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数据库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数据库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事数据库

记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5-16

 

主人公照片由周勇敢摄
 

  主人公小传:姜鲁鸣,现为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办经济学科评审专家,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10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夜深人静,他依旧坐在电脑屏幕前。

    已睡下几个小时的老伴又醒了。望着墙上滴答的时钟,她实在忍不住,走上前心疼地“呵斥”:“你不要命了,看看都几点了!”就在上一周,他因劳累过度而咳血,心脏也犯了毛病。

    此刻,他抬起头,呵呵笑道:“还有一点点,马上就干完了……”

    他,就是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的先行者和国防经济研究的领军人物。

    这是他到国防大学27年来的平常一夜,他就是这样孜孜求索在军民融合研究的学术殿堂里,就是这样忘我地冲锋在这个寂静的战场上。他用智慧和汗水,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描绘着广阔蓝图,为富国强军这部宏大时代交响乐增音添符。

    1985年,姜鲁鸣分配到国防大学任教,正赶上学校迈出军民融合研究的第一步。

    姜鲁鸣说:“‘军地融合’在当时还是个新概念。”作为研究团队新人,他一头扎进资料堆里,越琢磨越发现这项研究的现实紧迫性。

    当时,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就像“剑与犁”,是相对封闭的两大体系。国防投入与经济建设投入在资源上互相竞争,此消彼长,导致国防建设的成本高,效果差。

    而国际上已出现了两大体系的融合模式——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双向扩散、交流,共生共长。比如,美国、英国高速公路网遍布全国,许多路段都专门修建了应急飞机场;韩国一些大型运输船设计为军民两用型,战时不用改装即可容纳700名士兵……

    思考着这一切,让姜鲁鸣夜不能寐:我国国防建设绝不能在国民经济建设“体外循环”,必须要想办法实现国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保证国防领域中民用经济效应最大化和经济领域中国防经济效应最大化。

    作为一名洞察时代、观澜潮头的思想先行者,姜鲁鸣意识到:“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构架‘犁’与‘剑’的立交桥,我愿意做架桥人。”

    这些年,他连续参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的撰写,并参与了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十一五规划”的起草,全国人大“军民融合促进法”提案的起草以及国外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研究。针对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他先后写下了数十份研究咨询报告,引起各级高度关注。

    这些年,姜鲁鸣的学术科研成果斐然,创造了许多“首次”——

    上世纪90年代,他带领团队翻译了介绍当代西方国防经济学的《国防经济学手册》等,在国内引发了一场“中国国防经济学转型”问题的大讨论。

    他从历史视角研究国防经济,撰写了《中国国防经济历史形态》等专著,促成了中国国防经济史学的产生。

    进入新世纪,他率先提出“军民融合发展应当建立现代制度保障体系”等重要观点……

    如今,荣誉纷至沓来,可姜鲁鸣心如止水:“对我来说,科研是兴趣更是使命。能写几本在书架上摆得住的书,能提出对国防建设发展有用的观点,能做些对国家有帮助的研究,是我的追求所在。”

    如今,姜鲁鸣声名远播,可他依旧青灯黄卷,笔耕不辍。

    当战士时,姜鲁鸣“闭门读书”的故事就传为佳话——

    那时,他是甘肃临夏驻军部队的一名电影放映员。一到星期天,战士们互相串门、热闹嘈杂。为了安心读书,他带上几本书、两个馒头和一壶水,让战友把自己反锁在一间小仓库里。

    如今,他“闭门读书”的勤奋劲头在国防大学校园也广为人知——

    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出差,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他的学生谈起他都不约而同地说:“老师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每次给我们开阅读书目录总是长长一串。”

    担任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期间,白天他一边忙教学,一边处理繁杂的行政事务;夜晚挑灯夜战,笔耕不辍。那段日子,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长期的透支,让他累得咯血……

    正是在他全力拼搏下,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成立11年来硕果累累:拿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创办《中国国防经济》杂志;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进行了第15次集体学习。作为主讲人之一,姜鲁鸣教授在讲解我国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时,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更令姜鲁鸣高兴的是,党和国家对军民融合越来越重视,相关内容先后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献。

    位卑未敢忘忧国,文章社稷一戎衣。年近花甲的他,依旧壮心不已:“做一个报效祖国的学者,这是军人的天职,也是知识分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