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嘉宾介绍
姜鲁鸣:国防大学教授,200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应邀讲解军民融合式发展。
于川信: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其组织策划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3届。
为什么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时代的选择”
记者:党的十七大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战略考量?
姜鲁鸣:经济上落后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军事上落后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因而必须把富国与强军统一起来。和平时期,人们化“剑”为“犁”;战争骤起,人们又铸“犁”为“剑”。倘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犁”与“剑”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处理不好,则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今天的情形更为复杂,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对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鲜明地表现为国家整体实力的对抗。如果不搞军民融合,军是军,民是民,用分割的体系和人家融合化的大体系竞争,这是很危险的。因此,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时代的选择。
于川信:凡事要顺“势”而为。随着科技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为在全球军事和经济领域赢得双重竞争优势,世界各国纷纷转变国防建设模式,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
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既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军民结合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同时也顺应了世界大“势”,对于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保持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总体思路已经形成,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记者: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5年来的成效如何?
姜鲁鸣:我觉得总体思路已经形成,多个领域取得突破。5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军情,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兼容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平台,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道路。
于川信: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这是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行业加快推进和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行动纲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和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
姜鲁鸣:5年来,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明显改善,体制改革取得初步进展。在一些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军地联合办公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2008年,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统一管理,专门设置了军民结合推进司,制定了“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等军民结合发展规划。同时,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何看待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未来之路——
“发展潜力深厚,前景值得期待”
记者:展望未来,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前景如何?
于川信: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8月上旬,烟台渤海轮渡公司的“渤海翠珠”号大型客滚船起航。这是目前亚洲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客滚船,它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该船在建造过程中贯彻了国防需要,可以成建制投送兵力,对于提高我军战略投送能力有重要意义。这就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一个生动例子。
姜鲁鸣: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国家和地方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进一步考虑军事需求,做到一笔投资能获平时、战时两种效益。目前来看,我们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从军队到地方,融合意识都在不断加强,比如一些高速公路为部队预留飞机跑道等。同时,军队也在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空军已开放60多个机场支持民航建设。
于川信: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中蕴藏着无法估量的国防潜力。目前我国民企生产的一些军民融合产品,技术非常先进。我在地方调研时,了解到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产品,已经打入外国军方市场。这方面的发展潜力深厚,前景值得期待。
姜鲁鸣:实事求是地讲,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瓶颈。未来,应该加快解决这些问题,更清晰地确定各融合领域中政策制度设计的侧重点。我相信,只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准融合的基本途径,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化为宏大的社会实践。
栏图制作:仓小宝
表格制作:方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