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前沿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前沿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军事前沿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历练成长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1-07

 

今年4月至9月,“郑和”舰圆满完成共和国海军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期间,该舰在亚丁湾附近海域与我护航编队举行联合反海盗训练。图为随舰远航的我海军首批舰艇指挥专业女学员。胡善敏
 

    救援队长王洪国:十年一剑练硬功

    特约记者赵国涛李志涛

    关键词精武

    1028日,京郊古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一场救援演练在晨曦中展开。

    “地下管道内发现生命迹象!”接获报告,队长王洪国立即带领3名战士携带救援器械赶往现场。切割、打孔、支撑……他们动作娴熟,处置得当,不到10分钟,“幸存者”顺利得救。

    就是在这片遍布断壁残垣的训练场上,救援队常年在此研习搜救技术。他们编写的7本教材,已被确定为全国通用救援训练专用教材。

    2001年救援队正式成立时,既无训练教材又无现成经验。面对困难,王洪国带领官兵自学了30多本专业书籍,探索出10余种救援方法。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印度洋的巨浪到海地的废墟,从汶川地震到日本海啸……这支队伍先后17次执行国际国内重大救援任务。

    沿着精武之路走来,王洪国已成长为精业务、会管理、善指挥的一流专家,中国救援队也成为亚洲第2支获得联合国重型救援队认证的队伍。

    感言

    他们的战场没有战火硝烟,却要时时面对生死考验;他们的历史只有短短10年,却写满蜚声国际的崇高荣誉。他们始终铭记着这样一条定律:身为军人,只有不断精武强能,努力适应新的使命任务要求,才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

    

    震先锋王毅:军人为使命而生贾松基

    特约记者 齐明宇

    关键词血性

    记者在国防大学基本系见到武警某师师长王毅时,这位“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正伏案撰写随笔《军人为使命而生》。一段段滚烫的文字,把记者又带回令人刻骨铭心的2008年——

    “5·12”那天,暴雨如注,王毅带领200勇士冒死挺进震中。原来的山开了花,原来的河成了湖,队伍中不时传来“小心”的提醒刺耳又揪心。途经下庄村,老乡一把拽住王毅:“前面没路啦,再走太危险!”王毅随即集合部队作动员:“灾区人民在盼着我们,军委总部在看着我们,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汶川,去抢救生命!”

    命令如熊熊烈火点燃了官兵的心。爬,也要爬到汶川;死,头也要朝着汶川方向!一群铁骨铮铮的男儿,就这样上演了一幕壮美的士兵突击……

    王毅写道:“军人就要时刻准备为使命献身!”震后四年,他一直保持着那种敢打必胜的作风,带领部队多次完成重大安全警卫和抢险救灾任务。

    今年春节,玉龙雪山东侧九子海林区发生火灾,200多户居民和大片森林受到严重威胁。王毅带着官兵直扑火场,经过两天两夜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时他才发现,鞋底早已烤焦,衣服烧出了5个窟窿。

    感言

    长时间身处和平环境的中国军人,能否保持战争年代那种“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的英雄气概?能否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面对汶川大地震,王毅和他带领的200勇士用行动作出了响亮回答: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使命无比执着、面对任何困难决不退缩的信念,在新一代军人心中依然坚如磐石!

    

    兵武鹏:勇闯大洋搏风浪

    特约记者 侯 瑞 本报记者程必杰

    关键词担当

    护航尖兵武鹏:

    “左舷发现可疑小艇高速接近!”

    不久前的一天正午,亚丁湾某海域。随着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特战队员武鹏一声大吼,“天盛”号商船上10多名船员,在随船护卫的特战队员带领下迅速进入预定位置。

    卧倒、据抢、瞄准,已是第二次参加远洋护航的武鹏严阵以待。“发射爆震弹!”接到命令,武鹏随即扣动扳机,几声脆响划破亚丁湾上空的宁静。对方见势不妙,调转船头悻悻而归。望着心有余悸的船员,武鹏宽慰道:“放心,有我们在!”

    险情越多,越懂得肩头的责任;护航越久,越明白使命的含义。随船护卫,他和衣而卧;战斗部署,他冲锋在前;执勤之余,他加班苦练。搏击风浪,让武鹏迅速成长。如今的他更加沉着自信、英勇顽强,正和战友们一道为亚丁湾撑起一片晴空。

    感言

    面对怒海狂涛和凶残海盗,护航官兵每每挺身而出,毅然亮剑。正是亚丁湾的波诡云谲,让他们有了摔打磨砺的绝佳机会,有了体现担当的瞩目舞台。嫩肩膀挑不起千斤担。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武鹏”在勇闯大洋中硬了肩膀,铁了脊梁!

    

     维和勇士李登超:难忘营地那面旗张本全

    记者 王卫东 特约通讯员 丁雅涵

    关键词形象

    没想到,重新踏上故土,路旁梧桐林立、行人匆匆的寻常景象,竟然亲切得让自己热泪盈眶。

    回国不久的济南军区某部士官李登超告诉记者,在担任第六批赴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警卫班长的8个月里,他几乎天天都要乘坐装甲步战车,往返各任务区保护执行工程任务的战友。

    那些日子,大队官兵时常与枪声作伴。为提高处突能力,除执行正常勤务,他们每天都要挤出两小时训练战斗技能,对交战规则、武器使用时机、友军战术协同等内容更是烂熟于心。

    “中国国际影响日益广泛,在联合国超级营地,中国维和军人也备受关注。”李登超说,大家精武强能,为的就是让营地飘扬的五星红旗更加鲜艳。在这面旗帜引领下,8个月里,大队官兵圆满完成修公路、建学校等50多项任务,建起一个个“全A工程”。

    感言

    再多艰险,也不能动摇维和勇士不辱使命的信念,因为在他们心里,永远飘扬着一面鲜艳的国旗。他们重建的,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他们展示的,是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是维护世界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援建功臣曹定国:玉汝于成靠磨砺郑赤鹰

    记者 李建文

    关键词锤炼

    金秋十月,内地秋风送爽,四川稻城已是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刚从施工现场回到单位的空军第九工程总队总队长曹定国告诉记者,稻城机场创了又一个世界之最:海拔44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

    在我军援建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上,曹定国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代表人物——先后带队参加了西藏邦达、阿里、日喀则等我国所有高高原机场和91%的高原机场建设。

    所谓高高原机场,指的是海拔2480米以上的机场。海拔高,意味着气候恶劣、困难重重。就拿稻城机场来说,大面积高密度花岗岩占整个土石方量的80%。为了打好攻坚仗,总队调集了国内最先进的空压机、潜孔钻实施打眼爆破,然而,再先进的设备在这里也只能发挥六成功效。官兵们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终于在岩层上“啃”出了一条4200米长的跑道。

    感言

    空中俯瞰,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条条跑道,仿佛一座座横卧的丰碑,记录着这支工程部队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官兵却说,这些高原工程更像一块块磨刀石,不断打磨着自己的信念、意志、勇气和技能,这就是他们成长为“高原铁军”的秘诀。还是那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爱民模范欧晨艳:人民恩情重如山

    记者 濮 照 特约记者 骆宏望

    关键词宗旨

    要问欧晨艳是谁,估计没多少人认识,但要提起“四个站着睡着的大兵”,可谓大名鼎鼎。

    在2008年的漫天风雪中,广州军区某团战士欧晨艳和战友那张感人至深的照片,曾经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回忆当时的情景,欧晨艳印象最深的却是部队走进火车站维持秩序时,人群中爆发的热烈掌声;是口渴难耐时,自发给他们送水的男女老少;是为旅客提行李时,对方脚都站不稳却还要说一声“谢谢解放军”。

    从此,“服务人民”在欧晨艳心里扎下了根。在他的带动下,全班战士都成了学雷锋积极分子。

    欧晨艳还是全团有名的训练标兵。他常说:“作为军人,‘热爱人民’可不只是做几件好事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苦练本领,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感言

    鱼和水,血与肉。每当人们说起军民关系,二者总是那么形影不离、生死相依。那是因为,脱离群众,军队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服务人民,才能长成扎根沃土的参天大树。于是,只要群众有难,军队必定挺身而出,为了人民利益,军队始终义无反顾。还有一点须臾不可忘记:履行使命,永远是回报人民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