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进入11月以来,随着卡扎菲亡命,欧美等西方大国似乎正腾出手来,将扔向叙利亚、伊朗的套索拉紧。种种迹象给人一种强烈暗示:对叙、伊动武,似乎只在旦夕之间。
事情果真如此吗?记者近日与中东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研究部副主任孙立昕对话,事实恐怕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
“利比亚模式”难以复制
记者: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施压日益加大,有人甚至预测叙利亚可能成为“利比亚第二”,您怎么看?
孙立昕:大家都知道,今年中东剧变,突尼斯、埃及、利比亚这3个政权已经更迭。叙利亚目前也可以说是岌岌可危。而且美国表态,巴沙尔必须下台,就像以前对利比亚表态的那样,“卡扎菲必须离开”。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声称,“他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西方一系列的制裁,都给巴沙尔带来非常大的困境。但是我认为,西方要想把“利比亚模式”用在叙利亚身上,难以复制。
记者:难在什么地方?
孙立昕:比如,在对利比亚动武前时,美国和西方国家推动联合国通过了第1970号和第1973号决议,直接导致了后来北约对利比亚的动武;而此次西方想再次借联合国对叙利亚发难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反对票,起码从目前走程序的层面上,“利比亚模式”难以复制。
叙、伊不同于利比亚
记者:从政权内部分析,叙利亚和利比亚有什么不同?
孙立昕:巴沙尔在叙利亚还是有一定的政权基础,他在国内是比较受欢迎的。卡扎菲末期,成了孤家寡人、穷途末路的地步。卡扎菲被打的时候,阿盟通过决议,支持1973号决议,都是阿拉伯国家啊,你可以想象他多么不得人心。另外,叙利亚的社会跟利比亚不同,利比亚是部落社会,叙利亚复兴党的社会统治基础相对要牢固许多。
记者:美国白宫11月初再次重申,叙利亚总统应该下台;14号,欧盟又对叙利亚提出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阿盟也提出在16号暂停叙利亚的阿盟身份。现在感觉这个“套子”收得越来越紧,但是巴沙尔又不会轻易让步,您认为会不会出现动武的情况?
孙立昕:我不认为西方会对叙利亚大打出手。首先,打利比亚时西方已经是在强撑场面,当时西方国家表面上很团结,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
其次,叙、伊不同于利比亚,它们都是很有实力的国家,在中东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关于伊朗,最近在暗杀门、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等问题上,美国态度很强硬,希拉里也出来讲话,但是实际动武非常难。
对伊朗动武非常难,尤其现在这个时候
记者:国际原子能机构8日推出所谓伊朗核问题最新报告以来,美以等国对伊朗可谓摩拳擦掌,磨刀霍霍。该如何看待这种步步紧逼的态势?
孙立昕:这里面有个背景。埃及的穆巴拉克倒台,伊朗很多人乐观其变。因为穆巴拉克是亲美的,他倒台了,伊朗很多人感觉伊朗在中东的空间一下子大了很多。前一段时间伊朗军舰32年来首次穿越了苏伊士运河,还有高调的核研发。目前中东动荡,美国不想让伊朗得利,要压它,要给它敲警钟,它的切入点就是核问题。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美国实际目的是通过高压敲打伊朗,而不是拔掉它?
孙立昕:美国主要的目的还是敲打,因为它目前还没有拔掉的实力。它当然想拔掉伊朗,对伊朗可谓是恨之入骨。1979年伊斯兰革命使美国和伊朗由盟友变成仇敌,当时美国52名外交官被扣作人质长达444天,更直接损毁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记者:现在中东乱局让很多人在猜测西方什么时候动武,只是对叙利亚和伊朗哪一个先动武的问题。
孙立昕:我认为对伊朗动武非常难,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候。马上就是2012年美国大选,在这个时候动武几乎就没有可能性。对伊朗动武,弄砸了,大选也就没戏了。现在奥巴马的日程表上,经济问题、大选问题一大堆,这个问题都不知道排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