据英国《卫报》报道,伊战前英国政府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遭遇“惨败”,前内阁大臣巴特勒勋爵将责任归咎于英国主管海外情报收集工作的军情六处,批评其情报来源和情报处理漏洞百出。此后,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军情六处开始了改革,最有标志性的举措是聘请一位商界人士担任高级情报质监员,监控所有机密情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军情六处传奇
英国军情六处
“007首任掌门”用“钢笔刀”自断双腿
提到军情六处,就不得不提到军情六处的首位掌门人——曼斯菲尔德·史密斯·卡明爵士,007的传奇经历、鬼巧利器,以及情报机构内部的保密与泄密之争,所有扣人心弦的情节都在他身上一一体现。不过现实中,这位“007掌门”的自我牺牲可比詹姆斯·邦德要大得多。
早年间在军情六处做过事的人,可能会被一个场景吓得噩梦连连:一个老男人会在会议中突然攥住钢笔、开信刀或是匕首,猛扎自己的腿,尽管那是假肢,也足够令人心惊胆战了,这个人就是军情六处的首任掌门人卡明爵士。关于他的腿,曾有一段传奇。1914年,他在法国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儿子在车祸中丧生,卡明自己为了从撞毁变形的车中脱身,竟然用军情六处特制的秘密武器“钢笔刀”割断了自己的左腿。
但也有人指出这是卡明自己胡编的故事,因为医院的病例显示,卡明的双腿都在车祸中受伤,而左腿是在车祸一天之后才被截肢的。关于如何失去了一条腿,卡明自己甚至讲述了几种不同版本的故事,也包括在会议室中用刀扎假肢的惊悚场面,他似乎在借这些故事和疯狂举动来不断地提醒别人注意——一个儿子和一条腿 ——他为军情六处做过怎样的自我牺牲。
之所以需要提醒,是因为在卡明爵士执掌军情六处的20世纪初,很少有人知道军情六处这个秘密情报机构的存在,更少有人知道卡明是这个机构的首脑。直到 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做康普顿·麦肯兹的英国作家写了本回忆录,描写他一战期间在地中海东岸为英国情报机构服务的故事,其中提到英国情报机构的重要人物会在看文件时用绿色墨水签下一个字母C,这个C也成了他的代号。好事者发现,C恰恰是曾经为军情六处工作过的卡明(Cumming)的姓氏首字母,于是真相大白,首任掌门在身死将近10年后才被验明正身。尽管回忆录出版之时卡明早已入土,但军情六处仍然气急败坏地认为康普顿在回忆录中泄了军情六处的密, 如此看来,作家真的是情报机构的天敌。
似乎是生前早有预料,卡明爵士并不赞成属下们将自己的秘密工作内容写成书告诉大众。在一次交通堵塞中,卡明对自己的管家说:“我也要出版一本回忆录,四开大,封面用大红字写着标题‘秘密情报局长的轻率言行’,有400页厚,页页都是空白!”
因为卡明(Cumming)与“首领”(chief)在英文中都是C开头,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出于对卡明的尊敬,此后军情六处的历任掌门都被称为“代号C”。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也是出于对卡明的敬意,他取了卡明的名字——曼斯菲尔德的首字母M,作为小说中情报机构首脑的代号,书写M时也是用绿色墨水。无论是军情六处内部还是小说作者,都对这个机构的初创者充满怀念,冷血的特工们有时也是蛮有人情味的。
“间谍之王”或是牛虻原型
卡明属下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被称为“间谍之王”的西德尼·赖利,而此人除了身为间谍之外,还与石油的利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彬彬有礼、英俊潇洒的赖利原名叫乔治·罗森布伦,犹太人,他于1893年离开了乌克兰南部港市敖德萨。他能言善辩,有时说自己是天主教牧师的儿子,有时又声称自己是俄罗斯贵族之子。但他实际上是苏格兰场政治保安处的特工人员,之后成为了英国军情六处俄国分部的领导。
1901年,赖利假装成一名药物推销员,被派往德黑兰去调查有关澳大利亚淘金者威廉·诺克斯·达奇的事情。达奇花1万英镑从波斯国王那里买到了开采权,去寻找当地的油田资源。英国政府对这种新能源进行了估值,希望英国也能介入此事。
赖利认为石油的发现非常重要,建议买下波斯北部省以及俄国境内的领土。他的建议未被采纳,直到1905年,英国政府得知达奇已经破产。他已经在波斯采到石油,但质量并非如其所言。他跑到欧洲,希望为从波斯买来的特权找到一个买家。英国决定买进。
赖利于是被派往法国戛纳,据说达奇在那里准备与罗思柴尔德银行的法国分部谈判。赖利伪装成一位天主教神父,上了罗思柴尔德家族的游艇,在上面假装为孤儿乞求捐助。他故意混淆黑白,将达奇拉到了自己的一边,告诉他英国政府愿意付出双倍价格来购买他的特权。历史书中并未记载下赖利如何处理的这笔钱,但的确有达奇与英国政府完成交易的记录,英国波斯石油公司也因此而诞生。在丘吉尔的建议下,这家公司后来将名称改为了著名的英国石油公司。英国政府获得了51% 的股份。
1908年,波斯境内再次开采出石油,这一次石油的质量保证了英国数十年的重要燃料资源供应。丘吉尔下决定将英国海军舰队的燃料从煤转变为石油,这一举措使英国在一战获得了极大优势。一艘军舰足可以与陆地上装满石油的坦克媲美。
赖利乔装改扮完成的秘密使命让英国受益匪浅,但赖利自身却变成了这一成功事件的牺牲品。他在1919年被授予军功十字勋章之后,在苏联被逮捕,在莫斯科附近的森林中被处决。
1901年,赖利曾经与妻子一起搬到了中国东北的旅顺口居住,并且游历中国。但有人指出赖利在中国期间其实在充当双重间谍,同时为英国和日本搜集情报。赖利和一个中国工程师何良顺一起,利用自己的海运公司作掩护,为日本海军窃得了俄国的旅顺港防务计划。依照这个防务计划,1904年2月6日,日本海军才得以迂回驶过俄国保护海港的雷区,对俄国舰队发起了突然袭击。
更为神奇的是,不但有人怀疑赖利是邦德的原型,还有人认为赖利是小说《牛虻》中“牛虻”的原型。因为《牛虻》的作者伏尼契在伦敦与赖利相识,并且同游意大利。
?
军情六处特工经典银幕形象——詹姆斯·邦德
军情六处有“杀人许可”吗?
军情六处可以名正言顺地搞暗杀吗?即使在军情六处内部,这也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基思·杰弗里在所著的《1909-1949,英国军情六处的秘密档案》中指出,在军情六处成立的前40年之中,有明确档案记载的直接暗杀也只有两三起。
基思·杰弗里认为军情六处在搞暗杀的问题上非常之谨慎。在D-Day——就是盟军决定在诺曼底登陆的日子之前,曾经有个计划,是成批地暗杀德军与德国政府中负责运输补给、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官员,让纳粹德国及其占领地区陷入瘫痪状态。这个计划被送到了当时的军情六处下属的秘密情报局,情报局的人一致认为搞暗杀很容易,但问题是那是否奏效。如果轻而易举的暗杀能够在战争中奏效,那么暗杀活动会此起彼伏,无法停止;其次,有人会被误杀;比照1942年捷克游击队对波西米亚亲纳粹政权头目海因里希的暗杀活动,之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报复;最有趣的不搞暗杀理由竟然是,被杀掉的人很可能是日后帮助盟军治理德国的人才,不能随便杀掉。
军情六处串通各国首脑凿沉犹太难民船
1947年,中东的巴勒斯坦仍然是英国统治区,但每天都有大批的犹太难民返回这片土地,英国人试图控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人口比例,所以限制犹太人返回的人口数量。英国海军封锁了巴勒斯坦的海岸线,并且找到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问是否可以帮忙。如果在海上凿沉难民船,会造成无辜难民死亡,引发国际谴责。最终商量的计策是,联络法国与意大利各国派蛙人,在港口处下水,趁着犹太难民乘坐的船还没有离港,就凿沉它们,让他们到达不了巴勒斯坦。
另一方面,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夜总会里,军情六处的特工向苏联的情报人员透露假情报,试图让苏联人相信犹太难民逃离东欧前往中东,这些人中会有人成为英国或者美国情报机构的服务人员,成为苏联情报机构的挑战。军情六处希望借此来让苏联制止欧洲的非法犹太难民前往巴勒斯坦。
那么,谁来为凿沉犹太难民船负责呢?一个名为“巴勒斯坦人的阿拉伯盟友”的组织成立了,他们向法国等国的总理和外长写信,声称对凿船事件负责,其实那些信都是军情六处的手笔,而且其实各国首脑早就知道这是英国的意思。当时的最坏准备就是这些凿船的蛙人如果被抓,就自称为一个受石油美元支持的美国组织服务。因为犹太人回到中东就会侵扰到阿拉伯人及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计划中的一切都是天衣无缝的。
但法国港口有艘名为“沃菲尔德总统号”的船没有被凿沉,它成功地驶抵巴勒斯坦海岸,被英国海军拦截,造成了难民死亡。这艘船本来应该由法国人负责凿沉它,结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法国人漏掉了这艘船,酿成大祸。此事也成为了军情六处历史上的一大败笔。
军情六处的各种秘密武器
军情六处的首任掌门人卡明爵士一直对研制隐形墨水很着迷,他甚至从英国皇家学会请来了一位研制隐形墨水的专家。军情六处高级官员沃特·柯克在他 1915年10月的一篇日记中写到:“听C说,最好的隐形墨水已经找到,是男子的精液”。研究人员说,精液对碘蒸气不敏感,可完美用作隐形墨水。不过不久后,这个技术发现又让C从喜转忧,因为这种墨水缺少来源,而且有味道。特工们还会随身携带含有自杀药丸的戒指。
军情六处的人会像007一样使用一些高科技的小玩意,不过有时候受到条件所限,他们也经常用一些“土办法”。比如在二战时的意大利,军情六处的人为了夹带文件通过敌军的查验岗哨,就把文件卷在战马的生殖器上面,顺利过关。当然,把羊剃光了藏文件再贴好羊毛,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
正如军情六处首任掌门人卡明爵士的代号C就像是一个密码,情报机构中的密码更是随处可见。卡明爵士的继任者休·辛克莱尔自掏腰包买下了布莱奇利庄园, 军情六处的密码破译机构就在庄园之中。在最鼎盛的时期,面积不过0.22平方公里、堪称弹丸之地的庄园,竟然进驻了大约1.2万人。
如果说卡明爵士为了军情六处牺牲了一个儿子和一条腿,那么辛克莱尔用私人资产买下庄园成立密码破译所则是为英国在二战中破译德国的英格玛密码奠定了基础。自我牺牲,或许是电影中的007邦德永远都无法懂得的事情吧,因为每次牺牲掉的都是他的同伙或是身边的女郎。?
二战英国“特别行动处”女间谍珀尔 威瑟林顿
·军情六处的女间谍们
军情六处头号女特务帕克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为该处业绩突出的女情报人员了。当时,在越南首都河内的街头,人们经常看见帕克骑着自行车在市内闲逛。她的身影一般出现在城市郊区或军事设施附近,但她从来不停下自行车,她的公开身份是英国驻河内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而实际身份则是军情六处派驻越南的特工人员。她的任务是搜集越南人备战和发展经济的情报。
当时在越南的其他西方外交官的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他们在外出时经常受到当地人的监视。但帕克古怪的举动反而成为她的保护伞,而没有引起越南政府的怀疑,她在越南的经历也成为当时在军情六处总部中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
在60年代初刚果处于紧急状态时,帕克又被调往刚果从事间谍活动,她在那里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她那一代妇女中,很少有人能够在英国情报机构里担任高级军官,能成为著名女间谍的女性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帕克回忆说:“对我来说,间谍职业有无穷的乐趣,而且是没有性别差异的。”不过,她和她的女性同事们还是为了事业而牺牲了个人生活的乐趣,例如其中有不少人就没有结婚或要孩子。
人们一向认为,施展“美人计”是女间谍们特有同时也是惟一的才能,但如今,各国情报部门看重的却是女间谍表现出的出色的渗透能力。由于妇女的心理素质比男性强,而且处事比男性更谨慎,因此在某些需要从不合作的人口中获取情报的情况下,她们能言善辩的本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8岁的吉莉恩可以说是新一代英国女间谍的代表人物,她的经历就是军情六处培训女间谍的典型过程。她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军情六处供职,接受2年的语言培训,然后被派往西欧某地从事间谍活动。
像所有新人一样,吉莉恩在军情六处设在汉普郡的训练基地接受培训,其中包括使用轻型武器及各种从事间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吉莉恩最初被安排在军情六处总部工作,但很快就被派往海外。吉莉恩的第一个职位是在英国驻某中亚共和国使馆里,她在那里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关于核扩散的情报。军情六处在冷战后关注的主要问题是防止核扩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以及国际犯罪和恐怖活动等。最近,由于吉莉恩在被派驻的两个国家的工作成绩出色,她得到了上司的褒奖并被派往阿富汗接受更为艰巨的任务。
吉莉恩说,从事谍报工作使她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潜能。她认为,女情报人员各有自己的特长,但平和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也是她们能够胜任危险的情报工作的保证。负责培训新进入军情六处的女情报人员的史密斯教官认为,越来越多的职业女间谍将会给她们效力的谍报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以色列摩萨德
摩萨德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全称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在世界范围内大名鼎鼎,其前身是以色列建国前,活动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意为“防务”)。摩萨德只对以总理一人负责,在以色列国内拥有极大权力,拥有对以色列特种部队的支配权。摩萨德在全球派驻了900多名特工,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端的海滨。人员大部分在位于特拉维夫的总部工作,少数在海外搜集情报,少数特工负责实施刺杀和绑架行动。
摩萨德成立于1948年以色列立国之时。当时摩萨德其他的行动包括煽动伊拉克飞行员驾驶米格-21军机叛逃到以色列、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叛乱。
这个时期摩萨德最出色的特工就是人称谍报大师的伊利·科恩。他以归来的阿拉伯大亨的身份只身潜入叙利亚,广泛结识军政要员,出入于政府首脑机关,窃取了大量绝密的政治、军事情报,成功帮助以色列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征服戈兰高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摩萨德的工作重点转向巴勒斯坦,出现了所谓的“鬼之战”——大批摩萨德特工以外交官的身份前往海外,招募和培养对付法塔赫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工作人员和线人。
摩萨德下属最重要的机构是代号为“凯撒里亚”的特别行动队,类似特种部队。这一机构的新人需要接受一至二年的严格训练。
新人需要尽快掌握大量间谍基本技能,包括跟踪、反跟踪、偷拍、窃听、徒手格斗、使用武器炸药、驾驶各种交通工具包括飞机以及“经营”自己的假身份。
培训结束后,合格新人将会“上岗”,长期远离家人和朋友,在海外执行任务。他们接手的任务将会随着经验和能力累积不断“升级”。
摩萨德向每位特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免他们因压力过大而崩溃。特工生涯较短,通常不超过7年。“退役”后,他们将不再抛头露面,大多返回总部工作。
曾担任摩萨德特工的以色列作家米什克·本—戴维写道:摩萨德行动成功率高,“1000次行动中或许只有一次失败”。
以色列前外长利夫尼就曾经是一名摩萨德女特工
历史上很多震惊国际社会的间谍行动,都被普遍认定是摩萨德所为。
在二战后数十年,摩萨德在世界各地对纳粹逃犯穷追不舍。摩萨德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当属1960年在阿根廷生擒德国纳粹高官、二战大屠杀“设计师”阿道夫·艾希曼。
艾希曼1960年在阿根廷被摩萨德特工活捉,秘密送回以色列受审,1962年被执行绞刑。至今,这依然是以色列唯一一次执行死刑。
当时负责艾希曼抓捕行动的摩萨德负责人拉菲·埃坦事后在接受CNN访问时表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艾希曼)杀死,但是我们希望把他送上审判台。而这难度大多了。”
活捉艾希曼,令摩萨德顿时在国际社会声名鹊起。
1972年9月5日,联邦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举办期间,巴勒斯坦极端恐怖组织“黑色九月”的8名恐怖分子闯入奥运村以色列选手驻地,当场击毙了两名以色列举重教练和运动员,绑架了另外9名运动员。
此后,“黑色九月”发表声明,要求释放被以色列关押的234名巴勒斯坦政治犯。以色列政府拒绝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随后是,联邦德国试图营救人质的阻击战失败,引发枪战,导致9名人质全部丧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慕尼黑惨案”。
惨案发生后,时任以色列总理格尔达·梅厄表示:“这显然是一场恐怖分子精心策划的袭击,令我们的运动员付出了代价。”
外界普遍认为,梅厄随即下令摩萨德特工追杀凶手,展开血腥报复。1979年,三名巴勒斯坦人在贝鲁特被暗杀,其中“黑色九月”头目尤赛夫被汽车炸弹炸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有涉嫌参与慕尼黑绑架的巴勒斯坦人遭暗杀。
但是,在追杀“黑色九月”成员的行动中,摩萨德特工也曾出现失误。在挪威小镇利尼哈马,摩萨德特工错误杀害一位与慕尼黑绑架案毫无关联的摩洛哥侍应生。五名特工因此被捕入狱,其中女特工西维亚·拉佩尔五年后才获释返回以色列。
摩萨德最颜面无存的一次失败发生在1997年。特工在约旦一次毒杀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的行动中失手。他们在即将把毒药注射入马沙尔耳朵的那一瞬间被马沙尔的保镖发现,两名特工当场被捕,其余特工随即逃到以色列驻约旦大使馆避难。
事件令当时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勃然大怒,从而引发以色列与约旦的外交危机。最后,迫使时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目前也是现任以色列总理)给马沙尔送解药,而且还不得不释放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
五、法国对外安全总局
法国对外安全总局
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又称第七局,是法国最大的情报和反间谍机关,1982年4月改为现名。对外安全总局下设情报调研处、反间谍处、行动处等部门。该局主要负责全面搜集各国各类情报,监控有损法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该局总人数3500人左右,总部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第二十区图威尔游泳池附近的莫蒂埃旧军营内,故有“游泳池”的代称。
法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对外安全局(DGSE)将总部设在巴黎第20区的莫蒂埃兵营里。第20区属于巴黎最偏僻的地区,这里的楼房多数是单调的住宅,DGSE总部选在这里就是为了保密和便于开展情报搜集工作。DGSE的工作人员和外国间谍都将莫蒂埃兵营称作 “游泳池”。DGSE在总部四周的围墙和内部设施里秘密安装大量摄像头,但据专家证实,很大一部分摄像头只是模型。DGSE在总部6楼楼顶上安装了大型天线,成为其主要外观标志。
在许多间谍片中,特工们往往侵入他国情报中心,巧妙地通过声音识别和眼部扫描等认证关口,把电脑里面的重要文件复制下来。事实上,DGSE总部从不在电脑里保存电子文件,他们有专门信息处理中心负责保护电子资料,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极其严格的检查和培训才上岗的。处理中心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房间,整个与外界隔绝的信息数据库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轮盘,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普通软盘、CD盘和DVD盘,工作人员手动输入要寻找的信息,系统会迅速找出所需的磁盘。?
六、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是德国的反间谍机构,属内政部管辖。下设基本法问题处、反间谍处、秘密保卫处、反右翼激进分子处、反左翼激进分子处等部门,其总部位于德国科隆市郊的埃伦费尔德。
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和分析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侦破国内的间谍、特务、颠覆、破坏、暗杀等活动,并参与制定各项保密制度和措施以及对身居要职的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审工作。1972年8月以后,监视外国秘密情报机关和外国激进团体在联邦德国的行动也纳入该局的职责范围。恐怖活动和新纳粹活动的威胁增加后,该局又增加了这方面的国外防卫任务。
联邦宪法保卫局采用非常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开展工作。设在总部的一台“纳迪斯”巨型计算机具备极高的储备信息的能力,可以极为精确地检查各户管理局的所有卡片。1976年就是通过这台电子计算机查出了潜入联邦德国的15名间谍,一天之内就将这15名间谍全部缉拿归案。
(来源:新华军事)
上一篇:一战二战中各种泄密事件揭密
下一篇:中国重大泄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