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大观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兵器大观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兵器大观

盘点2011年军事科技新闻 解读新闻背后的“硝烟”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2-29

 我国“瓦良格”航母下水试航,引发全世界围

美军四代战机F-22“猛禽”生产线宣告全面停产

伊朗军方展示击落的美军RQ-170无人侦察机

 俄可能靠近欧盟部署“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

2011年即将过去,纵览一年来全球军事热点事件,不难发现,军事科技新闻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既有我国“瓦良格”成功试航之惊喜,美国RQ-170坠落伊朗之无奈,也有俄罗斯应对美欧反导系统之强硬表态,以及最近日本订购F-35扩军之危险举动。

在信息时代,由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传媒的迅速发展,自然空间、社会空间、技术空间及认知空间得以贯通,军事科技传播悄然成为全球信息战较量的隐形战场。如何破解军事科技传播背后的战争密码,把握信息战理论进化的时代脉搏,进而构筑独具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相关问题颇值我们关注与深思。

盘点2011年军事科技新闻,解读新闻背后的“硝烟”——

军事科技传播:信息战较量的隐形战场

曾华锋 石海明 卢 潇

战争变脸:传播也是战斗力

首先,就渲染自身军事科技实力而言,不妨让我们从今年一件独特的军事科技传播“作品”谈起,它就是美国国防部与好莱坞联姻导演的《变形金刚3》。按美国学者大卫·罗伯在其著作《操控好莱坞:五角大楼与好莱坞之间的瓜葛》中的研究,许多好莱坞电影制片人都承认,五角大楼与好莱坞很久以来就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美军塑造形象,以便利用信息时代传媒的影响力,操控他国对美军的认知。

如在《变形金刚》系列影片中,全球唯一的第四代战斗机F-22“猛禽”、美军目前重量和功率最大的直升机MH-53、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启动的电磁炮等“明星武器”悉数闪亮登场。在给观众带来上佳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将美军超强军事科技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人们脑海,“无比强大”的美军似乎只有外星人才是对手。但是,当F-22“猛禽”战机的最后一架量产型号于2011年12月正式下线的新闻传出时,有关其所有战无不胜的“无敌”神话也随之烟消云散。

其次,就夸大他国军事科技威胁而言,在每年的军事科技新闻中,对台军售问题都是美国的常规动作,今年也不例外。对此,我们一方面在进行谴责的同时,另一方面也需要聚焦其幕后推手——“军事-媒体-工业”复合体——在军事科技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讲,许多时候正是在其推动下,对内为了给军备找借口,对外旨在实现全球战略部署,该复合体往往不断渲染他国军事科技威胁、诱导地区军备竞赛,并借机通过向对立双方进行军售,不断演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在今年我国“瓦良格”号航母成功试航之际,国外有关媒体也趁机对此进行了夸大报道。这些不实报道与粉丝们在网络上的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形成的某种“互动”是信息时代军事科技传播面临的一个崭新挑战。

最后,就建构军事科技伦理标准而言,在今年的军事科技新闻中,有关美军舰载激光炮的精确打击、蝙蝠翼无人轰炸机以及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都吸引了众人的眼球。然而,从军事科技传播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对“精确化作战”的大肆渲染,对“无人化作战”的推崇备至,还是“无核武世界”的全球推广,“高超速武器”的频频亮相,借助信息传媒的优势,美国力图主导“认知域”的军事话语权,军事科技伦理俨然成为信息战较量的新利器。

其实,无论是渲染自身军事科技实力、夸大他国军事科技威胁,抑或建构军事科技伦理标准,有关信息时代军事科技传播的系列问题,已经隐隐地揭示出,战争正在变脸,对信息战的理解,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信息较量:战场飞的不仅是子弹

由于美国处于全球信息化领跑者地位,于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在谈论信息战时,世界各国都有意无意地拿美国作为一个参照系,认为美军引领的这场军事变革的指向是“物理信息战”,计算机与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是强军之本。事实上,这种将信息战仅仅局限于物理信息战的传统思维,不仅遮蔽了人类军事史的全貌,而且对后进国家的军事变革也潜藏着危机。

对此,我国军事专家刘戟锋曾多次呼吁,信息战从其概念提出,到今天变得甚嚣尘上,至少也有近20年的历史了。20年来,人们围绕信息战的特点、规律、战法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所谓的信息战,是否就是今天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这般模样?对于信息战的理解,是否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

其实,早在1948年,现代信息论奠基人C·E·申农关于信息的定义及计量方法一经提出,不少人就已注意到,信息的广泛用途,将涉及到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社会认知。遗憾的是,后来的人们却忽视了关于信息在后两个领域的基本含义。以至在很多人眼中,信息仅仅成了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的光、电、磁,仿佛它与DNA无关,与人的心理、精神无涉。

对于上述这些偏狭的理解,美国当代信息战专家里·阿米斯德,从信息时代权力变迁的视角,重新考察了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军对信息战的认识思想史后,得出了信息战不仅包括物理信息战,还包括精神信息战的结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里·阿米斯德专门提到以下几本经典著作的重要价值:《理念政治的诞生:美国信息战略的形成》《通往社会:权力被忽视的一面》《虚拟国家的崛起》及《软实力》。其中,他对曾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的约瑟夫·奈之“软实力”理论极为推崇。

美军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今年,在经过激烈的争论后,美军正式通过了合并心理战与信息战的决议,心理战的提法将从此更改为“信息支援作战”。此外,自2004年9月,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发布战略传播专题报告以来,最近美国又在《国家安全战略》中进一步将战略传播与国防、外交、经济等列为重要国家实力。从美军的一系列举动我们不难看出,在信息战较量中,战场飞的不仅是子弹,在信息时代,更加需要我们重视军事科技传播。

战略传播:时代呼唤大国防观

冷兵器时代,当十字军浩浩荡荡地涌入罗马城时,罗马人说,这是侵略;机械化兵器时代,当希特勒的军队闪电般横扫欧洲战场时,欧洲人说,这是侵略;信息化兵器时代,当美国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破伊拉克长空时,全世界的人都说,这是侵略。概而言之,我们发现,尽管这些战争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迥然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它们都越过了一个国家的地理疆域,因此,冠名侵略,名副其实。

长期以来,正是基于这一“侵略”概念,全球各国的传统国防观,大都将目光聚焦于国土、海洋及空天等疆域安全,直到信息战的问世,开始对这一判断标尺形成了冲击。具体而言,对抗重点在物理信息域和思维认知域的信息战,早已不再是传统“攻城略地”式的野蛮征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杀人不见血”的隐性搏杀。

无论是索罗斯对东南亚金融系统的攻击,还是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信息战,抑或今天在互联网上展开的话语权争夺,他们皆没有武装冲突的影子,也没有直接破坏他国领土完整。然而,就在这种悄无声息的较量中,倘若一个国家没有确立大国防观,仍旧过于关注军事领域安全,过于关注物理信息防护,而疏于探讨如何应对非军事威胁,如何作好认知空间防护,这势必与信息时代相背离。

显然,要应对后者,就需要探讨信息时代精神信息传播的规律,需要探讨维护国家认知空间安全的对策。而这一切有关“国防”的大问题,都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军事科技传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帮助公众理解国防开辟了一个极好的渠道。对此,就2011年的军事科技传播而言,我国也有一件事具有独特的意义,那就是我国首部军事动作大片《歼十出击》亮相银幕。这部历时两年时间拍摄制作的影片,全方位展示了歼-10战机的特技飞行和空战奇观,在给广大观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诠释着信息化战争的鲜明特点。而在这种拓展的大国防观背景下,公众了解军队、理解国防,将有益于筑起一道“心理长城”,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切实保障国家安全。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