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国防动员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国防动员

改革开放30年:民兵由3000万压减至800万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2-15

血火中诞生

风雨中长成

战歌中走来中国民兵

支前的车轮

胜利的枪声

歌唱着我们光辉的历程

……

——摘自《中国民兵之歌》

在神州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

这支力量,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故名“民兵”。这支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支力量,随着我国工农运动的迅猛兴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壮美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重视和加强民兵建设,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的战略选择。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光辉论断。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面对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指出,要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

民兵从诞生之日起,在党的领导下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民兵工作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发展、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自身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广大民兵充分发挥人数众多、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的优势,在边境反击作战、反恐维稳、守边固防中敢于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建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30多年调整改革,基干民兵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000万人压减至800万人,调整组建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作战的民兵分队逾40万人,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力量——

转型:从“庞大”走向“强大”

1978年7月,在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背景下召开了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掀开了民兵建设的新篇章。从此,民兵建设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顺势而变、积极转型——由准备早打大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1981年,中央下发文件,对调整民兵组织作出部署,取消了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的规定。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后备力量义无反顾地迈上了精简的道路。1985年,中央确立了民兵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指导思想,提出“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工作方针,压缩基干民兵组训规模。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深刻变革。为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1991年,中央下发文件,明确了新时期民兵仍然是一支重要战略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确立了民兵工作“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1997年,总部对深化民兵调整改革作出部署,首次提出编组军兵种部队战勤保障分队,随后在福州、大连、芜湖等地召开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民兵建设座谈会,迈开了军兵种民兵分队建设的步伐。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大幅增加,给民兵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及时对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作出决策部署,民兵组织进一步由农村向城市拓展,由生产企业向行业系统、科研单位和院校拓展,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拓展,使民兵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设重点更加突出。

一次次调整,无不充满与时俱进的创新!

一次次创新,无不奏出铿锵有力的旋律!

今天,我国民兵组织力量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基干民兵数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000万减至800万,新组建保障军兵种作战的民兵专业分队已逾40万人,快速动员与遂行任务能力显著提高。经过30多年转型发展,这支庞大的后备军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力量。

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民兵政治工作发挥出“生命线”的作用,确保民兵队伍始终听党指挥。“第一书记”纷纷走上前台述职,成为新形势下落实党管武装的有效形式——

魂魄:永远凝聚在党旗下

民兵的历史,孕育在党的历史发展中,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光荣的历史、战斗的历史。

党管武装,是民兵建设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省、市、县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关第一书记,是党管武装的“第一责任人”。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就多次强调加强民兵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普遍健全完善党管武装工作机制,坚持落实党委议军、武委会例会等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200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规定:“兼任军分区(警备区)、市辖区(市)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的市、市辖区(市)委书记每年要向上级党委军事部进行‘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并形成制度。” 从那时起,“第一书记”纷纷走上前台,汇报履行党管武装职责情况,成为新形势下落实党管武装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民兵建设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确保民兵思想政治纯洁可靠,中央及时对民兵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召开了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的意见》,颁发《民兵政治工作规定》,为民兵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强有力的领导,使民兵政治工作始终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成为凝魂聚神的法宝。

据统计,目前我国处于流动状态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占总员额的65%。如何抓好流动民兵的教育,使其始终高举旗帜,听党指挥?

围绕这一课题,从“十一五”开始,省军区系统在运用传统手段开展教育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交流式、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引导民兵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江苏无锡等地开办了“网上课堂”,宁夏银川等地设置了“绿色方阵QQ群”,河北邢台等地建立起课堂、报刊、广播、影视、网络、主题实践活动“六位一体”机制。去年以来,还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向民兵组织延伸,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兵”的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立武装机构、建立民兵组织,成为又一道时代课题。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精神积极探索,形成一些有益经验,如:坚持在党组织健全的非公有制企业编组民兵队伍;街道党组织对中小企业抽编人员组建的民兵队伍进行管理;地方党组织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务工作者,兼任民兵分队指导员。在此基础上,各地认真落实“建用分离”原则,严格掌控民兵使用权,确保武装工作不偏“航向”、不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