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我认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实质就是,要适应时代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战争信息化的要求,尽快把依托机械化条件生成战斗力的模式转到依托信息化条件生成战斗力的模式上来,实现建军作战信息化。加快转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应着重在三个方面用功使劲见成效。
(一)深化组织结构调整改革。结构决定功能。部队的组织编制反映了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关系,及其与战争形态、作战方式的适应程度,影响甚至决定着战斗力建设的方向、强弱与释放。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信息化局部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特点,我军预备役部队组织体系经过多次调整改革,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专业部(分)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陆军型的,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分)队所占比例很低,而且这些陆军型预备役部队基本上是陆军现役部队的复制版,是陆军现役部队“数量叠加”型队伍,处于陆军现役部队“二梯队”的地位,难以适应信息化局部战争三军力量整体对抗的要求和高技术军种唱主角的特点。可见,加快转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首要的是调整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编制结构,把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大量缩减陆军预备役部(分)队,增加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预备役部(分)队,重点是缩减陆军作战类部(分)队,增加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勤务保障类部(分)队,使其真正成为“三军结构型”和“功能互补型”军事力量。
(二)提高官兵信息化素养和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人是战斗力构成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武器装备是战斗力构成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的战争形态对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的要求不同,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官兵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对抗。加快转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提高官兵信息化素养和装备信息化程度。提高官兵信息化素养应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项是把信息化素养作为配干编兵的重要条件。军队干部、军务部门要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建军作战的要求,统筹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官兵配备,并针对预备役部队现役官兵编制人数少的实际,舍得把具有较高信息基础素养的官兵配备到预备役部队。同时,要充分发挥寓兵于民的优势,把地方具有较高信息基础素养的人员编入预备役官兵队伍。再一项是努力抓好官兵信息化知识学习。主要通过专题集训、岗位练兵、参观见学、鼓励自学等途径和方式,让官兵学习信息技术、信息化知识、信息化装备操作技能。提高装备信息化程度,关键在于把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体系,改变将野战部队淘汰的旧装备配备预备役部队的做法,按照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和先参战先配装的思路,同时为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配备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武器装备,而且主要战略方向的预备役部队应先于非重点战略方向的现役部队配备信息化武器装备。此外,可以发挥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优势,借助地方信息资源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
(三)积极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军事训练是平时部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不同历史时期部队通过训练生成战斗力依靠的条件不同与模式各异,信息社会和信息化战争形态下加快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关键在于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重点是依托全军栅格化信息网和作战指挥系统、军事训练系统、部队管理系统、军事综合业务系统等信息资源以及地方有关信息资源,加快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局域网和子系统建设,广泛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全面加强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积极推进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训联演,在近似信息化作战环境中提高预备役部队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遂行支援保障任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