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我国有着漫长的边海防线,许多地区地处雪域高原、戈壁大漠、山岳丛林,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保障十分困难。一代代戍边官兵用忠诚和热血守护着万里边关的安宁。
■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十分关心边海防一线人员生活保障问题,专门就边海防部队存在的特殊困难要求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此,总部出台了一系列提高边海防部队保障水平的措施。
■7月,总部决定为巡逻不能回单位就餐的官兵每人每天补助8元伙食费,专项用于构建适应边境巡逻任务特点的新型饮食保障模式,解决边境巡逻人员热食保障难题。
上边这张曾刊登在本报上的照片,记录的是高原边防官兵巡逻途中就餐的镜头。吃一口压缩饼干、就一口雪,这是昔日戍边官兵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场景的真实写照。
边防巡逻官兵的盘中餐也牵动着军委、总部首长的心。今年7月,总部为巡逻不能回单位就餐的官兵每人每天补助8元伙食费,提高伙食保障水平,让巡逻官兵吃上热食,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这项举措在基层部队落实得怎么样?近日,记者深入边海防一线采访,端起战士饭碗,品尝战士饭菜,倾听战士呼声,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落实样本”……
1 如何一分不差补到官兵碗里?
补助,变成饭菜不是装进官兵口袋
记者孙兆秋、通讯员崔秀文、彭兵根发自沈阳军区某边防团:秋高气爽,东北边关,满眼金黄。记者来到沈阳军区某边防团,实地了解巡逻官兵新增8元伙食补助落实情况。
一进营区,就看见机关楼门口停着一辆“饮食保障服务车”,几名官兵正往车里搬蔬菜、水果、鸡蛋和猪肉等,准备送往边防连队。该团政委马文新说:“总部为边境巡逻官兵每人每天增加8元钱伙食补助后,团里坚决落实上级要求,采取营养配餐方式把补助经费全部用到提高巡逻官兵伙食质量上。”
在该团军需财务股办公室,股长王昊点击业务软件,一份边境巡逻伙食补助经费清单呈现在记者面前。每个连队有多少名官兵出去巡逻,应补助多少经费一清二楚。“我们每月根据司令部制订的巡逻计划和官兵巡逻出勤表确定伙食补助名单,确保发放不漏一人、不多一兵。”
记者翻阅伙食账目凭证,只见每笔领报经费都有团领导签字和记录。马政委说,团里专门成立了巡逻途中伙食保障指导组,将现行的18元伙食费与8元补助按月发到一线连队。针对野外伙食保障监管不便的问题,团里制订了《巡逻分队伙食保障实施办法》,从人员力量、实施方法、经费划拨、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巡逻分队伙食保障进行细化和规范。
记者跟随该团浑江口哨所官兵进行了一次巡逻执勤。中午时分,官兵利用巡逻车上配套炊具制作午餐,半个小时功夫,尖椒炒肉、宫保鸡丁、素炒黄瓜、紫菜蛋花汤和大米饭就出锅了。在荒无人烟的巡逻路上,官兵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疲劳顿消,暖到心头。
【记者观察】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补助发放之初,个别单位没有把这笔凝聚着军委、总部首长关怀的经费用途向官兵说明,有的把8元钱用在营区饮食保障,认为巡逻出发前或归营后好好改善一下就行了。有的提议将补助直接发到官兵口袋,自己想买啥就买啥。新增8元伙食补助是军委、总部关爱巡逻官兵专门出台的一项举措,基层部队要提高末端执行力,专款专用,真正把关爱落实到官兵心坎上。
2 巡逻路上吃得好的标准是什么?
流动盘中餐,不必追求几菜几汤
记者孙兴维、通讯员李伟新发自新疆军区卡梅斯台边防连:9月20日一大早,记者随卡梅斯台边防连巡逻官兵登上新型巡逻车,执行一次为期两天的巡逻任务。
一路上,官兵时而下车维护边界设施,时而停下来观察沿边人畜活动情况,一丝不苟地履行勤务。中午时分,巡逻车行至一条小溪旁,指导员何宜伟下达命令:“观察组负责警戒,其余人员准备午饭。”
“以前外出执勤不都是啃干粮、吃咸菜、喝凉水吗?”曾跟随官兵巡逻的记者问。何指导员说:“总部为外出巡逻执勤官兵每人每天补助8元伙食费后,我们转变观念,把巡逻餐好的标准定为‘热量高、营养够、干净卫生’,不必追求几菜几汤。”
连队还发挥巡逻车配备电炒锅和电饭锅的优势,让战士吃上热食。只见上等兵余双华从巡逻车上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半成品蔬菜和调料,交给掌勺的下士班长赵强,不到25分钟,蒜苔炒肉、鱼香肉丝、西红柿炒鸡蛋、酸辣土豆丝4道热菜便摆到了面前,士官叶磊也将做好的米饭和紫菜汤端了过来。
品尝着可口的饭菜,记者不由地赞叹官兵的厨艺,士官张晓灿插话说:“这算什么呀,晚上请你吃火锅!”
“还能吃火锅?”记者的惊讶引来官兵一阵笑声。一问才知道,为确保外出执勤官兵能吃上热饭,塔城军分区统一为各连配发了便于携带的固体酒精炉,在巡逻车不能到达、官兵需徒步巡逻时使用。“野外宿营,吃上热腾腾的火锅,既暖和又补充能量,甭提多美了!”炊事员叶磊说。
【记者观察】这是让记者感到惊喜的一餐。然而,吃过后心里却不禁问:仅是增加8元钱,战士们天天巡逻能坚持吃得这么好吗?野外执勤条件艰苦,有必要一定追求吃上几菜几汤或火锅吗?塔城军分区后勤部门领导表示,看来好政策要在基层落实好大有学问。他们将根据边境巡逻任务特点,探索新型饮食保障模式,解决边境巡逻人员热食保障难题。
3 巡逻饮食能否搞社会化保障?
巡逻路上,信息员竹篮送饭分外香
记者陈典宏、通讯员周汉青、黄晓阳发自广西军区某边防团:清晨的广西边境线上一片静谧,云雾迷漫的群山轮廓若隐若现。9月20日上午7时,记者跟随广西军区某边防连巡逻分队沿着险峻的山路,徒步向距离连部最远的1214号界碑进发。
1214号界碑位于海拔1357.6米的公母山顶上,需要翻越10个山头,徒步来回需要7个小时,官兵每次巡逻都需要在野外午餐。
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汗水从官兵脸上滑落,身上的迷彩服也隐隐透出了汗水浸湿的痕迹。临近中午,正当记者肚子咕咕叫时,远处一位中年边民提着竹篮走来,热情地招呼官兵:“歇歇脚,开饭了!”
“这是地方边境信息员给我们送饭来了。”指导员吴代喜说。记者走近一看,竹篮里的菜盘内盛着香菇滑鸡片、干煸牛肉、番茄炒鸡蛋、素炒白菜等几个菜。“真没想到大山里头,伙食还这么丰富。”记者颇感诧异。吴指导员介绍说,这次巡逻采取社会化保障方式,地方边境信息员送来的这些菜既美味可口、卫生放心,又特别适合官兵体能消耗大时食用。
官兵边吃饭边向信息员了解近期边境动态。聊天中记者得知,这名边境信息员叫农春华,家就住在公母山脚下,开着一家“农家乐”。总部提高巡逻分队伙食补助后,连队与多年担任信息员的农春华协商,让他按新伙食费标准做好午餐,在巡逻路上等候官兵。
【记者观察】记者了解到,以往巡逻分队在途中都是以自我保障为主。该团根据巡逻途中城镇、边贸点、村屯多的实际,在议军会上提出了构建边防部队、地方政府、武装部三级为支撑的保障体系,与地方卫生部门一起遴选出卫生条件好、安全可靠的饭馆或民兵、边境信息员家庭作为定点社会化保障单位,提高了巡逻分队伙食保障水平。
4 无社会依托难做饭如何保障?
自热食品,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记者陈典宏、通讯员周汉青发自广西军区某边防团:9月22日,记者跟随广西军区某边防连官兵前往1204号界碑执行巡逻任务。1204号界碑附近人迹罕至,没有村屯和边民。出发前,官兵每人都从司务长那里领到了一个野战食品袋。
一上午徒步翻越5座山峰后,巡逻分队来到丛林里一块空地午餐。只见官兵熟练地拆开包装,放入加热剂,按标准加入15毫升清水,很快食品袋就膨胀成一个圆球,一份热气腾腾的野外快餐便新鲜出“炉”了。记者用手触摸了一下,袋子表面烫手。上等兵曹连东说:“以前配发的压缩干粮水分少,干涩难咽,现在的自热食品丰盛可口,我们都爱吃。”
“以前巡逻就餐可没这么方便。”吴指导员说,边境山岳丛林地形复杂,“汤汤水水”很难携行,生火做饭也不方便。过去官兵巡逻就餐常常是“三块石头一口锅,喝水就馍冷呵呵”,根本吃不到热饭菜。
“如今有了自热食品,不见炊烟起,就闻饭菜香。”吴指导员介绍说,新型单兵自热食品不仅品种丰富,有雪菜肉丝饭、腊肉炒饭和肉丝炒面等15个品种,还有泡椒、榨菜等“小零食”,能完全满足官兵营养需求,而且重量轻、热量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
记者拿起筷子尝了尝,口感确实不错。司务长田松青说,参加巡逻的每名官兵原有的8元午餐伙食费加上增补的8元补助达16元,除购买野战快餐外,战士还可买些牛奶、火腿和饼干,基本上可以满足饮食需求。
【记者观察】记者走访广西千里边防线了解到,自热食品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营养丰富,许多连队执行巡逻执勤任务官兵除了选择社会化保障外,大都选择这种野战快餐。为了确保官兵吃好吃出战斗力,广西军区建立筹措机制,专门开通“绿色通道”,为全区所有边防一线连队购买下拨了单兵自热食品,让昔日的战备食品变成巡逻家常饭,增补的8元钱花出了高效益。
5 8元钱还有哪些贴近实际的花法?
民族特色菜肴,变身“军用巡逻餐”
特约记者安春红、通讯员江彦军发自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9月18日,记者随着文山军分区某边防连巡逻分队踏上巡逻路。连长周晓明介绍说,巡逻途中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趟过3条河流,翻越14座大山,巡查62公里边境线,后勤保障难度不小。
阳光驱散了浓雾,烈日炙烤着巡逻道,官兵迷彩服上留下一道道雪白的盐圈。当来到一个长满楠竹的河谷时,已是中午12时20分,官兵饥肠辘辘。周连长下令在此午餐。
记者发现,以前官兵常吃的泡饭、凉馒头、酸萝卜条等不见了,战士们熟练地用砍刀砍来楠竹截成竹筒洗净,掏出两把米拌上牛肉末、猪肉罐头等装进竹筒,将水加满,用芭蕉叶堵上竹筒口,支在柴火上煮起了竹筒饭。
仅一刻钟竹筒饭就熟了,香味弥漫整个山谷。“竹筒饭是我们跟傣族群众学的,制作起来简单方便,美味可口。”周连长正说着,一盆酸笋煮鸡和野菜汤就端了上来。闻着菜香,战士们一下子围了上来,跟以往吃饭“冷清”的情景大不一样。
总部提高巡逻分队伙食补助后,连队在搞好自热食品保障的同时,还积极借鉴驻地少数民族饮食经验,学会了在巡逻途中用竹筒煮饭、用芭蕉叶烤鱼等,提高饮食保障质量。
行军至第二天中午,官兵吃的主食是花糯饭。“天气炎热,昨天带的米饭今天还新鲜吗?”面对记者疑问,周连长说,花糯饭是壮族群众将香糯米放入一些可食用植物浆汁中浸泡,再加有防腐作用的草灰制成,米饭可久存不坏。果然没错,打开芭蕉叶中的花糯饭,馨香四溢,让人胃口大开。
【记者观察】世世代代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制作的一些民族特色饭菜,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蕴藏着闪光的生存智慧。做好巡逻途中的伙食保障这篇大文章,既要充分依靠科技力量改进保障模式,又要打开思路。主动学习借鉴边境地区群众的饮食制作经验,构建富有边关特色的巡逻保障模式,这也是落实好8元钱补助的好办法。
【相关新闻】
记者来信:野外巡逻餐要有“战备味”
特约记者罗文义、通讯员黄晓阳、宋朝华
编辑部:
总部提高巡逻官兵伙食补助标准后,边境线上炊烟起、饭菜香,边防官兵倍感鼓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守卫在祖国的边关。但边境巡逻是一种和平时期的军事行动,巡逻途中埋锅造饭也与普通宿营野炊有着明显不同,巡逻途中饮食保障切莫忽视了战备。
前不久,记者跟随广西军区边防某部巡逻。走了20多公里山路,官兵又累又饿。但巡逻分队没有在国界线旁停下,而是绕过山腰,在远离国界线的一处隐蔽地点埋锅造饭。带队巡逻的指导员吕维坚解释道:“如果图方便在国界线附近埋锅造饭,夜间的火光、白天的浓烟能传很远,很容易暴露巡逻分队行踪,次数多了巡逻规律容易被掌握,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为此,连队规定每次巡逻野炊必须远离国界线,而且需挖无烟行军灶,严格落实战备要求。”
边关无小事。记者采访了一些老边防,他们也让给边关战友提个醒:边防巡逻野炊、宿营的地点应该经常变换,而且要做好伪装隐蔽工作,这样不容易被掌握行军、休息规律。同时,巡逻饮食保障一定要服从边防巡逻任务需要,不能为了吃好而增加坛坛罐罐,影响行军执勤。最后,野外就餐时要安排好勤务警戒,以前所有官兵围坐在一起就餐的场景要变变了。
记者还发现,在一些巡逻条件特别艰苦地区,饮食保障还需探索个性化的保障模式。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官兵一次巡逻必须徒步6天5夜,每人平均负重约40公斤。许多悬崖绝壁只能凭借攀登绳和木梯才能通过,为了减轻负重,官兵只好用一块大塑料布取代了班用帐篷,用一小块凝固的松树油取代生火用的桶装汽油,连牙膏牙刷都用两块口香糖代替。连队官兵期盼,要是有一种更轻、更容易饱的自热食品就好了。
【相关图片】
9月18日中午,米尔其克边防连巡逻小分队到达野炊地点后,官兵变戏法似地拿出一套便携式炊具:手雷大小的燃料罐可以持续提供4个多小时燃料,可折叠的携行灶收起来可以放进上衣口袋,新式水壶套和铁质饭盆野炊非常方便快捷。博尔塔拉军分区专门为一线巡逻分队配发试用这套便携式炊具,让8元伙食补助更好地吃到官兵嘴里。看,巡逻官兵用便携灶具煮面,吃得多香!(李祥春、刘贵平、蒋阳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