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有人曾这样描述各个时代指挥员的战斗状态:冷兵器时代的将士,骑着战马、头顶盔甲、挥着大刀,驰骋疆场;热兵器时代的将士,站在前沿指挥所里,拿着望远镜,看着军用地图指挥作战。而未来的将士,则可能俨然像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一样,一边看着电脑屏幕,一边操作各种自动装置,导演着千万里之外的兵器大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显然,人们坐在屏幕前面“欣赏”机器人大战、无人机对抗、纳米士兵冲锋陷阵的场景,正在由幻想变为现实。机器人上战场已势不可挡地向人类走来,正日益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改写着战场交战的法则。信息化战争成为一个电脑芯片穿梭与横行的战争。也许有一天,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见物不见人的战场。
毫无疑义,科技是战争形态演进的巨大推手。但是,伴随着“机器人代替人参战”的巨大跨越,科技再一次把人逼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战争对人的数量需求呈不断下降之势,人工劳动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已成为“没有人的世界”。
无人战争果真不需要人吗?人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对此,很有必要议论一番。
科技可以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但是科技的源头是人。现代武器很厉害,但终极武器是人,而不是机器人。武器装备的威力,行之于外的是武器的速度、精度和破坏程度,形之于内的则是人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人与武器的关系,本质构建于人的自觉、自由、创造性的活动和发展的联系之上。一部机器可以完成50人的工作,但没有哪部机器能胜任一个创造者的角色。一件兵器飞得再高、跑得再远、打得再准,可一旦挣脱人们的操控之手,就再无威力可言。
武器替代人的现象并不能说明现代战争不需要人,只能说明更挑剔人,对人的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武器装备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攀高,不仅解放了人,而且也正在塑造着新人、淘汰着旧人。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如果仍停留在过去,缺乏与时俱进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就会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成为局外人,在军事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沦为边缘人。从古至今历次军事变革中,这样的教训不乏其例,值得后人警觉。
军以器威,兵以技立。人是战争制胜的决定性因素,更准确地说,这个“人”是手持武器的人,而不是赤手空拳的人。重视发挥人的因素,并不是让人和武器来比试高低,也不是拿人去和武器拼命,而是最终找到驾驭武器、对付武器的办法。
尤其是现代兵器,智力因素已渗透到每个部件,即便把高技术武器摆到你眼前,没有一年两载的揣摩和积累,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也难以破译和掌握,更不用说精通了。
世界在变,但变中亦有不变之规。现代战争,高科技武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等施计用谋的故事不会因此而绝迹。即便真的到了机器人战争时代,战场布势也有奇正虚实,夺取主动仍需“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不然,海湾战争中,美军从将军到士兵何至还要拜读两千多年之前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