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6月1日,中原某机场,天空薄雾笼罩,地面战机轰鸣。
机翼下,空降兵某部56名官兵背着某新型伞待命出击。他们将首次进行260米超低空跳伞。
260米,从空中自由落体到地面仅几秒钟,被称为空中“死亡地带”。对空降兵而言,这是决定生死的几秒;对作战而言,是检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尺。为了实施这一高难度训练课目,我国自主设计制作了该型低空伞。
7时35分,部队开始登机,记者经批准登上战鹰。此时,天空合成风速达每秒6米,地面风速接近极限跳伞风速——每秒12米。
在现场负责指挥的该部某大队大队长汪晓陆告诉记者,为锤炼全天候伞降能力,近年来空降兵上高原、下海岛、赴戈壁,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跳伞训练。
8时整,“嘀——”绿色信号灯闪亮,飞机到达预定空域,高度260米,跳伞开始!“跳!跳!”随着放伞员口令,一个个官兵跃出机舱……
记者随运输机降落地面,赶到空降着陆场时,又一批空降兵正在降落。碧空万里,一朵朵伞花竞相绽放,但与其他圆形伞不同的是,该型伞由3朵伞花组成。
“不好,有人伞开异常!”突然,地面人员惊呼。记者放眼望去,只见一名跳伞员的伞只开了一朵,其余两朵像麻花一样扭在了一起。
“05,05!伞开不正常!”对空指挥员立即指挥:“保持镇定、保持姿态,放心着陆!”
“嗖!”半分钟不到,跳伞员安全落地,在场的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种伞安全系数非常高,跳伞时,即使只有一个圆形伞正常工作,仍可保证跳伞员安全着陆。”该部空降空投处处长于亚斌介绍说。
临近中午,天气骤变,云低风大,飘起雨点,跳伞难度骤增。面对突发情况,官兵们沉着应对,凭着扎实训练功底和过硬心理素质,排除了各种险情,全部安全着陆。
空降兵某部部队长李凤彪告诉记者,这次成建制超低空跳伞的成功,表明中国空降兵超低空跳伞水平实现了新跨越。
★1955年,我军首次从国内订购某型降落伞,实现了降落伞国内自我生产和供给,摆脱了降落伞依赖进口的状况。
★1968年,某型降落伞正式定型生产。该型伞适应机速大,折叠包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该型伞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降落伞仿制的历史。
★1987年,某型降落伞正式投入部队使用,成为空降兵主战装备。该型伞继承了两级开伞技术,增大了开伞的张力;伞顶部采用锥形结构,满足低空跳伞需要,并具有抗风性强、折叠方便等优点。
★2003年,某型降落伞开始装备部队。该型伞结构新颖,突破了应用机种的速度限制,负载能力、滑翔比等性能优异,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蒋 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