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大观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兵器大观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兵器大观

使用无壳子弹的科幻枪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6-14
  
 
环球网国际军情中心2012年6月14日消息:G11是由西德在6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80年代原成样版的无壳弹犊牛式突击步枪计划。原意为取代HK G3成为新一代制式步枪,西德把步枪整体项目交由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负责、诺贝尔炸药(Dynamit Nobel)负责无壳弹技术、Hensoldt Wetzlar则负责瞄准镜部份,三家公司组成了GSHG(Gesellschaft für Hülsenlose Gewehrsysteme)共同开发。
 
  整个G11的开发计划长达20年,经费极高,而购置的也非同小可,但正当G11完成研发之际,在90年代因华沙公约解散,冷战结束,两德统一,要动用大量经费购置新枪械及新子弹的需求突然消失,G11计划虽然在技术上成功完成,但却无订单,从未大量生产。H&K也因G11的研发费用及订单落空而陷入财困,1991年被英国宇航的Royal Ordnance公司收购,其后在2002年德国某集团向英国宇航购回H&K。
 
  G11使用4.73X33mm无壳弹,由包著弹头的推进火药被压成正方体而成,顾名思意并无弹壳,因此无抛壳位。枪身是犊牛式设计,枪机藏于后枪托内,而弹匣置于上方与枪管平行(与P90类似),子弹则与枪管成90度,弹头向下指。
 
  上镗时,子弹被向下推进旋转式枪镗,然后旋转式枪镗旋转90度,使子弹与枪管平行并且弹头指向枪管并同时使撞针被拉到待发状态,如此就已经完成上镗程序。扣把,撞针击发子弹并发射,子弹加速时,后座力使枪管、枪镗、弹匣及相关机械组件在枪身内后移,后移的目的在单发及全自动模式是为了将后座能量消散以减少后座力,在三连发模式就会触动其他机械使得有多两发子弹在后移期间发射,当后移完毕时,总共三发就都已经射了出去,这就做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射三发子弹,其目的下面会再有说明。当后移过程完成,枪管内的气体会推动旋转式枪镗继续旋转,完成将下一枚子弹送入枪镗及余下上镗动作,并准备好再次发射。若果扣把时不能发射,射手只要上镗两次就能在紧急排弹口将有问题的子弹排出。
 
  G11射击模式有3种:单发、3连发及全自动连续射击。考虑到要尽量提高命中率,及减小全自动射击时浪射而导至浪费弹药的情况,G11的性能有下列特点: 当在单发及连发模式时,在子弹加速时,整组机械(枪管、枪镗、弹匣及相关机械组件)在枪身内后移能消除大部份后座力,而全自动射击时,后移使发射周期增长,使得射速被固意降低到460发/秒,而减少不必要地浪费弹药,同时减低后座力已改善可控性及提高命中率。
 
  在3连发射击时,射击速度达2000发/分,即36发/秒,3连发所需时间只有1/18秒!如此短暂的时间,加上整组发射机械在枪身内后移产生援冲作用,后座力还未对枪身指向有显注改变前,3发子弹就已经全数射出,确保了第2同第3发的精确度与第1发相差不会多,因而大为提高了命中率。能达至这样的射速,全靠旋转式枪镗,一般枪械是不能做到的。
 
  由于使用无壳弹,子弹重量较北约5.56mm子弹轻50%,体积也只有其43%,也即士兵可以携带多点子弹,弹匣也可以装有较多子弹,减少换匣次数。无抛壳位,整枝枪可以右左手互换操作。
 
  研发无壳弹是极大的挑战,一般子弹的弹壳作用非常重要:
 
  承载推进火药
 
  在发射时弹壳彭胀,压向枪镗,减小了与枪镗之间的缝隙,有助形成密气作用
 
  发射后被抛出时把火药烧不尽的残余物带走
 
  抛壳时把部份热量一起带走,让枪镗不至过热而使得下一发上镗的子弹自燃走火。这个涉及安全问题,极其重要!
 
  要研发无壳弹就必需解决上述问题。为此,负责研发无壳子弹的诺贝尔炸药公司研发出高烧点温度推进剂(HITP),使4.73x33mm子弹在较一般子弹高100℃才会发射,避免子弹自燃走火。子弹为方形,这样,当子弹在弹匣内时,可以用尽空间以容纳多一点推进剂。
 
  1990年,G11的研发完成后,刚巧次战结束,加上东西德统一,原准备装备G11的德国联邦国防军及北约取消了购置的计划,最后只小批量生产了1000枝,部份交到德国联邦国防军中使用。
 
  2004年,美国陆军购入了G11的技术受权用于其Lightweight Small Arms Technologies计划,该计划预定研发一系列枪械,考虑使用以塑胶作子弹壳或使用无壳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