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前沿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前沿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军事前沿

中国军队将透明和自信告诉世界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8-15

       中国军网北京8月15日电 据解放军报报道:2011年5月16日晚,在曾多次见证中美友好交往的美国著名艺术殿堂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美国陆军军乐团——潘兴军乐团,联袂为2000多名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共同奏响了和谐的旋律,用音乐架设起友谊与合作的桥梁。美国陆军军乐团指挥约翰·克兰顿说,这次两个军乐团的联合演奏,对于两军交往的意义,与40年前帮助打开美中两国交往大门的“乒乓外交”有相似之处,同样具有“破冰”一般的影响力。

       这仅仅是中国军队通过不断加强对外军事交流,增强互信、增进友谊、促进合作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中国军队也正在以更加自信自强、开放进取的姿态面向国际社会:提高军事透明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宽对外传播渠道……

       坦荡与自信,源于中国军事战略意图的透明,源于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源于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源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坦承公开地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国防政策

       中国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是否对外构成威胁?中国军队奉行什么样的军事战略?

       中国军队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中国军队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为了增进互信,中国军队开诚布公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国防政策和立场主张。

        2009年,在海军、空军成立60周年等重大庆典活动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向各国军队代表阐述“和谐海洋”“和谐空天”等国防发展理念。在会见参加海军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29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胡锦涛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一贯的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条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必然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2010年10月,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表示,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害和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更是深深懂得侵略战争之野蛮、维护和平之宝贵。

        200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防现代化》的演讲时,强调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扩张,永远不称霸。

        200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在访美期间,发表了《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国军队》的主旨演讲,进一步阐述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积极借助出席重大庆典活动和高层互访之机,主动向国际社会宣示我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立场主张,彰显出中国军队的坦诚和磊落,也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积极评价。

        主动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军队

       了解来自接触,交流促进互信。近年来,中国军队主动邀请外国媒体和军方人员零距离接触中国军队,客观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

      “你能告诉我,你们是服从共产党的领导,还是服从国家的指挥?”

        2006年10月,澳大利亚陆军司令彼得·莱西将军在访问我军某部时,向一名士兵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听党指挥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一名叫杨松的班长从容应答。

       简短而自如的回答让这位将军不住地点头。

       2007年9月,来自上合组织、东盟成员国,以及美、英、法等35个国家的55名军事观察员观摩了“勇士——2007”实兵实弹演习。

       2010年5月,来自30个国家的34名驻华武官观摩了空降兵的军事演练。

    2010年7月,中国军队邀请路透社、共同社、美联社等70余家中外媒体赴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参观采访。

    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问第二炮兵,走进第二炮兵司令部,听取了中国核政策与核战略方面的情况介绍。

    2011年7月,美军参联会主席迈克尔·马伦访华。4天时间,他先后到第二炮兵司令部、济南军区空军某师、南京军区陆军某师、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部队,登上了空军第三代战机,观摩了解放军某部对恐怖分子营地进攻行动指挥所演习,实地参观了陆军机动合成指控系统和海军新型潜艇,还与基层官兵进行了直接的交流。

    近距离接触中国军队,逐渐改变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对中国军队的客观报道和评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国的媒体上和外军的谈话中。

    “中国每当有大规模灾害发生,人民解放军总是出现在救援的第一线”,“在中国军营,我看到他们军事素质很过硬、军人形象也很好”,“这场演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队新的进步”。

    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美国《时代周刊》的一位记者被困在山路上,成都军区的一位将军主动请他上车同行。“将军的任务是什么?”“救人!”“将军对我的报道有什么要求?”“客观。”面对记者的提问,将军平静作答。这位将军的一举一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随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发出了100多条客观介绍中国军队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报道。

    “我们所做的一切,很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理念、理解我们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沟通基础,进而达成建设和谐世界的目的。”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说。

    真诚地向世界传递友好、和平的诚意

    中国军队在向世界敞开胸襟的同时,积极走出国门。联合国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海外护航、中外军队联演联训、军事友好访问……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出现在国际舞台。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截至2011年5月,中国军队共参加2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515人次。中国军队先后与外军举行了40多次联演联训。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28次赴国外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任务。截至2011年7月,中国海军共派出9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共完成349批4015艘船舶的护航任务。2010年,中国海军医院船赴亚丁湾海域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执行人道主义医疗任务。201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11年年初,中国军队先后派出海军军舰、空军运输机执行撤护中国在利比亚人员任务。

    2006年,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军人精神风貌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在国内热播的同时,也受到国外观众的高度评价。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观众看后称赞,中国军人身上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非常值得推崇。

    时任菲律宾副总统诺利·德卡斯特罗说,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为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其他国家船只提供帮助,真正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外交流,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

    “我们希望通过与外军的友好交流,真诚地向世界传递和平、合作的诚意。”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姚云竹说。

    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形象传播平台

    2011年4月27日,中国军队正式建立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制度,标志着中国军队在加快开放透明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军队建设的长足发展,中国军队需要向世界传递更多的声音。”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说,中国军队正在加大这方面的努力。

    为了及时、权威发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信息,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拓宽对外传播的平台和渠道:多次发布国防白皮书,建立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通国防部网站,拓展中国军网、新华网军事频道、中广网军事频道等对外传播功能,向外国记者和民众免费提供介绍中国军队的图书音像资料,中国驻外武官定期演讲介绍中国军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8日,中国军队首次以国防部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军队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情况。2009年,举行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国内外民众和舆论关切。2010年,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甘肃舟曲抢险救援中,军队在一线先后组织5场新闻发布会。及时、权威、全面的发布,受到中外媒体广泛关注。路透社在报道中这样说,在地震发生后的20分钟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并开始进行动员。法新社评论说,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队伍又一次执行起传统的救灾使命。这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幕:中国人民遭受自然灾害,人民解放军赶来救援。德国《新德意志报》在一篇《地震将中国焊接在一起》文章中这样描述中国军队:“那些扣人心弦的画面只属于中国的军队和众多志愿英雄。”

    对于中国军队在救灾中的开放透明,外电同样表示出广泛欢迎。印度一家媒体评论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外媒体打开窗口,这是中国政府为增加军事透明度和改善国际形象的努力之一。

    2009年8月20日国防部网站试运行,第二天上线点击量达到1.3亿次,运行第一季度点击量达12.5亿次。日本一家媒体认为,开通国防部网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军队开放、和平、自信的合作精神。

    作为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国政府已发表七部国防白皮书,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国防政策、国防和军队建设情况,致力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军队的了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信与合作。每两年发表一次的国防白皮书,其透露的信息一次比一次丰富,无论是军队建设成就还是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第一次”的内容不断增多:陆军集团军数量,核战略,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发展状况……

    “当然透明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透明。适度的保密和军事透明都是必要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说。

    在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外籍军官们每个季度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军队》杂志。

    这本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办的杂志,是第一本向世界诠释中国国防政策、全面介绍中国军队的杂志。杂志主编陈虎说,目前,杂志已由中英双语扩至6种文字5个版本。

    “我们建立的信息平台,客观说明、积极展示、主动传播国防和军队建设信息,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军队的重要途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说,这正体现了中国军队日益开放、透明的态度。

    “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让世界了解中国军队。”今天的中国军队开放透明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大,增进互信的力度不断加强,开展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我们相信,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中国军队,必将以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自信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