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前沿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前沿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军事前沿

十六大以来我军信息化建设:体系集成构筑“数字方阵”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1-05

 

引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扉语中写下的这段隐喻文字,是每一个变革时代的开场白:蕴含机遇,充满挑战。

    人事代谢,时光荏苒。当21世纪的阳光照亮大地,人类已经走进一颗“数字地球”。而新军事革命汹涌澎湃,以信息技术重塑战争机器,信息化也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了每一名军人的头上。

    把握时代风云,胡主席高瞻远瞩,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声号令,十年跨越。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回首征程,三军将士迎着信息化大潮阔步前行,“数字方阵”悄然崛起,也把中国军人实事求是、变革图强的精彩演绎写入了人民军队的编年史。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按照“路线图”推进——

    信息视野描绘“数字时代”新宏图

    多年前,一位中国装甲师师长应邀观摩德国装甲部队演习。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下,德军一体集成、精确高效的信息化战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这位师长麾下的装甲劲旅正挥师塞外,展开实兵演习。滚滚黄沙中,大规模坦克集群在旷野上高速冲锋,演练着一成不变的战法……

    雪白沙黄,信息化与机械化的巨大落差,点燃了师长心头的忧患:错过这一二十年,我们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然而,我军信息化建设起步之初,家家点火,“烟囱”林立,三军演习,“中军帐”里摆放着各军兵种的10多种指挥终端,近在咫尺却不能联通……

    我军信息化建设要加速推进,必须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根本着力点。

    翻阅1998年到2010年的7份《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记者注意到:1998年的白皮书,“信息化”一词的出现次数为0。而到2008年时,白皮书中“信息化”一词竟反复出现 53次!到了2010年,“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等新热词更是在白皮书中高频出现。

    词频的变化绝非偶然,这背后,我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向有序推进,科学发展。

    ——突出战略规划。我军颁发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制订完善军事训练大纲、人才培养规划、现代后勤纲要、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以路线图的方法和形式,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重点项目和实现途径,形成了覆盖全域、近中远相衔接的顶层设计。在我军已发布的200多项军事法规中,涉及信息化建设的法规就有40多项。

    ——健全管理体系。2011年6月,原总参通信部改编为总参信息化部,军以上单位通信部门同步改变为信息化部门,标志着我军在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上迈出新步伐。

    ——优化力量构成。2010年7月19日,总参某信息保障基地成立,标志着我军建制序列中有了一支战略信息支援保障力量。透过这一窗口,世人看到,我军在裁军20万的同时,加强以预警指挥、战略投送、卫星导航、气象水文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信息作战和支援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从单系统单领域向成体系成规模跨越——

    信息平台演绎“数字军营”新景观

    2012年6月26日晚10时16分,当看到胡主席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拿起话筒,亲切地同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指令长景海鹏进行天地双向视频通话时,激动的泪水涌出了总参某卫星通信总站工程师刘海的眼眶——

    这一刻来之不易。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他和成千上万名官兵一样,多少次百折不挠、多少回夙兴夜寐……

    10年来,全军每年有上千项与信息化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问世,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国防专利比例已连续6年超过50%,加速了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武器平台升级换代,实现了从单系统单领域向成体系成规模跨越——

    “芯”型装备列阵金戈铁马——2010年9月20日,“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中方副总导演孟国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99式坦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和歼-10飞机,以及战役筹划、实兵演练使用的指挥方舱等,都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国产新型装备。”一场演习,一个缩影。10年来,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配发部队、新型预警机一飞冲天、航空母舰劈波斩浪、战略导弹“家族”再添新丁。新型武器平台通过信息系统聚合成为一个初步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作战系统,新质战斗力成为信息制胜的拳头力量。

    方寸荧屏掌控万里边关——伴随新疆军区江巴斯边防连官兵几十年的手记巡逻日志本不见了,巡逻官兵走到哪里,身上携带的卫星定位仪和巡边地理感应系统,都会将行动信息在网络上自动生成 “电子巡逻日志”。目前,边海防团以上单位和大部分边海防连队开通了电话交换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3个业务网系。万里边关崛起“信息化烽火台”,边海防情况获取、指挥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和执勤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数字生活增添军营魅力——碧波深处,南沙守礁官兵可以看到74套卫星电视节目,可以看到当天的《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网络版。放眼全军部队,政工网入连队、进班排,政治工作网络化蓬勃兴起,“万里军营一堂课”蔚成景观。伴随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远在天涯海角的官兵能得到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的远程医疗支援……数字生活丰富着信息时代的军事文化,滋养着每一名官兵。

    从“首战用我”到“首战链我”转变——

    信息素养塑造“数字精兵”新形象

    2011年春寒料峭,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演兵豫西。演练中,一名列兵担任首席“火力调度师”,引导一个合成群打赢了一场信息火力战。这场演练,让人们对普通一兵在部队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长天亘地,成败定乎锋端。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每名官兵、每个岗位都是战斗力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最具决定性的是人的信息化——

    信息知识夯实根基。2011年,全军150多万官兵参加了信息化建设专题宣讲系列活动,掀起学信息化、练信息化、钻信息化的新热潮。10年树人,我军先后有1.5万余名新型专业干部走上岗位,1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300余名学科拔尖人才在重点扶持中快速成长,3.5万余名士官学员成长为信息化相关专业的“兵专家”。

    信息习惯对接战场。部队开进演练场,不是忙于安营扎寨,而是征尘未洗就建立信息通道,联通“神经中枢”,“首战链我”的行动取代了昔日“首战用我”的口号。“靠数据打仗”“联战先联‘芯’”等新思维、新观念渐入人心,牵引着官兵从传统比体力、比简单技能操作向注重运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导航定位系统等新技能转变。

    今年以来,北京军区某机步师四级军士长贾元友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这位伴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成长的“士官教授”,是我军新一代官兵“破茧成蝶”的缩影。仰望时代的星空,我们看到,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百发百中”导弹旅、“信息战场领军人”曾卫华等一大批典型单位和个人,他们无不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中风正帆悬,书写风流。

    写到这里,一个难忘的镜头萦绕在记者的脑海——

    2011年,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捧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出人意料的是,白天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功臣们,晚上又步履匆匆地走进科研大楼……

    作为信息化战线排头兵,他们保持着异乎寻常的清醒:“当前的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这是中国军人可贵的忧患意识。我军信息化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在摸索中积微成著、在挫折中自省自强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在实践中探寻规律、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创新史。面对滚滚前行的新军事革命浪头,我们没有理由放慢追赶的脚步。

    一个时代,一个主题。一串足印,一条主线。踏着变革的浪潮走向未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一定能在信息化的征程中,迎接新的胜利、铸就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