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学术交流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会员、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 协会在线 > 会员、学术交流

导弹的基本构造和分类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0-04-27

    在现代战场上,导弹的影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们有射程达几万千米,可从从西半球打到东半球;有精度奇高,能在相对速度几千米每秒的情况下直接命中直径不超过一米的目标;有重量很轻,一个士兵就能背走。那么到底什么是导弹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介绍导弹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叫做导弹。有动力,有制导,能飞行,这是导弹的基本特点。火箭炮炮弹有动力,但它没有制导;激光制导炸弹有制导,但没有动力;鱼雷有动力有制导,但它是在水中游的。所以它们三者都不是导弹。
 
    导弹的基本结构

  导弹一般由推进、弹头、制导、弹体结构和电源五个系统组成。 
  推进系统就像是导弹的腿,用于推进导弹飞行,使它接近目标。推进系统又称动力装置,主要有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有些导弹采用多个发动机,包括主发动机(或称巡航发动机)和助推器。 
  弹头系统一般被称为战斗部。它就像是导弹的拳,用于毁伤目标。 
  电源系统就像是导弹的心脏,为制导系统、推进系统等提供电源。有的导弹采用电池,有的则采用小型发电机供电。发电机或者是由推进系统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带动,或者由导弹飞行时的气流带动。不论是发电机还是电池,都要求其单位重量提供的能量越大越好。除了电池和发电机外,电源系统通常还有各种配电和变电装置。 
  制导系统是导弹的核心,就像它的大脑,也是它区别于无控火箭和普通炮弹的主要特征。制导系统用于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等,使导弹能稳定而准确地飞向目标。 
  弹体结构系统是导弹的身体,用于安装弹上各分系统。另外,制导系统发出的很多飞行控制指令要由弹体结构中的弹翼来执行。 
  现代导弹多采用模块化结构,把整个导弹分为制导头、电子设备、战斗部、发动机等几个舱段,平时分开存放,使用前再组装到一起。这样做还有利于导弹的改进、变型。 

    导弹的分类

  导弹的分类很复杂,有多种分类方式。比如有人曾来信问“战斧”到底是战略导弹还是巡航导弹,实际上它两者都是。还有人问空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是什么关系。其实他们是由于分类标准混乱而引起错误。 
  按作战使用来分,导弹一般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两种。 
  按飞行方式,一般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战斧”是一种战略巡航导弹。以前战略导弹多数是弹道导弹,而弹道导弹也多数是战略导弹,所以一般把战略弹道导弹简称为战略导弹,或弹道导弹。战术导弹大多是巡航导弹,所以“巡航”二字一般只在介绍战略导弹时出现。某些文章中,一般只是简单地说弹道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这实际上是指战略弹道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 
  现在,战略和战术的界限逐渐模糊,而且有的导弹既可以用于战略用途,又可以用于战术用途。比如“战斧”,既有战略导弹型号,也有攻击军舰的战术导弹型号。 
  按攻击的目标种类分,导弹分为防空导弹(攻击飞机)、反导导弹(攻击导弹,主要是弹道导弹)、反坦克导弹、反潜导弹、反辐射导弹(反雷达导弹)等。 
  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来分。这种位置一般分为地面、水面(舰)、水下(潜)、空中4大类。按照这种方式分类,导弹本来应该有16种,但实际上并非这样。 
  首先,西方国家一般把地面和水面、水下统称为面,所以他们的导弹一般被分为面面导弹(SSM)、面空导弹(SAM)、空面导弹(ASM)、空空导弹(AAM)这4种。 
  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发展历史最长(第一种导弹V-1就是地对地巡航导弹)、种类最多,在分类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地地导弹,一般都是指地面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弹道导弹。比如说“飞毛腿”地地导弹,就是一种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 
  至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活动目标的导弹,已经不被称为地地导弹,多数按照其目标种类来分。比如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 
  某些种类的导弹比较少,比如潜潜导弹、潜空导弹,叫起来也不太顺口,所以就被称为潜射反潜导弹、潜射防空导弹。 
  按制导方式分类,也是常用的方式。 
  另外还有按导弹的某些性能分类的。比如按射程分,有远程导弹、中程导弹、近程导弹,甚至洲际导弹。对于不同种类的目标,中、远、近的界限也不同。防空导弹有一个射高的性能,因此就产生了低空导弹、中空导弹、高空导弹之分。对于反舰导弹,速度也是个关键性能,因此产生了亚音速反舰导弹和超音速反舰导弹之分。对于某些导弹,重量很重要,因此有了轻型导弹、中型导弹、重型导弹、便携式导弹之分。 
  随着技术、应用的发展,导弹的分类也一直在不断变化。比如说,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今后的导弹也许要分隐身导弹、准隐身导弹、非隐身导弹;随着城市作战的发展,反坦克导弹也许会变种出一种反建筑导弹;随着动力装置的进步,导弹也许能在很大的射程范围内使用,使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的区别淡化、消失。所以,对于导弹的分类,我们只要掌握了它的的基本分类方法和概念就行了。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读者会说:导弹的分类也太复杂了,具体到某种导弹,我到底该怎么称呼呢?比如说美国的“海尔法”。按作战使用分,它是战术导弹;按飞行方式分,它是巡航导弹;按攻击目标种类分,它是反坦克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它既能空中发射,又能地面发射,只能算是对地导弹;按制导方式分,它是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导弹;按射程分属于远程导弹;按重量分属于重型导弹。要是全说上,那岂不是成了激光半主动制导重型远程战术巡航反坦克导弹?乖乖,20个字! 
  其实具体到某一个导弹的称呼,一般只要突出其主要特点,再结合对比就行了。还是“海尔法”:当把它与“响尾蛇”对比时,只要说前者是反坦克导弹,后者是防空导弹就行了;当把它与“龙”式导弹对比时,把“海尔法”称为重型远程激光制导导弹,把“龙”式称为轻型近程有线制导导弹,就能明确地表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只要我们清楚地掌握了导弹分类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基本概念,就不会被弄得眼花缭乱了。 

    导弹弹头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现在的导弹几乎能对付所有种类的目标,包括人员、车辆、飞机、舰艇、工事、机场¨¨¨但对付人员的导弹未必能把坦克打坏,能打坏坦克的导弹又未必能击沉舰艇。破坏目标是靠导弹的弹头。我们要想了解什么导弹能打什么目标,就必须首先了解导弹弹头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导弹毁伤目标的专用装置,我们一般称之为战斗部,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结构 
  导弹弹头主要由壳体、战斗装药、引爆装置和保险装置组成。 
  壳体是放置战斗装药的构件。由于战斗部的使命和承受高温、高压气流的要求不同,壳体的材料、样式也不同。杀伤爆破弹头的壳体材料一般用钢材制成。弹道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时,会受到高温、高压气流烧蚀,粒子云(如雨、雪、冰晶等)的侵蚀。为了保证它仍能正常工作,必须解决弹头防热问题。除选择合理的外形外,弹道导弹弹头的壳体还采用了石墨等特殊材料。 战斗装药是导弹毁伤目标的能源,有核装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常规装药之分。 引爆装置负责让导弹弹头适时爆炸,通常分触发引信和非触发引信两大类。触发引信有瞬时引爆和延时引爆两种。非触发引信的种类则比较多,按作用原理分有时间引信、过载引信、无线电引信、激光引信、磁引信、声引信、电感引信等,也可以分为主动式引信、半主动式引信和被动式引信。现代导弹弹头为了可靠引爆,一般采用复合引信。 保险装置用于保证弹头再运输、贮存、发射和飞行时的安全,通常采用多级保险装置。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根据需要,可能还装有弹头制导系统(末制导系统)、弹头姿态控制系统和突防装置。 
分类 
  和导弹的分类一样,导弹弹头的分类也有很多标准。 
  首先根据作战用途可以分为战略导弹弹头和战术导弹弹头。根据每枚导弹所携带的弹头数量,可分为单弹头和多弹头。多弹头又分为集束式、分导式、机动式3种类型。根据弹头与导弹其它部分的连接形式,可分为不分离弹头和分离弹头。巡航导弹一般都采用不分离弹头,而现代弹道导弹都采用分离弹头,以提高突防能力。根据战斗装药,弹头可以分为核弹头、化学战剂弹头、生物战剂弹头和常规弹头。 
  导弹使用最多的还是常规弹头,而且其类型最多。我们平常所说的爆破战斗部、破甲战斗部、穿甲战斗部等,都是常规弹头。因此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 
导弹常规弹头 
  常规弹头一般由壳体、高能炸药和引爆系统组成。壳体大多为金属壳体,也有非金属壳体。常用的高能炸药有钝化黑索金、黑梯炸药和黑梯铝炸药。有的子弹头还装有末制导系统。 
  常规弹头毁伤目标的能量来源于高能炸药的化学能。爆炸后,这种化学能首先以高温高压气体的形势表现出来。高温高压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形成冲击波。利用这种爆炸冲击波的能量可以毁伤目标。如果把气体拥有的这种能量传递给其它物体,使其高速运动,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动能撞击破坏目标。能够传递能量的物质很多,比如破片、金属杆、液态金属、重金属等等,如何产生爆炸冲击波也有很多方式。因此常规弹头的毁伤机理虽然从基本原理上说主要是冲击波破坏和动能撞击这两种,但具体类型很多。 

  爆破战斗部  它主要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毁伤目标,因此它一般装有比较多的炸药(装填系数高)。如果它在目标外部爆炸,那么对壳体的要求只是能保证强度,以免发射时损坏,引信多采用近炸引信,或瞬时出发引信。如果需要它在目标内部爆炸,就要求壳体具有一定的硬度与合适的外形,这样在穿透目标时,弹头不会因为过分变形而影响穿透效率。根据在目标内外爆炸的不同,爆破战斗部有时候分为内爆型战斗部和外爆型战斗部。 
  爆破战斗部适于对付软目标、工事,特别是在水下爆炸时,由于水的密度大,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更大。 
  杀伤战斗部  它在炸药爆炸后产生大量高速破片,利用它们的撞击来毁伤目标。破片产生的方法则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靠炸药炸裂金属壳体而随机形成自然破片。这种自然破片型杀伤战斗部的有效性最差,因为一部分爆炸能量将用于炸裂壳体,破片大小、能量也不均匀。为了使壳体更容易被炸裂,同时也为了是破片具有所需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在壳体内部预先刻制具有一定深度和图案的槽,这样就形成了半预制破片型杀伤战斗部。由于导弹发射时的加速度不高,对壳体的结构强度要求不高,所以能把预先制造好的破片用树脂黏结在一起作为弹头的壳体,或者把这些预制破片和炸药一起装在薄金属壳体内。这种预制破片型杀伤战斗部形成破片的效果最好。 
  杀伤战斗部适于对付软目标、空中目标。破片的形状可以是立方体、球形、锥形、棒形等各种形状,重量从几克到几百克,这主要取决于目标性质。 

  分离杆式战斗部  因为小破片对付空中目标时不够理想,无法破坏飞机的主要构件或衍架结构,因此产生了这种战斗部——用金属杆代替杀伤战斗部中的破片。但是长条金属杆有可能翻转并损失速度,特别是在低空中。有时候金属杆会像箭一样穿入目标,这时就和破片没有什么差别了。 
  连续杆式战斗部  为了克服分离杆式战斗部的缺点,把金属杆的端部交错连接在一起,就成了连续杆式战斗部。它爆炸后产生一个金属环向外高速运动,更容易切割目标。为了控制金属杆的方向、速度等状态,有时需要增加波成形器等部件来控制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爆轰波形。连续杆式战斗部适于攻击飞机等空中目标。 
  空心装药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在炸药装药前方有一个口部朝前的轴对称形凹腔,内有药型罩。这个凹腔和药型罩一般为圆锥形,也有半球形等其他形状。战斗部引爆后,由于凹腔周围的爆轰波形向中心会聚,金属药形罩迅速向轴线闭合,形成高速金属射流向前运动。射流前端的速度可达8 000米/秒以上,后部则较慢,大约500米/秒。这种高速金属射流能有效侵彻装甲,因此空心装药战斗部又叫聚集能穿甲战斗部或破甲战斗部。 
  由于金属射流存在速度梯度,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会不断拉长。为了让它在合适的速度状态下侵彻装甲,战斗部爆炸时距离装甲的距离非常重要,这个距离就叫做炸高。影响穿甲威力的因素除了炸高,还有装药直径、药形罩材料和结构等。 
  自锻破片战斗部  如果空心装药战斗部中的凹腔很浅,或者说药形罩的锥角很大(120°~150°),就不能把药形罩压缩成液态的金属射流,而只能形成一个固态的金属体。一般把这个金属体叫做自锻弹丸或自锻破片。它的速度一般为2 000 ~3 500米/秒,形状短粗,因此穿甲能力不如空心装药战斗部产生的金属射流。但它不受战斗部是否旋转的影响,炸高对其穿甲能力影响也较小。自锻破片的穿甲能力主要取决于药形罩与装药的几何形状、性能和初始爆轰波阵面的形状等。与空心装药相比,它适于在更远的距离上攻击更薄的装甲。 
  这种战斗部在末敏反坦克弹药、地雷上应用最多,用于攻击坦克顶装甲和底装甲。 
  穿甲战斗部  依靠动能侵彻装甲的方法在导弹弹头中使用得比较少。这种战斗部一般没有炸药,但是弹体材料硬度很高,形状细长。为了保证它有足够的动能,这种战斗部只能在高速导弹中使用。 
  碎甲战斗部  在这种战斗部出现以前,人们一直以为要对装甲后面的东西进行破坏就必须先将装甲打穿。碎甲战斗部的壳体一般为易变形的低碳钢,炸药一般是塑性炸药。它击中目标后,壳体快速破碎,炸药变形并粘贴到装甲上;当炸药堆积出一定面积和厚度时,弹底延时引信适时起爆;炸药爆炸产生高速压缩冲击波穿过装甲;当这个冲击波到达装甲板背面时,由于板与空气的介质变化,它以拉伸波的形式返回;拉伸波与下一个压缩冲击波相遇后,叠加产生加强波;当加强波超过装甲板的材料强度时,便使装甲板的背面产生大块的崩落片;这些崩落片以30~130米/秒的速度飞离装甲板,对装甲后面的东西产生破坏作用。 
  这种战斗部除了适于攻击装甲目标外,还适于攻击工事、建筑物,因为它的爆炸作用类似于爆破战斗部。 
  燃料空气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内不装高能炸药,而是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液态燃料。它引爆后,首先炸裂壳体(容器),释放燃料;燃料与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气溶胶云雾,称为燃料空气炸药;然后进行第二次引爆,燃料空气炸药爆炸,产生高温火球和高压冲击波。这种战斗部爆炸能量高,可形成分布爆炸,冲击波持续时间长、威力高、作用面积大,而且它大量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根据其爆炸特点,也被称为窒息弹、气浪弹、云爆弹。 
  由于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结果对燃料空气战斗部的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它在使用上受环境限制较大。但它在对付大面积软目标、扫雷方面非常有效。 

  以上介绍的只是比较简单的战斗部。实际上很多战斗部采用了多种毁伤机理,综合利用它们的优点。 
  杀伤/爆破战斗部  爆破战斗部的壳体在炸裂也形成破片,而杀伤战斗部也具有一定的冲击波。把两种作用结合起来,就可能使毁伤效果更好。当然,这两种效应也会互相制约。 
穿甲爆破战斗部  它类似于内爆型战斗部,利用硬壳体侵彻装甲。但为了有效毁伤目标内部,它在侧面可能有破片,或者是空心装药。这种战斗部适于攻击有一定防护的大型目标,比如舰艇、跑道、建筑物。 
  子母战斗部  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战斗部,特别是在空地导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壳体(容器)内不是直接安装炸药,而是装了很多小战斗部。这些小战斗部一般称为子弹或子弹药,可以是杀伤型战斗部、空心装药战斗部、自锻破片战斗部等各种类型。子弹药除了有自己的壳体、引爆系统外,有的还有制导系统,被称为末敏子弹药或末制导子弹药。子母战斗部适于对付大批软目标、装甲目标、布雷。 

  另外还有一些战斗部不靠炸药的能量破坏目标,甚至不对目标造成硬杀伤,比如燃烧战斗部、电子干扰战斗部、电磁脉冲战斗部、石墨纤维战斗部等等。 

    导弹推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导弹的推进系统是指利用反作用原理为导弹飞行提供动力源的装置,也被称为动力装置。导弹的种类非常多,其推进系统也有很多种,而且不同的推进系统适合于不同的情况。 
工作原理 
  现代导弹一般都采用利用化学能的喷气发动机,而喷气发动机又分为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火箭发动机也是喷气发动机吗?是的,因为它也是依靠推进介质产生气体,并把这种气体向后喷出,依靠喷气流的反作用力工作。火箭发动机与空气喷气发动机的区别实际上是:火箭发动机既携带燃烧剂,也携带氧化剂;空气喷气发动机只携带燃烧剂,氧化剂则是空气。 
  根据使用燃烧剂的不同,以及工作方式的具体差别,喷气发动机又细分为好几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用固态物质作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 
  它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包括壳体、固体推进剂、喷管、点火装置。 壳体除装填推进剂外,还是燃烧室,并传递推力。 固体推进剂的燃烧剂和氧化剂,可以是混合型的(矿物氧化剂和有机燃烧剂和混合物),也可以是双基型的(其分子包含有燃烧剂和氧化剂的有机凝胶混合物);可以浇注成型,也可以先做成药柱再装填。 喷管用于超音速排出燃气,产生反作用推力。 点火装置在点火指令的控制下产生高温高压火焰,用以点燃推进剂。 
  针对某些特殊需要,固体火箭发动机可能还有些其它装置。为了控制末级速度,弹道导弹或运载火箭的末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往往装有推力终止装置。它在关机指令的控制下,将燃烧室内的压力泄掉,使发动机停止工作。 弹道导弹一般都靠改变发动机推力方向来转弯,因此它的喷管可以摆动,或者装有偏流装置。 

  液体火箭发动机  用液态物质作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推进剂是直接放置在壳体并在壳体中燃烧的。而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推进剂先放在贮存箱中,发动机机工作时由推进剂供应系统把它们送入推力室燃烧。推力室是液体推进剂燃烧并产生推力的的地方,一般包括推进剂喷嘴、燃烧室、喷管。 
  把推进剂送入推力室有多种方法。利用泵产生压力,把推进剂送入的方法叫做泵压式;利用增压系统,使推进剂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推力室的方法叫做挤压式。泵压式和挤压式相比,前者系统更复杂,但性能更好。 
  为了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人们又为它增加了某些系统和装置。为推进剂贮存箱提供适当压力,可以保证泵正常工作,因此有了增压系统。增压系统使用的气体,可以是贮存在蓄压器中的气体,也可以是燃气等其它气体。推进剂燃烧时的温度非常高,可达4000℃。为了冷却燃烧室,往往让一种推进剂通过燃烧室的夹壁(冷却套),然后再通过喷嘴进入燃烧室,称为再生冷却。如果工作时间短,可以不用冷却。有些液体火箭发动机用燃气发生器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带动一个小燃气轮机,然后由燃气轮机带动泵。把燃气轮机排出的燃气送入燃烧室二次燃烧,就可以提高燃烧室压力,提高比推力,这被称为高压补燃方式。 
  根据推进剂的性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分为自燃和非自燃、单组元和双组元等类型。 
  固液火箭发动机  它通常采用固体燃烧剂和液体氧化剂,也可以采用固体氧化剂和液体燃烧剂。 
  它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固体燃烧剂在燃烧室内的装填方式,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似。其工作原理是:增压气体进入贮存箱挤压液体氧化剂;液体氧化剂经过活门和喷注器喷入燃烧室,与固体燃烧剂一起燃烧;产生的高温燃气经喷管超音速排出,产生推力。 
  50年代提出这种设计方式时,是想综合固体与火箭发动机的优点。但除了60年的某些靶机外,这种火箭发动机没有被推广应用。 
  
  涡轮喷气发动机  利用涡轮压气机完成空气压缩的喷气发动机,其原理和结构如左图所示。 
  空气由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经过压气机的压缩而提高压力;高压空气进入燃烧室后,与喷注器喷出的燃料混合,然后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燃气经过涡轮机时膨胀并加速流动,驱动涡轮机转动,而涡轮机与压气机是同轴的,这样压气机就得到持续转动的动力;燃气流过涡轮机后还剩余大部分动能,就通过喷管高速排出,产生反作用推力。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  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压气机前面加上风扇,然后在发动机外面罩一个外壳,就成了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当然,这仅仅是从原理上来说。 
  空气由进气道进入发动机,通过风扇后被分为两部分,分别进入外涵道和内涵道;进入内涵道的空气和在涡轮喷气发动机中的一样,经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机,最后通过喷管高速排出,产生反作用推力;通过外涵道的空气给风扇反作用力,也能产生推力。因此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的总推力由喷气推力和风扇推力两部分组成。 
  我们常听说的涵道比,就是指进入外涵道和进入内涵道的气流量之比。如果这个比不断增加,最后取消外涵道外的罩子,把风扇直径加大、叶片变窄变少,风扇产生的推力在总推力中比例增加,就成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所以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实际上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结合的产物。 

    冲压喷气发动机  在涡轮喷气发动机中,压气机的功能是对空气进行压缩,以满足发动机热循环过程中的压力要求。不用压气机,能对空气进行压缩吗?答案是“能”。涡轮喷气发动机取消压气机和涡轮机,就成了冲压喷气发动机。 
  高速气流进入特殊形状的扩压器后,速度降低,致使压力、温度和密度骤然增加;受到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燃油混合燃烧,最后经喷管排出。很明显,冲压发动机必须在达到足够的速度后才能工作,而且进气口的气流情况对它的工作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它正常工作,有时还需要有点火器、预燃器、火焰稳定器、火焰筒等结构。 
  上面讲的是用液体推进剂的冲压喷气发动机,实际上还有使用固体推进剂机的冲压喷气发动机。 
  组合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在低速时无法启动和工作;高速转弯时,导弹周围的气流变化很复杂,而冲压发动机又是靠导弹运动来压缩空气的,因此它的工作可能不稳定。为了弥补这些缺点,在它里面结合上其它种类发动机,就成了组合发动机,比如冲压火箭发动机、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冲压火箭发动机有一个装固体推进剂的气体发生器,结构上类似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但在那里面,氧化剂的比例很小,推进剂无法完全燃烧,只能形成高温富燃料燃气。这种燃气进入燃烧室后再与高压空气混合燃烧,最后经喷管喷出。与同样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冲压发动机相比,它的气体发生器在点火后会一直工作到推进剂燃尽,中断燃烧的可能性更小,性能更稳定。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则相当于把普通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变成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先使用它里面的固体推进剂;待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完毕后,导弹也达到一定速度,冲压发动机开始正常工作。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的组合。 
特点与应用 
  上面提到助推,就涉及到导弹推进系统的另一种分类方式,那就是按用途分。 
  主发动机  某些导弹装有多种发动机,其中担负主要推进任务的称为主发动机,在巡航导弹中有时称之为巡航发动机、续航发动机。与主发动机相对应的就是辅助发动机,主要有两种。 
  助推发动机  用于导弹起飞或空中加速,有时也称助推器、起飞发动机。 
  助推发动机一般用在导弹飞行的初始段,使它尽快达到所需要的速度。这样做或者是为了满足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条件,或者是为了满足其它条件,比如导弹的气动舵面只有在达到一定速度后才能正常工作,导弹需要尽快进入某个位置等等。 
  地面、水面发射的导弹一般都需要助推。为了简化结构,人们已经开发出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它的推进剂燃烧较快,推力大,然后燃烧速度降低,推力减小。这样一台发动机就能先后扮演主发动机、助推发动机两个角色。 
  姿态控制发动机  用于控制导弹姿态。飞出大气层外的弹道导弹无法利用气动舵面来控制导弹姿态,因此必须有这种发动机。某些战术导弹采用气动舵面时,可能无法满足需要,比如遥控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其飞行速度一般不高,弹翼又不能做得太大,这时就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操作力矩。 
  对于姿态控制发动机,一般要求其能够多次启动。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很多,比如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或者采用多个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就采用了后一种方法。 
  有时候,姿态控制发动机与主发动机可能是同一个,比如“龙”式反坦克导弹,通过控制30对小发动机的点火时间,既保持其飞行,又控制其高低和方向。主发动机装上前面介绍的偏流装置,也可以控制导弹飞行姿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力矢量控制。它能使导弹的机动性能大大提高,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同种类的推进系统,由于工作原理和结构不同,性能特点也不相同。不同种类的导弹,对推进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有关导弹的分类请参见《导弹的基本结构和分类》一文。 
  火箭发动机不依赖于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使用,而空气喷气发动机显然不行。弹道导弹一般都要飞出大气层,都采用火箭发动机;巡航导弹则两种都可以用。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推力大,通过控制推进剂流量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则靠推进剂的装填形式来决定,相对来说不易控制。但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要复杂得多,使用维护自然更麻烦。如果推进剂不是预先存放在贮存箱中,在发射前灌注的话,发射准备时间会比较长。弹道导弹一般是攻击固定目标,准备时间可以长点,但它的射程普遍比战术导弹远,要求推力大,所以以前的弹道导弹多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后来随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推力更加稳定、更大,弹道导弹,首先是战术弹道导弹开始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现在已经很少有导弹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经济性更好,但结构更复杂。它们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经济性要好,工作时间更长,但是体积上更不容易小型化。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远程巡航导弹一般都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组合发动机只能在高速情况下工作,而且气流变化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不适于高机动性要求的导弹,所以一般用于高速反舰导弹。 
  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一直是导弹推进系统中的主要品种。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随着它在推力、经济性等方面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