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变了!真是大变样了!”
战时药品保障分队、民兵测绘支援分队、地空导弹抢修分队……一支支民兵队伍大展身手。初夏,贵州省军区组织的一场演练,让10多名应邀观摩的老民兵代表感慨不已。
瞄准强军目标,民兵转型建设大有可为!去年以来,贵州省军区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兵转型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抓住整组这个“牛鼻子”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如何建?贵州省军区党委认识到:编组是民兵建设的基础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编组就抓住了民兵建设的“牛鼻子”,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基于此,贵州省军地各级及时更新编兵观念,打破长期以来民兵“自上而下、先定比例、再编分队”的编组模式,积极优化民兵队伍结构——
军地合力搭建平台。1年多来,贵州省军地先后制定出台了《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标准》等多部加强民兵转型建设的法规性文件,推动民兵工作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创新转变,为民兵转型建设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省军区及时适应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带来的发展大环境,将民兵编组范围向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三区”延伸拓展,通过新建基层武装部,进行成建制、规范化编组,使民兵组织建设与“三区”经济发展良性接轨。
编组思路的转变,激活了民兵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大批高素质人才成为推动民兵转型建设的生力军。记者了解到,贵州全省数十支民兵应急骨干队伍中,15%的人员是博士、硕士,民兵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表演队”变身战斗队
“双阳民兵”曾经是贵州省民兵队伍中的一块“金字招牌”,他们驾驶摩托车的本领令人叫绝,经常在军地组织的重大活动中出场露脸。
“民兵是战斗队,不应搞成‘表演队’!”去年初,安顺军分区领导到双阳飞机制造厂调研时,提出改革念头。半年后,该厂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了民兵飞机抢修分队和勤务保障分队。两支队伍中,技术型、专家型人才比例达80%以上,可担负空军勤务、交通运输、通信联络等9类任务,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队。
“双阳之变”,为全省民兵转型建设做了示范,一批高精专的民兵队伍在不同领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装备强不强,是构成民兵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在去年贵州省民兵工作会议装备演示现场,防空作战移动指挥平台、防空导弹等新型作战装备,生命探测仪、植桩机、救援浮桥等应急救援装备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新队伍,新装备,新面貌。转型中的贵州民兵,与过去“送弹药、挑军粮、抬担架、运伤员”的传统民兵有了天壤之别。
信息化指挥如虎添翼
去年9月,云南彝良地震发生后,与之相邻的贵州省毕节军分区迅速组织民兵救援分队驰援灾区,在救灾中表现不俗。然而,召开救灾总结会时,省军区领导却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如果就近调兵,救援效果可能更好。
原来,贵州距离地震灾区最近的是六盘水市某县,如果当时从水城军分区调兵,救援时间更短。这件事暴露出指挥不科学、信息不畅通等短板,让贵州省军区领导意识到:有了精良队伍,还需科学高效的指挥调动。
今年初,贵州省军区建起作战指挥中心,协调接入地方应急值班、水文气象、公安“天网”等10多个网络系统,搭建起包含情报获取、信息共享、辅助决策、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平台。如今,参谋人员依托地方综合网络、可视化动员资源管理数据库和动态显示电子地图,可即时完成情报收集、支援地点定位、支援路线拟制等任务,为指挥员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一”期间,省军区作训处参谋打开值班网络视频系统,抽查各军分区、人武部值班情况。记者在作战值班室看到,这名参谋轻点鼠标,向贵阳市乌当区人武部作战值班室发出视频呼叫,不到5秒钟,人武部值班干部的头像便跃入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