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科技保障基地,近日在后勤工程学院挂牌成立。在此之前,这个学院已经承担起为抗击自然灾害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等多项任务,他们的实践为军队科技单位发挥优势支援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成功范例。
众所周知,青藏铁路是一条修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冻土层的铁路。这项工程在设计之初就面临一道世界性难题:冰川冻土上修建铁路如何解决路基稳固问题?多年致力于冰川冻土研究的后勤工程学院教授梅全亭主动请缨,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先后27次率领课题组登上雪域高原开展研究。由他研发的“隔离膜高堆土地基处理技术”和“高架通风孔防冻融技术”,确保了青藏铁路顺利穿越永冻层。这一过程中研发的高海拔、高雨量、高地震频度“三高”地段建筑新技术、建筑新材料等10余项最新科研成果,被军内外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西部连绵的高山中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煤层瓦斯渗出和地下酸性水侵蚀是两道技术难题。由后勤工程学院教授杨德斌牵头研制的“混凝土气密剂”和“混凝土抗腐蚀剂”两种新型混凝土添加材料,有效解决了这两道难题。这两项技术广泛应用到云贵川渝近百座隧道施工中,同样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部大开发10年间,后勤工程学院先后派出建筑、油料和电力等方面专家,参加了广渝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西气东送、格拉输油管线、兰成渝输油管线、重庆轻轨等20多个西部重点工程的技术指导。
西部大开发10年,西藏变得更亮了,动力变得更足了。然而就在几年前,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60多座高原小型水电站,由于设备严重老化,一些水电站不得不停用。学院先后派出17批专家,穿行在山南、林芝、昌都、日喀则等高原地区,经过4年多艰苦奋战,对这些老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使之重新焕发活力。
后勤工程学院还发挥国家甲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全军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全军环保教育和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积极支援西部生态建设发展,先后承担了西部地区1200多项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和水土保持的技术服务工作。
作为“军队院校西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后勤工程学院不负重托,想方设法为全军科技成果在西南地区的转化牵线搭桥。中心成立近10年,先后4次组织150余家军队科研院所开展600多项科研项目攻关,与企业签订涉及300多亿元的项目协议。
一事当前,人才为先。后勤工程学院采取委培、短训等形式,先后举办100多期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云贵川渝新桂等西部省市区培养各类急需人才2万余名,为西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西南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后勤工程学院把科学抗灾、科学减灾、科学防灾作为教学科研的重点方向,10年间取得累累硕果:有1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级奖励;相继实现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军事学博士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等8项“零的突破”。
关键时刻,更见后勤工程学院人才、技术优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学院先后派出22批426人次的抗震救灾技术支援队赶赴灾区,携带最先进的野外净水设备,在重灾区陆续开设23个供水站和1个野战加油站,为20余万受灾群众供水4万余吨。专家们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提出并制订了300多个避险方案,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上一篇:排长的能力从哪里来?
下一篇:百名少数民族士兵考上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