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数据库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数据库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事数据库

聚焦世界能源新版图:西半球能取代中东吗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3-14

 

“一张新的世界石油地图正在逐步显现,它的中心不是中东,而是西半球。新的世界能源轴中心线始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南穿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和得克萨斯州南部,途经法属圭亚那沿海新发现的一块大油田,最终抵达巴西附近的海上大油田。”

    ——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总裁丹尼尔·耶金

    在世界石油版图上,中东在过去50多年里一直占据中心位置。中东产油国生产了全球约40%的石油。中东的微小异动,都可能成为世界石油市场剧烈动荡的根源。也正是围绕着中东石油的掌控权,这里爆发了多次的战争。

    但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渐成规模,世界能源格局的核心,正悄然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德博拉·戈登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常规石油产量将达到瓶颈并开始下降,而非常规石油填补了这一空缺,这彻底改变了石油市场前景。

    而在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总裁丹尼尔·耶金看来,西半球正在取代中东在世界能源格局的中心位置。

    三个能源“新宠”

    西半球之所以能出现新的能源轴心,就在于在这片大陆,发现了三种关键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三个关键地点,分别是拥有油砂资源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页岩油气资源丰富的美国北达科他州和得克萨斯州,以及近期发现深海盐下石油的巴西。

    这三种能源由于科技进步得到大规模开发,如今成正成为能源界的新宠。

    在加拿大,油砂已从一个边缘资源跃升为该国的主要资源。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砂储量,据估计可采量达3150亿桶以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原油蕴藏量。

    目前加拿大油砂产油量高达150万桶/天,超过利比亚内战爆发前的石油出口量。专家预计,到下一个10年开始时,加拿大油砂产油量很可能翻番。不断提高的油砂产油量加上其他渠道出产的石油,使加拿大石油总产量超过伊朗,位列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中国之后,成为第五大产油国。

    加拿大的油砂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尔伯塔省,这里也是加拿大最主要的原油产地。2010年,阿尔伯塔已探明的可采储量达1693亿桶,占全球原油储量的12%,占全加拿大原油储量的96%。而几乎所有阿尔伯塔的原油储量都存在于油砂矿中。在已探明的1693亿桶经济可采储量中,99%存在于油砂,其余15亿桶属传统原油。

    根据美国石油协会的报告,加拿大现已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超过海湾国家,2010年美国有21%的原油来自加拿大。

    而盐下油则让巴西成为新的世界能源轴心线上另一个重要站点。

    盐下油,顾名思义,就是储藏在盐层下面的油藏。上世纪70年代,因为确信本国缺乏石油,巴西开始从蔗糖中提炼乙醇。但实际上,2000年以来,巴西新增的石油产量已超过其整个乙醇产量的1.5倍,是盐下油让巴西实现了从贫油到富油的转变。

    英国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日前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估计,到2015年,巴西盐下油占本国石油开采的份额将从目前的2%晋升至18%,2020年有望占到40.5%。初步估算,如果资金和技术按计划到位,到2020年,巴西盐下油的日产出就接近200万桶,相当于委内瑞拉的两倍,届时巴西将成为拉美石油的重心。

    巴西拥有盐下层石油的海域位于该国东南部,最近距离海岸线不到100公里。目前被认为可能含有盐下层石油的片区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是一片长约800公里的狭长地带,北起圣埃斯皮里图州外海,南到圣卡塔琳娜州外海。到目前已探明储量并实施开采的密集区域,主要位于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个经济大州的外海。

    2007年以来,巴西进入一个以盐下层石油为特点的海上油田“大发现”阶段:过去几年,几乎每个季度巴西都能新发现储量在10亿桶当量以上的离岸盐下层油气区块,2010年10月,在桑托斯盆地发现的里伯拉区块可能拥有的储量高达79亿桶当量。

    在巴西目前已确定要勘探盐下层石油的海域,石油储量可能在500至800亿桶之间,是该国目前已探明储量的5倍左右。巴西能源与矿产部部长洛庞2011年表示,全国盐下层油气储量可能高达1500亿桶当量,将对该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而美国,则靠着通过页岩气技术从致密的岩石中提出石油,实现了产油量的突飞猛进。几年前,大部分的人都预计美国油气产量将下滑,但致密页岩油的开发为美国油气产业注入了活力。

    8年前,美国北达科他州地下数英里处一个名叫巴肯的岩层,每天产油量只有区区1万桶左右。但今天,这里的日产油量达近50万桶,这让北达科他州一跃成为美国石油生产第四大州,失业率降为美国最低。在得克萨斯州南部和西部,以及美国其他一些地区,也上演了相似的故事。

    2000年时,美国页岩石油每天开采仅20万桶,仅占美国国内总开采量的3%,现在每天开采100万桶。剑桥能源研究所预计,美国到2020年底每天可产出300万桶,超过目前原油产量的一半,相当于美国产油量的1/3,而这还是保守的估计,一些估计要大大高过这一数字。

科技改变能源格局

    油砂、页岩石油等非常规石油的一个显著共同点,就是不能像常规石油一样简单地从地下抽取,而是需要采用能源密集型的新技术。

    “是技术的突破和科学进步才让这些资源为人类所用。”丹尼·耶金说。确实,如果没有新科技,这些沉睡地下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也许很难见到天日。

    油砂是一种沥青、砂、富矿粘土和水的混合物。由于油砂这种特殊性质,其开采方法与常规石油完全不同。根据油砂矿的不同条件,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就地开采。露天开采适合埋藏较浅的近地表油砂。应用这一开采技术,油砂采收率较其他方法好,而且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在加拿大及委内瑞拉等国已形成大规模工业开采。

    对于埋藏较深的油砂,因需要剥离的盖层过大,成本过高而无法采用露天开采技术,需要就地开采技术,这些埋藏较深的油砂约占油砂储量的85%以上。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就地开采,过去15年中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使油砂油的大规模商业性开采成为可能。

    在巴西,2007年后新的科技突破使其丰富的盐下油被发掘。这之前,这些资源一直沉睡在巴西南部海岸一英里厚的盐带下,这条盐带让石油勘探设备无法收到探明石油所需的地质学信号。

    “这纯粹是一个数学上的突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裁若泽-卡布里埃利说,“我们发明了一种计算方法,让我们能透过阻断,看到盐层的下面。”

    而在开发页岩油方面,得克萨斯州油气开发商乔治·米切尔居功至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米切尔就投入巨资研究页岩气开采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米切尔的公司终于发明了水压破裂技术。水压破裂技术是指将数百万加仑的水、沙和化学添加剂混合,再用高压将其注入地下打碎页岩,以释放页岩中储藏的天然气,这个技术也可用来开采页岩中的石油。

    后来,米切尔公司与掌握着另一种关键技术——水平钻井的德文能源公司合并。水平钻井技术是指将油气井垂直打到一定深度之后,再以某种角度向侧面钻探。两种技术相结合解决了从页岩中开采油气的技术和成本挑战,也改变了能源行业前景和全世界对能源储备的计算。

    根据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的数据,从2007年到2009年,全球范围内每生产1桶石油,就新发现1.6桶石油可供利用。公司认为,目前全球至少还有5万亿桶石油资源,其中1.4万亿桶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达到开采标准。

    但这意味着更高的开采费用,戈登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非常规油气资源由于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开采成本大大高于传统方式。但随着国际油价重回100美元上方,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变得有利可图。

    以全球市值最高的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为例,其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过去5年内增产近90%,达到350亿桶油当量,预计产量将在未来十年再翻一番。

    其实,非常规油气资源并非只存在于北美地区,而是北美能源企业掌握了开发这种能源的技术,因此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投资。

    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2011年签订的3170亿美元油气合同中有660亿是与页岩油气相关的交易,比上一年增加20%。这一强劲增长趋势在2012年仍在持续,特别是在勘探和开采技术先进的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美国媒体则指出,油砂、盐下油和致密页岩油等非传统石油资源的快速发展,将改变世界石油的“流向”。虽然西半球仍需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石油,但需要程度将大大降低。到2020年,西半球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的石油数量将减半,这意味着其从中东和西非的石油进口将减少。届时中东和西非的石油,将大量流向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

    石油流向的变化,必然对国际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对美国而言,这些新的石油资源将极大地加强美国的能源安全,美国周边新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将使其能源供应体系更具弹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而事实上,中东的地位早已被加拿大取代。目前美国近1/4的石油进口来自加拿大,其中有一半源自油砂,且这一份额还在不断扩大。

    对西半球来说,新的石油资源的开发,意味着更多的石油财富。加拿大和巴西,甚至包括美国,未来将可能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

    但对中印等亚洲国家来说,更多石油来自相对动荡的中东地区,意味着能源风险正在增加。如何在新的能源版图中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正成为亚洲能源大国面临的重大考验。(《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王宗凯 驻温哥华记者/黄晓南 驻芝加哥记者/陈宇 驻里约热内卢记者/王帆)

    来源:2012年3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