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于11月23日在“辽宁舰”上成功进行起降。图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滑跃起飞。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新华网专稿:近几个月来,我们看到一大批国产新型武器装备连续曝光,比如歼-31、航母服役、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珠海航展上的武直10和武直19,还有翼龙无人机等首次亮相,以及在网上和其他渠道所能看到的歼-18,运20,052D等一批国产新装备陆续曝光,这样的现象被网友们称为“井喷现象”。围绕这一现象,国内军迷可以说是相当兴奋,而国外媒体则是重新炒作所谓“中国威胁论”这一话题。针对所谓的“井喷现象”,有三个问题值得分析、思考。
第一,为什么出现井喷现象。第二,“井喷现象”当中所看到的国产新装备处于什么样的实力水平。第三,这种“井喷现象”是否会在今后的时间里持续出现。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井喷现象”。原因不外乎有三个方面:
1、新装备研发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新一代装备研发过程中,要经过基础研制、验证平台发展,试装平台定型、生产。通常在研发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型号,比如美国在研发四代机时就出现了YF—22、YF—23、YF—32和YF—35四种验证型号,实际最终装备的只有F—22和F—35。较多数量的验证型号并不意味着它们最终会定型列装。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国产新装备当中有很多也是如此,比如歼—20和歼—31,甚至所谓的歼—18;比如在本届珠海航展上出现的一批无人机,分别有概念的、模型的、实机的。在海军舰艇方面,实际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这些年大家先后看到的有168、171等,以及现在的052D,虽然早些时候的052B和052C,尽管实际列装了,但是列装数量相当有限。那么这个过程是否也是摸索、试装阶段,为最终这一类的舰艇装备能试验出一个最终型号做准备呢?
2、外部环境造成。“井喷现象”是一个对外来军事威胁的应激反应。武器装备的研发有一个周期和过程,大型武器装备的研发周期可能要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现在看到的装备,其研发可能始于数年之前,也就是本世纪初。就此回想一下本世纪初,我国当时处在什么样的安全环境当中。那时我国面临台海危机、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等,这表明在那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在向恶劣方面转化,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外来军事威胁。这些军事威胁使我们感到自身武器装备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促使我国加速研发新型武器装备。
3、属于武器装备的追赶性或补偿性发展。尽管近几年我们看到新型武器装备曝光、亮相比较频繁,但是若放在更长的时间跨度里将所研发的新装备数量平均来算,就会发现我们所研发新装备的数量并不高。此外,现在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很多都是在填补我国武器装备领域的空白。例如航母、舰载机、大型军用运输机、攻击型无人机。这些武器装备过去在我军装备当中属于空白领域,而国外在这些武器装备方面可以说早在几十年前就达到相当水准。所以说这样的研发有一种追赶性或补偿性的含义。
第二个问题,“井喷现象”当中所看到的国产新装备处于什么样的实力水平。
从自身角度比较看,这些武器装备很多是作为填补我军武器装备的空白。如果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应该是处于一种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状态。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发即使到了定型、列装的程度,也只能缩短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而达不到一种国际顶级水平的状态。同时,这些武器装备作为自主研发装备,距离自主创新装备还有一段差距。
最后一个问题,这种“井喷现象”是否会在今后的时间里持续出现。
回答这个问题要依托第一个问题,就是造成“井喷现象”的原因在未来是否依然存在。首先,新装备研发过程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将会依然存在。因为国外针对很多类别的武器装备已经开始进行新型号的研发,比如六代机、新型战略轰炸机,新一代航母等。在这些更新的武器装备研发领域,我们还没有看到国内对于此类的研发项目。第二,外部环境。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调整、我国周边海洋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威胁。面对这些外来军事威胁压力,我们研发新型武器装备的动力依然是充沛的。第三,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在重大军事装备领域依然有很多空白,依然和国际先进装备水平有着二十年以上的差距。这种追赶性和补偿性发展的条件依然存在。
所以这种“井喷现象”在今后会依然存在。但是武器研发具有周期性,因此未来不一定会存在一种连续的“井喷现象”,更多的会是一种间歇性的“井喷现象”。
今天我们看到的“井喷现象”,应该是我国处在目前的安全环境下,我国国防科研领域反映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而这种现象即使今后依然持续,也是一种正常状态。
上一篇:导弹防御“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