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五星红旗臂章、黄皮肤、黑头发……中国第十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长黄艾俞的照片和简介,登上了新一期联黎部队内部杂志《利塔尼》。这本有着10年历史、堪称联黎38个出兵国部队“新闻中心”和“阅兵台”的刊物这样评价黄艾俞:一位阅历丰富、指挥和沟通能力出色的中国维和部队指挥官。
细心翻阅,除对黄营长的介绍外,新一期《利塔尼》杂志涉及中国营的报道达11处之多。边境扫雷、蓝线栽桩、中国针灸、国庆日、助民活动…… “乍一看还以为是中国杂志,只差文字没换成中文了!”拥有3次维和经历的副营长李春年介绍说,《利塔尼》以黎巴嫩境内最著名的河流命名,各国维和部队都很重视,可谓“窗口中的窗口”,受该杂志青睐实属不易。
维护连战士郭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一个月内接连在司令部、法国营、加纳营执行工程维护任务,3次遇上前来采访的杂志编辑多琳。10月1日的中国国庆日招待会上,多琳一眼认出了正在演奏葫芦丝的郭星,立即上前抓拍照片,小郭也因此上了一回“洋杂志”。
“中国维和军人正以自己的优异表现走向联黎聚光灯的中央!”杂志主编拉弗女士这样回忆对中国营的采访:艰苦——中国营的任务范围横跨南黎东西区,遍布黎以边境,是活动范围最广的部队之一,跟随中国营采访,最“伤”采访车;危险——中国营承担着最棘手的扫雷排爆任务,关注联黎部队,无法不关注中国营,而关注中国营,就无法不关注死亡线上的排雷、栽桩工作;有趣——拉弗女士参加过中国国庆日、中国营授勋仪式等活动,来自东方的神奇“中国文化”不仅让她、也让《利塔尼》的众多读者大为惊叹。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中国营官兵本身,即使在高温下连续工作8小时,面对镜头,他们仍然能展示出迷人的笑容!”拉弗女士笑言,“这样的军人,很难不被关注!”
《利塔尼》的“中国现象”,其实是联黎部队不断升温的“中国热”的反映。保障连长万俊新已是第5次参加维和,对比这几年的变化,他感慨地发现,联黎部队中,会说中文的多了,去过中国的多了,了解现代中国的也多了:“我认识一位芬兰上尉,他去过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成都、海南……比我去过的地方还多!”
上一篇:苏州首批新兵入营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