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院校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事院校

排长的能力从哪里来?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8-23

    这是一幕痛彻心扉的记忆。

    首届“4+1”学员到部队的当年年底,炮兵学院没有等到可以在大会上鼓劲的“喜讯”,却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7名学员因难以胜任岗位打了转业报告,大都还是文化基础全优的“尖子生”。

    这一幕同时也成了载入学院史册的记忆。

    “尖子生”缘何成了排长岗位上的逃兵?痛定思痛,学院由此开启了全程锻造“4+1”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探索。

    课堂充满浓郁军味

    7名学员毕业当年递交转业申请,学院历史上闻所未闻,全军也不多见,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找不到方向?学院立即派出工作组,一为教育安抚,二为了解真相。找他们一谈心,都不是使命意识问题。原来,因军事素质弱,原本信心满满的他们接连在多个场合走了“麦城”,战士瞧不起,自己泄了气,这才准备一“逃”了之。

    与部队一座谈,答案进一步得到印证:这批学员文化基础较好、创新能力较强,但军事素质、带兵能力偏弱,半年了,很多人还没找到当排长的那股子气!

    从学员到指挥员,排长的能力从哪里来?学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现代军事教育,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基础上的军事职业教育,必须在打牢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优良的军人素质,缩短学员到部队的适应期。

    学院重新修订了《“4+1”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优先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培养人才”,对第一任职能力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准确定位:讲政治、懂军事、会指挥、善管理、通纲要、能创新。之后,他们对课程体系、授课方法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营造出军人职业氛围,该院张梅山副院长主持启动了“课堂对接战场工程”,要求每一堂课都充满军味。一开始,很多老教授都不理解:文化基础课怎样教出军味?

    然而,经过两年探索,以王雪琴教授为代表的数学教员开创了用数学方法解析军事战术的“数理战术学”,“融入军味”的口子被撕开了!采访期间,笔者亲耳聆听了“如何运用矩阵建模的方法选定炮阵地和观察所最佳位置”、“怎样利用兰切斯特方程建立‘红军’‘蓝军’作战模型”等军事应用讲座,原本乏味的数学课趣味横生。

    如今,“军味教学”已全面开花。大学英语课融入了军事专业术语英文解意、经典战例阅读理解,大学语文教学增加了“战争与文化”、“军旅作品中的国家原则”等选修课,大学物理也经常会联系到射击理论和外弹道学原理……枯燥的基础课注入军事元素,学员的军事素养渐渐地丰富了起来。

    军政训练从难从严

    光有军味不行,还要锤炼军事硬功。

    院领导带领训练部门作了冷静分析:强调打牢文化基础,也不能忽视军政素质养成!如果把所有的带兵能力都放到“分流”阶段临阵磨枪,只能是“急火烧成夹生饭”,很难让学员把军事技能练到家,又怎能踢开“头三脚”。

    打那以后,学院的军事训练力度让兄弟院校刮目相看。从军政素质强化训练,到毕业前的“回炉淬火”,该院全程不断线地组织军事体能训练和野外综合演练,从难、从严设置课目,不断充实军事理论、政治教育等内容。这一切,在学员身上发生了可喜变化,指挥协调、组织训练、日常管理、开展政治工作有板有眼。 为了严格评判标准,学院明确:军政素质毕业考核由任职教育院校、野战部队主持,达到要求者方可毕业。每年5月,南京分院、沈阳炮兵学院、防空兵指挥学院等任职院校和各军区炮兵防空兵部队的领导、专家都要胸挂“主考证”,亲自检验分流学员的军政素质,同时为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会诊把脉”。

    知兵、带兵的经验从哪里来?训练部门早早动起了脑筋。这几年,学院在各大军区建立了11个“排长实践基地”,第一学年组织“暑期当兵”,第二学年开展“暑期代职”,第三学年直接将学员编入部队演习分队,让“准排长”在硝烟战火中强筋健骨。

    学员“分流”前,学院还要组织“岗位预热”。笔者6月初在该院采访时,正赶上来自野战部队的5位客座教授给学员讲授“排长任职课”。讲授内容涉及军事训练组织开展、随机教育分步实施、战士之间矛盾化解等多个基层部队常见难题,上届毕业的“排长”存在哪些不足等现象剖析也紧扣岗位任职需要,深受学员欢迎。

    今年军政素质毕业考核,专家亲眼见证了97%以上的优良率,激动地说:“让他们现在去带兵,也一定是好样的!”

    着眼需求跟进培养

    迈出军校大门,奔赴第一任职岗位,一夜之间,学员成了指挥员。前路多坎坷,这一角色转换往往布满荆棘。

    2007届学员小李就险些被挡在了半道!

    小李知识面宽、军事素质过硬,可天生内向,虽经“五年一体”的“加钢淬火”,但组织协调能力还是很难适应基层岗位。由于自感前途渺茫,当年年底就动了走的念头。学院得知情况,第一时间转告了小李最敬重的李洪峰教授。很快,李教授以个人去信的形式,语重心长地劝导小李“心想长远”,凭借脚踏实地的苦干弥补协调能力上的差距。结果,小李不仅收起了转业报告,还发挥特长,主动给战士搞起了计算机技能培训。如今,小李赢得了大家认可,组织协调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终于找到了当排长的底气。

    这种把新“排长”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做法让很多学员受了益。然而,刚开始提议时,不少人都表达了顾虑:毕业学员是从任职教育院校分配到部队当排长的,学历教育院校与部队横着一年任职培训的“隔膜”,我们跟上去做工作,排长们还愿意听吗?

    一次人才培养形势分析会,刚从总部机关来院任职的张志辉政委给出了肯定的分析:“4+1”培养模式主体在“4”,从人生经历和感情认同上讲,“4”比“1”更容易给学员打下深刻烙印,因此,“4”也更有责任做好跟进指导和跟进培养!

    这几年,学院与部队建立了“院校跟踪建议,部队对症下药”长效培养机制。毕业学员到部队报到之前,学院就主动联系军、师级干部部门,提供“学员综合素质档案”,介绍每名学员的特长和优势,建议安排岗位时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

    “在第一任职初期,院校保持跟进培养不断线,我们就能坐稳第一把‘交椅’。第一任职干好了,即使再挪地方也能很快适应!”毕业两年半便当上广州军区某海防团连长的“4+1”毕业学员邓灿告诉笔者,刚到部队时他也遇到了不少尴尬事,由于跟母校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得到了及时的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他很快适应了岗位要求。

    笔者发稿前,喜讯真的传了回来。某炮兵旅组织的一次新任干部素质考核,该院11名“4+1”毕业学员因综合素质高、能快速融入基层连队受到通报表扬,3人被评为“标兵排长”。

    院校长连线    ■炮兵学院院长 任富兴

    抢占制高点 全力育人才

    一名合格的初级指挥官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作为人才生成基地,处在“合训分流”组训模式“第一棒”位置上的学历教育院校,又该怎样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在长达10年的教育实践中,炮兵学院按照培养初级指挥员的标准,始终以岗位任职需要为“准星”,重新审视教学、训练、管理、教育等各个环节,不仅合理吸收任职教育院校和一线部队的意见,还主动将人才信息、培养建议传递给下一环节,发挥院校和部队的共育优势,探索了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优秀初级指挥干部的新路子,把学员适应部队岗位的第一任职能力锤炼得更加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