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院校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事院校

国防科技大学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纪实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9-19

  古城长沙,岳麓山下。流过了九道弯的浏阳河汇入湘江,汇合处名曰“红军渡”。1927年,秋收起义队伍从这里渡江,因此得名。

    湘江之畔,毗邻“红军渡”的国防科技大学,开始了新的“渡江”征途。只不过,今天所渡的不是兵员战马、辎重粮草,而是军民共享的智力、技术、信息、资源……

    这是一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竞渡。“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飞腾—1000”CPU、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环形激光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一系列军民共用的核心关键技术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呈现出一幅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融合样本——

    “天河一号”:这条大河波浪宽

    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因为拥有“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而驰名中外,已成为天津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走进该中心近千平方米的机房,由140组机柜组成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整齐排列成13行,犹如列队受阅的士兵方阵,威武雄壮。

    当今世界,高性能计算已成为理论与试验之外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性能计算机越来越不可或缺。

    谈起“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总设计师杨学军院士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是我国最早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单位,在超级计算机研制方面相继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如何让这些技术尽快在超级计算机研制中开花结果,转化为生产力,造福国计民生,是国防科技大学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课题。

    出路在哪里?在于军民融合。2007年,“天河一号”研制列入“863”计划重大项目,从此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不久,国防科技大学与天津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和应用需求牵引下,2009年10月,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天河一号”落户天津后,围绕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布局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了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数据处理、动漫与影视超级渲染、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计与仿真、地理信息等5个大型应用平台,为300多家重点用户提供了超级计算服务。

    作为国防科技大学军地协同创新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融合样本,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这张城市名片,如今正在被成功复制。

    几乎就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投入使用的同时,“天河一号”落户长沙,目前已在气象预报、“数字湖南”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动漫制作、基础研究等领域推广应用。

    紧接着,今年3月26日,国防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府签署有关超级计算机研制与应用合作协议。两个月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揭牌,一套运算速度达340万亿次每秒的“天河一号”先导系统开通应用。广州,将是我国下一代具有更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的孕育基地。

    “天河一号”,这条大河波浪宽。它从湘江岸边的“红军渡”流向渤海之滨、南海之畔,报告着军民融合浪潮的潮汛……

    融合路径——

    良性循环:形成产学研链条

    “杀鸡也得用牛刀。”谈起与国防科技大学在风电项目上的合作,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陶伟文不无感慨地说。

    受制于新材料技术,湖南一度不能生产风电叶片,风电能源产业链不完整,而国防科技大学在先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方面实力雄厚。于是,湖南省政府和相关企业将突破大尺寸风电叶片关键技术的目光投向了国防科技大学。

    2007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姻”,联合研制大尺寸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不到两年时间,他们便成功研制出适合低风速风场的大功率风电叶片,在全国10余个省市30多个风场运行良好,并远销国外,产值逾1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600个。

    由此,国防科技大学走开了“产学研”这一融合路径。

    产学研是一个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链条。学校有技术优势,却苦于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不能进行市场化运作,而地方有资金和市场,却缺乏核心技术作支撑。只有在军民融合这个平台上,产学研链条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融合路径一经探明,成功案例纷至沓来——

    他们与株洲联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广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将复合材料用于我国轨道交通结构的轻量化研发,在城际列车和地铁列车上获得成功应用,去年产值达5亿元。

    他们与湖南源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固态存储工程研究中心和微电子研发中心,推进固态存储产品工程应用与产业化,产品迅速应用到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仅两年多时间,该公司固态存储产品产量在全球固态存储厂商中跃居第5位,一举改变我国固态硬盘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

    他们与长沙中联重科合作,利用在“北斗一号”自主导航定位领域地面关键设备研发中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开展用户机的批量生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关键设备的产业化,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与多家军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研制成功了10余款高性能微处理器芯片,打破了国际封锁,使我国装备拥有了“中国芯”……

    一项成果转化,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一个产品成功研发,提升了学科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有效带动了技术研究向深层次拓展。

    以此为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与多所地方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联合培养体系,促进了国防科技大学17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了一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高水平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近10年来,他们还为地方培养了5000多名高素质人才。

    融合模式——

    渡口效应:船家行人双受益

    2011年2月28日,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在北京启动建设。

    这一重大项目孕育10年,由北京控股集团投资、组织,国防科技大学负责核心技术攻关,国内航空、铁路、汽车等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17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其中,先后突破解决一系列工程化难题。

    对此,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总体设计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常文森深有感触:“地方提出需求,军队提供技术,军地协同创新,集智攻关。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渡口效应:船家行人双受益。”

    国防科技大学政委王建伟说:“紧贴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就能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更好地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经过多年实践,国防科技大学形成了“融入体系、自主创新、发挥优势、促进转化、积极稳妥、军地双赢”的军民融合指导思想,探索出“政府主导、学校研发、企业开发、利益共享”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十五”时期以来,该校以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先后申请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课题5000多项。

    ——建立军地协同创新合作机制。该校先后与天津滨海新区、湖南省、广州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使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与应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校承担的某重大项目研制,联合全国11家优势单位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进军民高新技术共享和相互转移。该校与航天、兵器、电子等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武器装备研制等重大科研项目,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在载人航天、卫星导航、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合作成果。

    ——服务国防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该校联合优势企业共同成立了高可信操作系统、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复杂环境光线信息技术等3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促进国防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麒麟”操作系统、风电叶片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或许,将来的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记住“红军渡”——

    这个位于浏阳河与湘江交汇处的渡口,将成为军民融合的崭新地理坐标,在科技强军和科技兴国的新时代,继续创造新的传奇!

    短评

    军民融合的成功范例

    百舸争流“红军渡”,这个比喻情深意长:当年,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人民军队南征北战如鱼得水;今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洪流中,军事科研之舟乘风破浪。国防科技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了军民融合的成功范例。

    胡主席指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自觉地把国防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既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又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是军地双赢之举、两全其美之事。

    随着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不断推进,这既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像国防科技大学那样着眼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必然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