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硬骨头六连”、“工兵红一连”、“安全行车模范连“、“抗洪抢险模范团”……一个个诞生于革命年代,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南京军区某集团军荣誉集体,在战争年代,他们发扬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屡建奇功,功勋卓越;新的历史时期,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破浪前进,永争第一,创造了新的辉煌,成为新时期军队基层建设的标杆和丰碑。此刻,当我们满怀豪情迎接党的十八大,当我们举起右手以共和国军人的赤诚向党旗敬礼,当我们挺起胸膛宣誓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庄严时刻,我们心底不正涌动着这样一股激情———猎猎战旗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战旗彰显着我们所置身的这支英雄军队的璀璨足迹,更是在构筑和升华着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图腾!
这美称,那美称,精髓还在“硬骨头”
走进“硬骨头六连”,一个硕大的“硬”字镌刻在一方褐色石头上,遒劲有力。它向人们昭示:“硬”是六连的名片,“硬”是六连的本色。
“锁定航向!”“抢滩登陆!”东南某海域,波涛汹涌,一辆辆新型两栖突击车在茫茫海面时隐时现。指挥车内,连长王勇敢在三维电子地图上标绘出进攻路线,下达了进攻命令。刹那间,10辆战车穿越“敌”重重炮火封锁,向岸滩之“敌”实施猛烈攻击……
一段精彩视频让大家感觉回到了昔日的演练场上,记者看到,“铁骑”到处,一面战旗在道道火舌中格外夺目:“硬骨头六连”。据“硬骨头六连”所在团领导介绍,前年初,在连队建连70周年和被国防部命名45周年的日子里,六连把连队部分老领导、老战士请回“娘家”。看到这幕情景,他们发出声声惊叹:“现在六连的火力,相当于过去好几个连,真是不敢想象。”
忆往昔,“硬骨头六连”70年前由14名红军骨干组建而成,45年前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24年前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连队参加各种战役、战斗138次,曾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四过硬”闻名全军。硬骨雄风今犹在。近5年来,连队坚持以提升战斗力为根本着眼点,紧贴使命任务谋打赢,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实现了从传统步兵到机械化信息化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陆海两栖作战,从体能型向智能技能型的跃升,赢得了更多的美称。
前不久,军委首长称赞六连实现了政治思想硬、军事训练硬、战斗作风硬、支部建设硬的“新四过硬”。赞扬官兵们在驾驭新装备上当先锋、在科学训练上出效益、在瞄准打赢上强素质、在紧贴使命任务中练精兵,形成了勇猛顽强的拼劲、坚忍不拔的韧劲、严抠细训的实劲和与时俱进的闯劲。军委首长还特别指出,六连抓战斗力建设的事迹过硬、鲜活生动,既有传统精神,又有时代特色,值得全军部队特别是基层单位学习借鉴。
这美称,那美称,精髓还在“硬骨头”。品味“硬六连”今天这些新美称,犹如走进他们瞄准信息化战场,全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时光隧道……
“白龙马精神”,一个连队的连魂
前不久,笔者走进素有“工兵红一连”之称的某团破障车一连,连队门口高竖的雕塑上,又刻上了一个闪耀的称号:世博安保先锋连。从“开路先锋连”到“世博安保先锋连”,32年间,连队被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背后,昭示着我军成立最早、毛泽东主席亲手创建的工兵连,伴随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强劲步伐,在新的征途上实现新的跨越。
“一连哪儿去了?”去年,是连队组建80周年。老兵们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给团领导:“连队在哪儿,连队是不是变了?”面对一个个疑问,团领导告诉他们:“现在的一连确实变了,但变的是形,不变的是魂。”
听说连队由工兵连改为破障车一连,并在上海执行世博安保任务,老兵们非常自豪。“任务变了,条件变了,我们红一连忠诚于党的信念不能变。”指导员周巧春带领我们走进连队荣誉室,重温历史。光荣的历史,总给人无穷的力量。1930年10月7日,该连由安源煤矿148名工人组建,毛泽东同志在建连大会上教导全连官兵“干革命要吃苦要坚决”。1931年2月,毛主席看望连队时,勉励战士要像《西游记》中白龙马那样:不畏艰险、不计名利,甘做革命的骏马,驮着革命走向胜利。“白龙马精神”,从此成为一连的连魂。这种精神犹如人的基因,81年来在一代代一连官兵中传承,激励着大家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以顽强意志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走进历史深处,翻开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短短100字的小学课文,跨过世纪的门槛,影响了几代人,流传天下成佳话。课文讲的是:1933年9月,为了解决瑞金沙州坝人民群众吃水难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当地群众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当时挖井的连队就是今天的破障车一连。今日“红一连”,战旗格外红。昔日拿锹挥镐的工兵,而今“鸟枪换炮”,成为驾驭我军最新破障装备的新型工兵。
荣誉室里的一块块奖牌,见证了英雄连队的成长历程。笔者看到,近7年来,连队先后参加了军区组织的一系列演习和抗洪抢险、抗雪救灾等大项任务,每一次都表现出色,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连队连年被军区和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连年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钢丝上的典型”缘何“稳走”50年
人称汽车分队安全无事故先进单位是“钢丝上的典型”,稍有闪失就有可能从钢丝上掉下来,但被军区授予“安全行车模范连”荣誉称号的某团汽车连却在“钢丝”上“稳走”50年。汽车连成功的奥秘在哪里?笔者走进这个英模连队,感受它的别样风采。
人人想安全,才能年年都安全。该连指导员陶艮虎告诉记者,每当新兵下连、兵员调入,他们都会组织全连官兵参观连队荣誉室,让官兵了解每面锦旗、每个奖状的来历,感受连队几十年安全行车的艰辛历程,引导官兵自觉把个人与连队荣誉紧密联系起来,打牢“以连为家,爱我连队“的思想根基。心中的“红绿灯”擦亮了,手中的方向盘就把稳了。汽车连上士毛伟说:“连队每年都要担负800余吨物资、8000余人的运送任务,出动车辆1000余台次,行车里程超过35万公里,天天都在走钢丝,时时都要担风险,但没有一名官兵‘掉链子’”。
参观时,记者还记下了一句话:在预防车辆事故上没什么捷径可走,关键是严格抓好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多年来,在抓制度落实上,连队非常有一套,坚持做到“四个一样”:对上对下一样严格,不留一点情面;上级检查不检查一样坚持,不打丝毫“埋伏”;营内营外一样要求,不搞“内紧外松”;任务轻重缓急一样落实,不因情况特殊破例。由于落实制度不走样,2007年以来,没有出现一例碰刮现象。
行车顺不顺,技术作保证。一个连队能保持50年的安全行车纪录,与驾驶员精湛的技能密不可分。他们培养官兵过硬的驾驶技能也有自己的一套。为促进专业技术整体跃升,这个连在官兵中广泛开展“三看”活动:看谁行车最安全、看谁技术最过硬、看谁帮教最得力,及时评选驾驶技术能手,树立安全行车榜样。目前,全连驾驶员随队单放率达100%。
翻开连队历史,一组组数字记录着精彩,一个个荣誉闪耀着辉煌,让记者看得眼花缭乱:累计安全行车2000多万公里,先后8次荣立集体二等功、8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4次受到总部表彰,13次受到军区表彰。2006年8月,连队被军区授予“安全行车模范连”荣誉称号。一个天天在“钢丝”上行走的汽车分队,缘何能够长期平安、全面发展,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是因为有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指引着连队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