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高悬在头顶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于心底的高贵信仰!
——题记·萨特
对学员李强而言,这个春节格外难忘——
“富国与强军,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起构筑成‘中国梦’……”站在高中母校的讲台上宣讲十八大精神,李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与李强一样,装甲兵工程学院4000多名学员都有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携十八大精神返乡,带红色传统回校”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发起人,是全军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满开宏。
“廓清心头迷雾,点亮思想明灯。发动学员当好十八大精神宣讲员,这个辐射效应难以估量。”新春上班第一天,满开宏对记者说: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实质就是积聚信仰的正能量……
■拥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帮助别人建立信仰
2012年初冬,黔北遵义,雾气氤氲。
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究生班在“红色之都”进行现地教学,满开宏应邀前往授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走进“总裁班”课堂,满开宏从毛泽东统帅之道讲起。
随着粉笔吱吱呀呀在黑板上欢快划过,一个个烂熟于心的故事信手拈来,一个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呼之而出。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历史,让“国家、使命、信仰”这些崇高的字眼,在这些商界精英心中变得立体、丰满,仿佛有了温度和色彩。
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八大,整整3个小时,满开宏讲得酣畅淋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掌声响起那一刻,大家的目光从怀疑变成为赞许。
清华大学课堂评估显示,这堂《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的讲座名列前茅。一位知名电器集团公司的老总坦言:“室外大雾弥漫,室内拨云见日!我要把这堂课的录像带回去,让公司员工一起受教益。”
“其实,课上课下他们时刻都在观察你,看你是否真学真信真用政治理论。”满开宏说,理论授课切忌“灌输”。真正打动这些商界老板的是“坦诚”二字。政治理论教员不能仅是“传声筒”和“播音员”,还要当好“扩音器”和“翻译家”。
敢于“殉道”方能“传道”。28年坚守“理论高地”,满开宏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帮助别人建立信仰。
那年,满开宏走进首都高校与莘莘学子对话人生。这是一场新时期的“舌战群儒”,主题只有一个:人生怎样才有意义?
满开宏至今记得自己的回答:拥有坚定信仰的人生最幸福。
一次,一位商人指着身上的“名牌”对满开宏说:“你成天给人讲大道理,能换来我这身行头吗?”
满开宏脸一沉:“你瞧不上的这些道理,我却愿意用一生追求。另外还要正告你,没有这些大道理,你根本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
■为党守阵地,政治理论教学容不得丝毫“更正”
这是满开宏最为珍爱的一件藏品——
一位老红军听了他的讲座后,专门为他写下一幅字:“为党守阵地!”
满开宏深深懂得,这既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也是对自己的最低要求。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全军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即告成立。一时间,全军政治理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云集北京。
摆在宣讲团成员面前的,是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十八大报告和浩如烟海的资料。根据分工,满开宏所在小组负责总参、总政、总后、北京军区、国防大学和武警部队的宣讲任务。
研讨、组稿、备课、试讲……20天“连轴转”,满开宏与军内专家一起拿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心里一震、茅塞顿开”的宣讲提纲,力求每到一个单位,都讲出一番新意,每进行一场宣讲,都启迪一次思考。
讲了28年课,满开宏说自己“越讲胆越小,每遇大课更紧张”。他总结了自己“上课三部曲”:课前紧张上厕所,课上越讲越入戏,课后回忆总遗憾。
春节前夕,“表叔”“房姐”等新闻不绝于耳,不少学员对这些腐败现象心存迷茫。
对此,满开宏回答: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政党,不可能做到每个细胞都健康,关键要看党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习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很明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显示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一堂课怎样才算成功?满开宏有自己的答案:课比天大。政治理论教学不比专业学科教学,容不得丝毫“更正”。教员不可能对学员说,课上的某个观点讲错了……
去年以来,钓鱼岛事件不断升温,日本右翼分子的言论行径,让血气方刚的青年学员义愤填膺。为此,满开宏及时把钓鱼岛问题引入课堂。
从郑和下西洋到甲午海战,从洋务运动到明治维新,满开宏纵横捭阖,娓娓道来。清晰的历史脉络,让学员读懂了近代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付出的艰辛努力,认清了当代革命军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解开一个思想‘扣子’,就能为党赢得一分信任。”满开宏对记者说
■世上最难的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这是满开宏的普通一课。
像往常一样,他提前10分钟来到教室,把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纸盒放在讲桌上。纸盒上,张贴着一句话:“你来问,我来答,激情碰撞出火花。”纸盒里,盛满了学员匿名写好的各类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本应春节后开课,但满开宏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决定在放假前上一堂预备课。
上课了。满开宏打开投影仪,先播放一段视频《林则徐是千秋罪人还是民族英雄》,再从成龙电影新作《十二生肖》谈到圆明园兽首遗踪……
“读史知兴替,鉴史瞻古今。中华民族几经沉浮,盛世有何患?复兴向何去?”满开宏从纸盒内抽取五花八门的问题,即兴与学员展开互动。
一堂预备课,需要如此煞费苦心?满开宏说:“世上最难的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讲课不难,讲好不易,不细琢磨,难入心灵。”
“琢磨”二字背后,彰显的是满开宏对教学事业的无尽求索——
他很“专”。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高度抽象的理论观点,被他精心织入拉家常式的唠嗑,唠的是人们最关心的事儿,用的事例充满“鲜味儿”。
他很“细”。办公室曾经多次搬迁,搜集的剪报资料无一遗失,就连学员上课提问题的小纸条,他都分门别类悉心留存,上面用彩笔写满了批注。
他很“潮”。为捕捉青年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他经常带着搓澡巾潜入学员浴池,跑到地方高校旁听“辩论会”,只为课堂语言“接地气”“冒热气”。
他很“痴”。在妻子成捷眼里,家是他的“第二课堂”,备起课来,念念有词,旁若无人,加班到深夜几乎成为常态,键盘敲击声变成了家人的催眠曲。
国之安危系于政,千秋胜负决于理。在满开宏家里,记者看到一幅墨竹,题款写着这样的诗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
这苍劲的青竹,正是一位理论工作者执著事业的人生写照。
下一篇:安倍访美:多周折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