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院校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事院校

国防大学与解放军报联合举办理论座谈会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1-20

 国防部网北京11月19日电  据解放军报(记者黄昆仑、特约记者褚振江)报道:今天,本报与国防大学在京联合举办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座谈会。军队知名理论专家和国防大学科研部、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畅谈学习心得,交流研读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解和把握。

    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鲜明主题,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制定的中国未来发展总布局和战略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顺利实现党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为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提出了“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反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

    与会专家和媒体代表一致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着力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会见了与会代表,政委刘亚洲出席会议并致辞。

 

    发言摘登:

    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重大意义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刘亚洲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十分重要,就在于它是一个高举旗帜、谋划未来、继往开来的大会。

    党的十八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鲜明主题,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意义重大。自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旗帜,也是历次党代表大会的主题。近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引人关注的事情,国内外出现了各种奇谈怪论,质疑这面旗帜,质疑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在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着特殊意义。党的十八大向党内外、国内外郑重宣告,我们党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作出的历史性回答。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多风险和挑战,要成功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绝不能把高举旗帜变成空洞的口号,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制定的中国未来发展总布局和战略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深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经过十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我们未来五年、十年奋斗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以及党的建设等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员令,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意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报告把“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首次提出来,令人振奋。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军队的同志责任重大。

    党的十八大顺利实现党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极为重要。同时,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新一届中央军委领导。我们党又一次顺利地实现了制度化新老交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地位

    ■国防大学副校长 王西欣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既深刻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科学统一,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所有重大战略思想的集大成和总概括,是这些战略思想在哲学层面的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中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十年的伟大实践验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重要指导作用,完全应该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指南。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一是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面旗帜举起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同时社会思想文化愈益多元多样多变,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二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标准用起来。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以它为价值标准衡量利弊,检验得失,决定取舍。要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标准的权威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政策制度和工作思路,坚决更新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三是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立起来。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实质就是要把它作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基本遵循,使之真正成为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总开关和总枢纽。要把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全面地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四是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人生追求干起来。对党员和干部来说,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确立起来,归根结底必须体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修身立德、建功立业上。要结合党性修养,大力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把握夺取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毕京京

    党的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系统把握,体现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构建社会发展动力机制与平衡稳定机制的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统一,对内推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与对外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统一,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一。它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应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基本遵循。

    “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根本原则的认识。一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质,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它在八条基本要求中起统领作用。二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首先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三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四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集中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移易、不可偏离的价值取向。五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使“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成为共同信念,应当抓住“固基”“解题”“落实”三大环节。“固基”就是认清八条基本要求的内涵博大精深,其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通过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真正把八条基本要求的理论“根基”搞清楚,把思想根子打牢固。“解题”就是认清八条基本要求是着眼解决中国发展新问题、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来的,要把基本要求作为锐利思想武器,在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中,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力量形成共同信念。“落实”就是认清八条基本要求在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过程中坚定“八个必须”基本要求的共同信念。

    从历次党代会看十八大

    ■后勤指挥学院教授 邵维正

    在我们党91年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召开过18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是党成长发展壮大的见证。回顾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可以使我们了解把握党的发展脉络,从而取得规律性的认识。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相距的差别较大,从时段上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全国代表大会的密集时期。从1921年至1928年的7年里,党召开过6次全国代表大会,平均每次相距1年零2个月。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密集召开,在党的91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党的一大到六大都曾作出过不同的贡献,但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幼年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必然在艰难曲折中成长壮大。

    二是全国代表大会的间疏时期。从1928年至1977年的49年里,党召开过5次全国代表大会,平均每次相距9年零11个月。这个时期的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大起大落,七大和八大取得了圆满成功,前者总结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经验教训,标志着党已经成熟;八大召开时,党已取得全国执政地位,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方针。但是,九大和十大总体上是错误的。随后召开的十一大,既有贡献又有局限。

    三是全国代表大会的规范时期。从1977年至2012年的35年里,党召开了7次全国代表大会,平均每次相距5年。这个期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除十二大开了11天以外,每次大会都是7天,而且议程也是一致的。党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已经形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号召全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把四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十八大以高举旗帜,凝聚力量,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新姿态载入史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增进人民福祉的政治宣言书

    ■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 赵学清

    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过去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样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结果。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看作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最彻底地贯彻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面向未来,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有新期盼,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新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物质基础。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政治保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直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部署是为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供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环境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人民不仅需要金山银山,而且需要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希望留给子孙后代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靠全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靠党团结带领人民来落实。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张本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更好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落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利于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是建立健全宪法法律制度。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要的是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二是宪法法律获得普遍的尊重、信仰和遵守。法治与其说是一种国家治理状态,毋宁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人们形成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与崇敬,并内化为行为准则。三是宪法法律得到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即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实施法律并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司法机关坚持为人民司法,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自觉维护司法公信力。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要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证宪法法律贯彻落实。一是要始终坚持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保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整协调,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二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国家法制尊严,大力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三是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坚持公正高效司法,保证宪法法律贯彻落实,维护国家法制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以非凡的底气坚定“三个自信”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原副主任 章传家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高度,给全党赋予的重大政治课题。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做到以非凡的底气坚定“三个自信”。

    首先,要以豪壮的实践底气坚定“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抉择,已经在新时期的实践中显示了巨大优势和威力,突出体现在使我国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跃升:一是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跃升;二是使我国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实现了民生水准的历史性跃升;三是使我国站到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了国际地位的历史性跃升;四是使我国初步完成农耕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实现了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跃升。实践的比较最有说服力。如果拿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就会更加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正确性;如果拿上世纪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就会更加确信这个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性。

    其次,要以厚重的理论底气坚定“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其内涵有着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共同特质:一是科学性特质,都体现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二是人民性特质,都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价值取向;三是时代性特质,都回应着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四是开放性特质,都充分吸纳借鉴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正因为有了这些共同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既充满着真理的魅力,又充溢着价值的魅力。

    第三,要以高远的政治底气坚定“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作为当代中国走向辉煌的法宝,必将书写更为精彩的“中国故事”,也必将愈益增强自身的巨大优势和威力。主要见之于:第一,它们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为根本目标指向,必将愈益增强政治感召力。第二,它们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着眼点,必将愈益增强社会凝聚力。第三,它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始终秉持的价值理想,必将愈益增强价值导向力。第四,它们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题中应有之义,必将愈益增强国际影响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 陶传友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对今后中国走什么路的郑重宣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道路自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搞清楚。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集中概括,这条道路,实质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框架内,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道路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统一、社会主义与时代特征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懂得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必须把这条道路的来历搞清楚。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开辟和逐步确立起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探索,先后走开了一条改革开放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科学发展之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实效性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实效性,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充分显现出来。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是风景这边独好;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始终处于领跑地位;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深深为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感到庆幸,深深为在这条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自豪。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民族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