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环球军事报道】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5月12日报道,作者: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生学院高级讲师丹尼斯-格姆勒、美国海军作战学院副教授安德鲁-s-埃里克森和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劲东。
文章认为,中国充分利用其反舰巡航导弹与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取决于若干挑战,其中三个特别值得强调:
首先,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是否拥有充分利用反舰巡航导弹的C4ISR能力。中国必须首先知道移动目标在哪里,并及时与发射部队沟通信息。正如威廉-穆雷教授所言,“几乎所有通过舰船或飞机精确发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的战术方法都依靠远程瞄准……可以合理假设,中国已经评估了什么对其而言是必要的,并且大举投资以满足这些需求。解放军超视距雷达与不断改善的侦察卫星正是这一点的明确指示器。”穆雷教授指出,中国还需要向负责发射反舰巡航导弹的平台传输数据。就攻击潜艇而言,这可能涉及到利用卫星、高频或超低频无线电传输。
中国消息来源明确了进一步改善的需求。例如,据称受次音速飞行速度影响,东海-10(陆基长剑-10)对陆攻击导弹需要耗时超过1小时,方可抵达1500公里处的目标,在飞行过程中会被拦截,特别是那些拥有先进雷达与防空系统的国家。到2000年底时,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还落后于美国系统,就精确度、射程与战斗部打击力而言,尚属上世纪80年代标准。特定关键部件的进一步盖上,例如微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是提高其能力的关键。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的整体能力将受到北斗卫星导弹系统性能参数的影响。
精心策划一场复杂地、多层次地空中与导弹战役——有可能会持续许多天——是解放军面临的第二大挑战。对于一场战役的成功来说,人与技术因素同样重要——在多年时间里以多种方式进行过任务训练的训练有素的军人,以及指挥与控制架构,是执行复杂地多兵种作战任务所不可或缺。中国规划者设想在联合战区司令部内组建火力协调中心,负责管理空中与导弹的应用。另外,其还会组建独立的协调部门,分别负责导弹攻击、空袭、特种作战以及地面及海上作战力量。
第三个挑战不太明显,但却是在战争中成功利用巡航导弹所必不可少的:导弹为完成其所务目标所需优化。传统观点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再加上卫星导弹技术的发展,使常规有效载荷以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形式进行远距离投射。的确,GPS等精密导航系统的出现,降低了有效利用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难度。不过,真正掌握这种武器系统,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在这方面,精确而有效的炸弹破坏评估(BDA)是关键的一部分。
“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即便是其最新Block IV型导弹——的独特之处在于,自上世纪70年代首枚“战斧”导弹投入使用以来,其实战应用反馈使“战斧”导弹性能获益匪浅。在和平与战争年代,无论是精确击中目标,还是在击中目标前坠毁,每一枚“战斧”导弹都会接受分析,以明确导弹性能。从这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汲取经验教训,需要导弹制造商不但拥有可提供有关系统性能线索的复杂诊断设备,还需要拥有多年专业知识积累的高素质系统集成专家。“战斧”导弹在自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以来多次冲突当的应用,为“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性能的稳定提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知识宝库。虽然中国肯定无需利用三十年多年时间发展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性能的信心,但在对其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展示出预期中的性能——特别是在多兵种联合作战中——拥有强大自信之前,中国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努力。据推测,中国战斗经验的不足,限制了把反馈信息融入其学习过程的能力。而且,在现实训练情况下获得更多经验教训之前,中国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完成其指挥与控制目标,还不得而知。
总结
在采购国外巡航导弹技术与自主开发巡航导弹能力方面,中国已投入大量资源。目前这些努力正在开花结果,中国在各种旧式及现代空基、陆基、水面战舰与潜艇平台上部署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反舰巡航导弹与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要认识到所有这些好处,中国需要投资各种相关使能技术与系统领域,优化巡航导弹的性能。情报支持、指挥与控制、平台隐身与生存能力、攻击后损失评估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而这些都是有效执行任务的关键。反航巡航导弹与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大幅度提高了解放军的战斗力,是中国为增加美军在中国周边行动的成本与风险而发展A2/AD能力的关键构成部分。中国计划使巡航导弹配合其他打击系统使用,包括打击敌方防空系统以及指挥与控制设施,从而实现后续空袭。面对中国巡航导弹能力,美国已做出了防务及其他回应,但还需要投入更大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开发技术对策,作出有效回应。(知远 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