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记云南彝良抗震救灾部队的共产党员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9-11

   哪里有八一军徽,哪里就有党的光辉;哪里有绿色迷彩,哪里就有群众的安宁。

    在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云南彝良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战斗着1000多名共产党员。他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高举过头顶,时时处处当先锋、打头阵,激励和带动着广大官兵不畏艰险、连续奋战。

    大校军官:亲人病逝,仍坚守在一线

    “注意安全!车上人员全部下车,跑步通过落石区域,驾驶员单独驾驶车辆通过。”9月8日下午,余震再次发生。这时,由云南某预备役步兵师组成的一支救援队,正在彝良重灾区洛泽河镇进行转场救援。紧要关头,师长余阳果断指挥救援人员人车分离,安全通过这段险象环生的“生死通道”。

    部队继续向前行进了大约5公里后,手机信号恢复。余阳接到远在江苏南通的二哥打来的电话:“爸在今天下午2时30分去世了。一直打你电话,打不通,家里人都很着急。你在灾区还好吗?”

    没有人看出师长余阳的变化。晚饭,他吃得很少。饭后,他主持会议,总结一天的工作,部署下一步安排。

    夜里22时,母亲打来电话。余阳躲到帐篷外,悄悄和母亲说着心里的悲伤和歉疚。“其实,我很想回去送父亲最后一程……”但他明白,任务当前自己不能离开。面对父亲的离世,面对正处于极度悲伤中的母亲,他不知如何开口。

    和母亲通完话后,余阳的双眼红了。他说:“感谢母亲。刚才,我正不知道该如何求得她的理解。谁知母亲却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是军人,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务’。”

    据了解,成都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王登华,在到达救灾一线的第二天,就接到老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强忍悲痛,仍然战斗在救灾一线。

    普通士兵:副省长为他请功,向官兵鞠躬

    “我们要为彭建平请功!”9日上午,在成都军区组织召开的云南彝良抗震救灾军地协调会上,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激动地讲起驻滇某工兵团中士彭建平清理、运送3具遇难者遗体的感人事迹,并代表灾区人民向与会的部队领导深深鞠了一躬。

    地震发生当晚23时左右,彭建平随救援队连夜抵达灾区,挺进灾情最严重的彝良县洛泽河镇。在一处矿工居住的临时工棚里,他发现了一具遇难者遗体。由于天气闷热,遗体已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

    “我是党员,让我来!”彭建平一把将几名战友拦住,用矿泉水将遇难者身上的血迹清理干净,将遗体用白布包裹,抬上担架,和一名战友一起将遗体运往山下1公里外的救援车。

    山路崎岖,伸手不见五指,余震不断、滚石飞溅,令人心惊胆寒。为了让遇难者遗体能及时转移到山下,彭建平和战友加快了脚步。

    转移完第一具遇难者遗体后,彭建平和战友立即跟上救援队继续搜救。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彭建平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发现路边有一具遇难者遗体,两块磨盘大的石头分别压在其胸口和腿上。

    “不要怕,先挪开石头!”遗体被抬上担架后,彭建平仔细将散落在地上的遇难者衣服等物品和遗体放在一起,与战友抬起担架直奔山下。

    搜救还在继续。此刻,先后清理、运送了两具遇难者遗体的彭建平已是筋疲力尽。在一处废墟上,他又发现一具遗体被掩埋在砖石瓦砾中。靠近后,刺鼻的气味使彭建平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呕吐起来。

    经过短时间调整恢复,彭建平又和战友清理、运送了第三具遗体。

    护士妻子:鼓励医生丈夫,“我为你骄傲”

    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开设的野战医院中,有一对同为共产党员的年轻夫妻唐辉、郑天娥。

    丈夫唐辉是医院骨科专家,妻子郑天娥是耳鼻喉科护士长,他们的女儿只有3岁。老家在四川雅安的郑天娥和来自重庆的唐辉一样,都曾在汶川地震中遭遇过家园受损的阵痛,他们都想为灾区的人们做点什么。

    7日晚先后从昆明出发的夫妻俩,8日早晨在临时设立的野战医院匆匆见了一面。随后,郑天娥收到丈夫发来的短信:我跟随医疗小组进入震中,要出发了。

    原计划当天返回的医疗小组遭遇到险情。出发后不到20分钟就无路可走——山谷中崎岖的道路已经被飞滚的乱石阻塞。

    大家两三人结为一组,瞅准石块滚落的空当,小跑穿过。在这种情况下,大部队必须分散行动。

    听说伤势很重的乡亲被送到了更远处的角奎乡卫生所,医疗队决定过去查看情况。大家步行了整整3个小时,才走到伤员聚集的水泥厂附近。

    震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后来,信号全无。与丈夫失去联络的郑天娥同样一直忙碌,她一边护理伤员,一边挂念着丈夫。她希望丈夫救治更多的伤员,又希望丈夫立马返程,夫妻重逢……

    8日晚,丈夫唐辉好不容易打回一个断断续续的电话:“道路因塌方受阻,被困震中。”

    这一夜,郑天娥牵肠挂肚。

    9日13时,小分队终于回来了,两辆救护车驶入野战医院帐篷区,两名伤员被抬了下来。

    郑天娥挤到人群前。人下完了,车门关上了,车开走了,却不见丈夫唐辉的身影……

    郑天娥头脑一片空白,呼吸急促:“唐辉人呢?他怎么了?”

    小分队人员告诉郑天娥,唐辉主动请缨救治一名重伤员,现在仍被困在路上……

    郑天娥拿起手机,给丈夫发了一条短信:“我为你骄傲!”

    在坚守震区的日子里,同在一所野战医院的丈夫和妻子,面临的依旧是这样的牵挂与惦记。

    救援勇士:浑身尘土,身后飘扬鲜红的党旗

    地震发生时,回家休假的武警云南省总队彝良县中队中队长杨建平刚进家门。突然,一阵天旋地转的震感使他敏锐意识到:地震了,必须第一时间返回部队!

    未婚妻还没回过神来,杨建平已经夺门而出:“我得走了,新房装修的事你看着办!”杨建平沿途3次换乘车辆,又徒步急行军,终于与队伍会合。

    此刻,他的搭档、彝良县中队指导员李涛已经在开裂的营房里收拢人员,号令掷地有声:“机动人员,准备救援!”

    中队10余名党员挺身而出。有党员骨干在,这支队伍迅速从最初的惊慌回归冷静沉着。换装、拿工具,一支精干的救援队整装待发。

    这支仅10多人的救援队伍,成为彝良灾区中第一批展开救援的官兵。在受灾严重的毛坪乡,现场群众告诉官兵,一处受灾房屋中有3名群众被埋压。救援行动立即展开,经过两个多小时生死营救,官兵们用带血的双手将3名受困群众成功救出。

    救援最为紧张的“黄金72小时”里,该中队官兵救助伤员26人,抢运物资200余件,转移群众上百人。

    10日中午,记者终于见到这些首批挺进重灾区的勇士。浑身尘土的他们,静静地躺在地上休息。在他们身后,是刚刚搭建的安置帐篷。不远处,一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

    (本报云南彝良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