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前沿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前沿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军事前沿

中国武官看世界:回望巴格达――战乱中的使馆生活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8-26

 
    多年的战乱让伊拉克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因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伊拉克一些地方疾病流行。这是2007年12月6日,两名小男孩在巴格达东南部从水管里接水。
 

 

2011年1月6日,伊拉克在首都巴格达举行阅兵庆祝建军节。
 
 
 
 
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在首都巴格达南部的军事基地进行训练
 

       2006年夏天,正在英国担任副武官的我突然接到国内通知,任命我为驻伊拉克使馆武官并尽快赴任。于是,未等继任者到位,我就离开伦敦匆忙赶往巴格达,开始了一段在战乱中担任军事外交官的经历。

       从飞机降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开始,我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数名肩挎冲锋枪的保安人员立即将飞机围了起来,一副如临大敌的阵势;在不大的行李提取厅里,几十名等待的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以及荷枪实弹的保安个个面色凝重,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迎接我的使馆同事介绍说,巴格达国际机场就是战前的萨达姆国际机场,位于市区西南,距市中心约20公里。正常情况下,从机场乘车到使馆要经过4个固定检查站,时间大约40分钟。但如果路上遇到随时可能设立的临时检查站,什么时候能到就难说了。

        幸运的是当天没有遇到临时路卡,只是在距机场约5公里的固定检查站换乘车辆时被耽搁了一阵。为了机场的安全,驻伊美军和伊政府军不仅在进出机场的道路上设立了检查站,还规定除伊政府、外国驻伊使馆和外国驻军的“特权车”外,其他社会车辆一律不得驶过这个检查站。检查站以内的旅客交通由特许出租车专营,这种出租车也不能载客驶出专营区以外。进出机场需要一次出租车“摆渡”,在当今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巴格达的方式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2003年以前,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在巴格达市区西北部的一座中式庭院内。那个庭院先是在战争中受损,后来又遭到疯狂劫掠,不仅家具、电器被洗劫一空,就连安装在建筑内的电线、水管、开关等能拆走的东西也都被尽数掠走。战后的伊拉克持续动荡,使馆修复困难重重。而且,维持独立馆舍正常运转还要面对生活供应、通信保障、安全保卫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国使馆复馆时选择了巴格达市内的曼苏尔酒店作为新的馆舍。

        曼苏尔酒店位于巴格达的索尔希亚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体是一座11层的大楼,外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底格里斯河。伊拉克战争前,联合国驻伊科观察团巴格达联络处就设在这家酒店,中国派往伊科观察团的不少观察员也曾在此居住。我们的使馆在酒店的第6层,馆员每人一个房间,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

        巴格达的夏天漫长而炎热。盛夏时气象台通报的最高气温为48摄氏度,但实际温度可以达到60摄氏度。在如此高温下工作和生活,空调必不可少。然而,伊拉克战后电力供应极其紧张,电网每天平均只能供电4至6小时,其余时间就只好忍受酷暑了。巴格达的冬天虽然比较温暖,但是经常刮沙尘暴。沙尘暴一来,呼啸的狂风卷起的黄色浮尘浓密呛人,在酒店走廊里隔着20米都看不清对面的人,房间内的桌子、床和地面也很快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灰尘。让我记忆深刻的是,2008年的沙尘暴比往年更为频繁,经常延误进出巴格达的航班,我们使馆的多位同事因此不得不更改出差或轮换的行期。

        战乱的环境也给使馆的伙食供应造成不小的困难。由于外出采购存在安全风险,使馆将伙食交由酒店负责。酒店供应的饭菜以牛肉、羊肉、土豆等为主,而且做法不对中国人的口味。我们使馆的大多数馆员到伊拉克不久后就白发骤增,我想这多少和当地的饮食有关系。只有赶上逢年过节,我们才能靠友邻单位的接济,吃到点像样的中餐。每当看到使馆年轻同志吃到家乡菜肴时的笑容,我都不禁想起自己当战士时遇上连队食堂“打牙祭”的心情。

       除了伙食,就医在巴格达也是个难题。当地医疗条件差,医院污染和血液污染情况严重。而且,医院本身也很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所以去当地医院看病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在我们面临的诸多难题中,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当地的暴力活动持续不断,每天都有很多人因此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