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新闻提示
日前,新西兰海军“特玛纳”号护卫舰对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特玛纳”号护卫舰曾于2005年6月到访上海,2009年4月到访青岛参加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特玛纳”意为“力量”,它的力量何在?这艘服役14年的护卫舰设计理念怎样?武器装备如何?舰员生活有啥特点?请看这篇零距离体验。
装备的力量:以防御为主
作为新西兰海军仅有的两艘护卫舰之一,“特玛纳”号体型中规中矩:长118米,宽14.8米,吃水6.2米,排水量3600吨,最高航速22节。
笔者跟随一名女舰员从后甲板来到驾驶室,航海长安德烈和作战长正与中国海军军官商谈演练相关事宜。驾驶室并不大,但设备紧凑,全部放置前方,也不显得拥挤。航海长的座位前,有一块托板,上面放置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安德烈说,电脑里全是电子地图,坐在椅子上,可以随时监控舰艇航行的位置。
在作战指挥室,笔者被告知可以参观,但不允许拍摄。这里的一体化操控平台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指挥室中间有一个高出一尺的突出位置,那是舰长的指挥专座。安德烈告诉笔者,这个座椅是新西兰航空公司赠送的,为航空头等舱座椅。笔者坐上去试了一下,非常舒适,还可以仰躺着。座位的右侧有一个显示屏,舰长可以随时调看各操控台的实时信息。
“舰上有4挺12.7毫米的机枪,在作战指挥室里可以遥控这些机枪。”安德烈说,今年八九月份,“特玛纳”号将到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届时,这些机枪将对海盗起到威慑作用。
“特玛纳”意为“力量”,但其主要武器却以防御为主。“舰上没有舰舰导弹,只有八单元垂直发射‘海麻雀’舰空导弹,以及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当问到舰上有没有储存备用舰空导弹时,安德烈幽默地指着“密集阵”说,这应该就是“第9枚”了。
在安德烈引导下,笔者来到前甲板。“这是一座127毫米主炮,每分钟20发,射程16海里左右。”安德烈告诉笔者,“特玛纳”号还装备了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发射6枚反潜鱼雷,机库里携带了一架“海鹞”反潜直升机。
法则的力量:岗位即职责
舰长安德尔中校认为优秀舰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为“听从指挥、愿意学习新的知识、能够适应环境”,而“压力面前保持冷静”则是舰领导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在他的陪同下,笔者好奇地参观了舰长会议室。安德尔与妻儿的温馨照片不仅悬挂在会议室的舱壁上,还摆放在电脑旁、书桌旁以及电视机旁。看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笔者心头——原来,舰长也是个恋家的大男人。
安德尔还领着笔者参观了他的宿舍。他不好意思说,有点儿凌乱。“这是自己的私密空间,舰上不会干预。整洁卫生的环境,是大家所向往的。”安德尔笑着说。
舰员餐厅,是一间套房,一大一小,里面小厅是军官餐厅,还有一个吧台。外面的大餐厅布置得像个咖啡厅。“大家都愿意在这里边聊天边喝上一杯,这与岸上的餐厅、酒吧没有两样。”安德尔说,“特玛纳”号有30名女舰员,其中只有两名女军官,她们分布在舰上的所有部门。
在后甲板,笔者看见这样一幕:两名哨兵站岗执勤,一名舰员戴着帽子顶着烈日旁若无人地检修设备,两名舰员有说有笑地进行体能锻炼……
或许,这就是“特玛纳”号管理法则:工作生活两不误,岗位即职责。
文化的力量:甲板上跳战舞
许多媒体在报道“特玛纳”号访问上海的新闻时,一改往常使用军舰停靠码头的镜头,而采用了舰员跳舞的图片。
这不是一般的舞蹈,而是“原汁原味”的毛利战舞:粗犷高亢的唱诵祝福、激烈的舞蹈动作、瞪圆双眼、伸出舌头的夸张表演……安德尔说,战舞是土著毛利人的传统舞蹈,是古时开战前的出战舞,而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庆典时表演的舞蹈。
在甲板招待会上,笔者看到,一些舰员特意穿上毛利族服装,献上了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歌曲舞蹈表演,时而有节奏地以手拍击大腿或胸脯,时而唱起气势高昂的歌曲,吼声震耳如雷,博得阵阵掌声与喝彩。
安德尔告诉笔者,“特玛纳”号有10余名毛利族血统舰员,占了不小的比例。毛利文化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在音乐、舞蹈、雕刻、风俗等方面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虽然毛利人只占新西兰人口的14%,但是,毛利文化对新西兰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玛纳”号上的文化要素无处不在:他们把新西兰国鸟画在了舰艇和飞机的明显位置。安德尔说,这种不会飞的鸟大小有如母鸡,有一个细长的喙和细如毛发的羽毛,但其力量惊人,可以将同类踢出一米多远。
“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它的魅力无穷无尽!”安德尔的话让笔者感受到了“特玛纳”号的另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