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献身使命铸忠魂 追记空军航空兵某师装备部原副部长徐建平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8-04

  【人物简介】徐建平,江苏泰兴人,1962年10月出生,1981年9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技术6级,空军专业技术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被四总部评为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连续3年享受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被空军评为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学雷锋先进个人,是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作战部队技术骨干、“一级技术能手”、首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老徐又吐血了!”2月23日夜,刚从飞机排故现场回家的曾荡波接到了徐建平爱人的电话。“我马上到。”挂断电话,曾荡波来不及换衣服,穿着工作服直奔空军总医院。

  推开病房门,徐建平正躺在床上输液,脸上不见一点血色。见到曾荡波穿着工作服走过来,徐建平一下子有了精神,急忙问道:“你怎么穿工作服呢?飞机有什么事?”

  面对这位二十多年的战友,曾荡波深知徐建平刨根问底的脾气,赶紧解释说:“是飞机操作系统有点问题,已经处理好了。”

  “怎么弄的?操作系统什么问题啊?一定要注意啊,大修过来的飞机一定要把握好……”。此时的徐建平全然不知他的生命只剩下不到3天时间。

  那一夜,北京小雪。2月27日凌晨,当机场的战友们正在为飞机除去薄雪银装时,徐建平却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飞机,享年48岁。

  

强忍肝癌剧痛 带队赴国外执行新机改装任务



  徐建平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是一支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主要担负军事值班、人工增雨、抢险救灾等多种飞行任务,是一支重要的空中运输力量,使命责任极为重大。作为这个优秀群体的杰出代表,徐建平28年如一日,始终把“绝对忠诚、绝对可靠”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去年10月,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装备部副部长的徐建平,带队赴国外执行新机改装任务,期间突感腹部剧烈疼痛,疼得几乎无法进食和睡眠。为了不影响改装任务的顺利进行,他强忍病痛折磨,最终带领团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部考试,圆满完成了任务。然而,回国第二天,徐建平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当日被送进医院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在赴国外执行改装任务期间,一次私下交谈中,外方教员透露出真实想法,认为中方改装不好这么高端的装备,一句不经意的话,让向来不服输的徐建平顿时胀红了脸,他对同行的战友说:“不能让外国人小瞧咱们,更不能让他们看低了中国军人。首批改装,成败关系着国家荣辱与安危,大家宁可少睡点觉,多掉几斤肉,也要把新机搞懂弄通!”在后来56天的时间里,年近半百、从来没有维护过这种机型的徐建平全身心投入改装学习中,他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上床睡觉,一边强忍着病痛折磨,一边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他自己最终以总评93.5的高分名列第二,并带领中方改装人员获得维修证,赢得国外专家一片喝彩。

  今年2月中旬,由徐建平团队改装完成的某新型飞机在某机场腾空而起,标志着我航空兵部队运输保障能力再创新高。当飞机首飞成功安全着陆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病情危重的徐建平,因为这份成功是他用生命换来的。

  

飞行安全高于一切 任何隐患都不能跟着飞机上天



  机务人员一手托着国家的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作为担负重要任务部队的一名机务工作者,徐建平深知机务工作的重大责任和保证飞行安全的特殊意义。“飞行安全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影响飞行安全的事,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徐建平给自己也给机务人员定下了“铁律”。

  某年,该师一架飞机送国外大修,因为部分部附件寿命统计方式与外方不一致,对方提出必须更换相关机件,导致维修经费大量增加,大修时间也因此延长了6个月。这件事对徐建平触动很大:只有加快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才能让老旧装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他决定开发全新的飞机部附件数据库,将每架飞机的所有寿命件数据都录入计算机。

  然而,每架飞机有上千个履历本、好几万的数据采集量,加上多次串件,在队所有飞机的相关资料,要全部查清并输入数据库,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见大家面有难色,他说:“超寿机件关系着飞行安全,困难再大也要干。我们就要有点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决心把它干成、干好。”他和质控人员向团里立下“军令状”,全力以赴投入数据库建设。经过80多天的艰苦努力,硬是把摞在一起有10多米高的飞机部件资料数据录入计算机,最终实现了飞机部附件质量监控数字化管理,使检索周期由16小时缩短为3分钟,为后续机队的使用和大修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每次维护飞机,徐建平都要求机务人员认真检查每个部位,不放过任何疑点。他摸索的“厘米检查法”,对飞机的关键部位坚持一厘米、一厘米地检查,再小的问题都要追根溯源,不漏掉任何隐患苗头。有一次,一架飞机转训归队后,检查过程中有人向徐建平反映,发动机油滤中的金属屑比以往稍多了一些,虽然没有超出标准值,可徐建平仍盯住不放,组织机务人员对发动机传动系统进行了过细检查,发现了传动机匣里存在磨损的重大隐患,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空中重大险情。28年来,徐建平检查排除各类故障隐患累计千余起,为确保飞行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

  

甘做部队机务岗位一铆钉 拒绝国外航空公司高薪

 



  “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努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这是徐建平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誓言。这个信念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无论路途多么坎坷,他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忠贞不渝地把党的事业高高举过头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飞机公司尤其是外企公司薪水节节攀升,这对于同是干机务工作在部队拿着不高工资的军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1992年8月的一天,徐建平的爱人刘永红兴冲冲地对他说:“我们单位同事去国外某航空公司了,他在那里做管理。听说那儿很缺机械师,像你这样有工作经验的,去了每月就能拿3000多元,他让我劝你转业算了。”每月3000元,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徐建平的回答却很干脆:“我去那干嘛?不去,我就愿意在部队干。”刘永红急了,说:“在哪干不是干啊,那儿工资高,干嘛不去?”徐建平瞪了妻子一眼,说:“我不是给你说过吗,部队培养了我,这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理想。”刘永红还想追问,徐建平的倔劲上来了,“别再跟我提这茬儿,脱了军装,我就不是徐建平了”、“人活着不光是为了钱,我就愿意做部队机务岗位一铆钉!”在之后的几年里,那家公司的工资不断上涨,甚至过万,而且刘永红的同事也一再说,只要老徐过来,马上就可以工作。可是倔强的徐建平早已将这事儿忘了,他正在机务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

  当维护组长,徐建平是团里最年轻的“理论通”,维护的飞机堪称全团标杆;当中队长,他带领官兵保障安全飞行26618小时,更换发动机39台,创造了3天更换5台发动机的最高纪录,从未出现人为差错;担任团机务处主任时,正值某型运输机各种突发性、危险性故障明显增多,他顶着巨大安全压力,带领大家精心维护,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地落实安全责任,把所有故障隐患都排除在了地面。那段日子,他想的、做的甚至喜怒哀乐都是为了提高飞机维护质量,不到半年时间就瘦了10多斤,带领团队安全完成年均6000多小时的飞行保障任务,机务处连续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单位;任师装备部副部长后,他向民航学技术、学管理,为科学维修、精心维护飞机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他带领机务官兵圆满完成西南抗旱、玉树抗震、舟曲抗灾、世博会、亚运会等飞行保障任务,确保了每一架次飞行的万无一失,续写着该师连续59年重要任务飞行无安全事故的纪录。

  有人说,共和国的军人,肩膀的一头担着的是和平与幸福,另一头担着的是牺牲与奉献。28年来,徐建平用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作为一名机务工作者,徐建平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特殊使命和责任。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牺牲我个人的点滴幸福,能换来飞行的绝对安全,我无怨无悔。”

  曾与徐建平朝夕相处的机务官兵泪眼婆娑:“老徐把“‘精益求精’做到了“‘万无一失’的境界,把‘争创一流’ 做到了‘问题归零’的境界,他是我们业务上的‘主心骨’、心中的‘定盘星’。”

  如今,徐建平生前为之拼搏改装的新机已在祖国的蓝天翱翔,创下了从列装到形成战斗力最快的记录;他摸索的“厘米检查法”、创建的飞机机件质量监控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在全师机务维修系统推广;他的事迹被搬上空军专题事迹报告会的舞台,在部队官兵中广为传颂……

  徐建平走了吗?

  徐建平没有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