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据新华社“向阳红09”船7月28日电 (记者余晓洁)“8月初,中国科学家将搭乘本国潜水器进行‘大洋第一潜’,五彩缤纷、神秘莫测的大洋深海生物令人期待。”“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二、三航段的首席科学家王春生28日对新华社记者说。
如果海况良好、身体条件许可,这位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有望成为“大洋第一潜”的科学家。连日来,王春生接受了模拟舱抛载应急训练,并进入真舱内熟悉环境,为下潜充分做好准备。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期间,科学家们在我国南海冷泉和海山区收获颇丰,采集到很多样本。与第一航段相比,“蛟龙”号二、三航段的“大洋之旅”任务更艰巨——先后赴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申请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和相关海底试验作业。
19日从厦门起航10天以来,“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一路向东已行驶2000多海里,途经东九区和东十区进入东十一区,预计将于当地时间8月4日抵达第二航段作业区。在这个7.5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里,我国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记者从现场指挥部了解到,第二航段初步计划在两周左右作业时间里进行5次预定下潜和2次机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5000多米。其中,首次下潜预计在结核富集的东北太平洋CC区。已有科考资料显示,结核中金属品位锰最高可达30%、铜1.5%、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