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英雄魂 赤子心:追记“航空报国英模”罗阳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2-06

新华社沈阳12月5日电题:英雄魂 赤子心——追记“航空报国英模”罗阳

  站在舰岛上,波光潋滟处,他向着航母平台上那架朝霞中的歼-15,投下最后深情的一瞥……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仅仅十多个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

  国之栋梁,如星陨落。

  蓝天碧海中,“辽宁舰”鸣笛为英雄送行……

  忠诚——他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祖国航空事业,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给自己留下

  谁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长度中,这是罗阳最后的人生刻度:

  11月9日,在完成重点工程任务后,罗阳随即飞珠海参加航展。

  11月17日20时10分,飞回沈阳;24时40分连夜赶到舰载机某基地。

  11月18日8时,乘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

  谁又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旅程中,“辽宁舰”是罗阳的最后一站:

  在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军记忆里,登上航母,罗阳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舰载机飞行训练,发动机轰鸣声震得人心脏发颤,但他近距离观察,生怕漏过飞行的每个细节;他挨个走进机库、武器库、锅炉房,观察、询问、记录,随身带的小本子写得密密麻麻。

  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在飞机已完成研制工作并移交试飞中心之后,罗阳原本不必上舰。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产品,就像母亲牵挂孩子。

  成功起降是舰载机发展的第一步,罗阳想要通过自己零距离的现场感受,为后续的飞机调试、定型、批量生产积累经验……

  11月25日,上午9时许。从凯旋的“辽宁舰”上下来,罗阳连与大家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一到宾馆,他只说胸口疼,睡一觉应该就好。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却有一种不祥预感,紧急叫车向医院奔去。

  几公里的路程,第一次让谢根华感到漫长。望着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罗阳,谢根华心里一阵疼痛:“这都是累的啊!”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罗阳,高考志愿全是军工类。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大学生,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里,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很快成为班里多门功课满分的优秀生。

  航空报国,成为罗阳坚定的信念,至死不渝!

  罗阳担任沈飞总经理5年,沈飞实现5个型号首飞。他们每年为客户交付的战机从最少时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5年中,沈飞的产值从49亿元上升至123亿元……

  罗阳把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他的飞机,给自己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留下。

  在离医院不到100米距离时,罗阳短暂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心肌梗塞抢救有效时间只有前30分钟。而这30分钟,罗阳只呼出一口长气,此后两个多小时的抢救中,他那颗大面积梗死的疲惫心脏,再也没能在监护仪上画出一道颤波。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领导赶到了,海军领导赶到了,妻子王希利赶到了……

  “罗阳,你太累了。”妻子一声悲啼,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车灯开启,为英雄照亮回家的路……

  忠贞——他用生命托举起航空报国的梦想,矢志不渝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这不是30年前英雄梦想的第一个起点吗?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1982年夏天,罗阳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员。

  今天动辄年产数十架战机的沈飞,在1985年前后全年任务只有4架。沈飞副总经理、当年与罗阳一起从北航分配至沈阳的祁建新回忆说,要养活两万多职工,公司不得不全厂做民品,从汽车、洗衣机到铝合金门窗、蒸锅,啥都干过。

  留下来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肯定是最执著的。

  从九十年代中期起,中国国防工业再次腾飞,罗阳从设计员走上领导岗位,又从设计所走进了沈飞公司。

  那时罗阳年轻的笑声犹在耳边,今天他英年陨落的噩耗让歼-15的总设计师孙聪泪流满面。

  “辽宁舰”上的一幕,又在眼前——

  11月23日,取名“飞鲨”的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蓝天碧海间,罗阳兴奋地与同伴击掌相庆。

  是夜,罗阳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在舰上庆祝,而是拉着孙聪坐在航母的旋梯上谈起了下一步规划:如何将舰载机在航母上试飞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应用到沈飞日常生产中……

  “生命中最后一夜,罗阳想的依然是国防事业、航空事业的发展。”孙聪有些哽咽……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那不是近10年中,英雄梦想飞向蓝天、走向深海的地方?

  沈飞公司张开双臂,拥抱她的英雄凯旋!

  办公室的灯光亮着。办公室副主任吕殿凯翻遍资料库,为找不到一张罗阳像样的遗照而失声痛哭。

  罗阳生性低调,偌大一个沈飞公司,只有他在生产现场的一些镜头。

  罗阳走了,吕殿凯只好请人从某个庆典的留影上截下一张遗照。

  在工作压力面前,罗阳经常说的是:“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必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性能可与世界现役主力舰载战斗机媲美的“飞鲨”,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先在研究所设计、后进沈飞制造,是沿承了几十年的老规矩。既懂设计又懂生产的罗阳,却把两个单位的研制人员整合为一个“飞鲨”团队,联合设计,联合制造。

  “设计之初,沈飞的工艺人员就进入设计团队。这种全新的组织模式,让飞机研制效率提高了40%左右。”孙聪回忆说。

  多个型号首飞、歼-15成功着舰……这本该是沈飞历史上成果丰硕的一年!播种、浇灌的人却没有机会品尝胜利果实了。

  忠魂——他心中满是家国之情,唯独没有留下安放自己的空间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那不是79岁的老母亲窗前等待儿子归来的灯光吗?!

  7年前,父亲走了。平日里,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干休所探望老母。于是母亲习惯每天在窗前为儿子留一盏灯。

  劳累一天的罗阳,喜欢靠在母亲的床头,和老人聊天。

  母亲常常说,国家培养了你,你应该为国做更多的事。

  或许是母子的心灵感应,25日的那个下午,老母亲感觉到心里不安,不停往儿子家打电话,总是无人接听。老人更加不安了。

  她不知道,此时,儿子的灵车已悄悄来到她的窗下,最后一次来看母亲……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母亲窗前的灯光照着儿子远去的背影……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那不是住了14年的家吗?

  17天没回家了,今天却以这样的方式回来了。

  只要不出差,罗阳基本每晚十点多钟下班。妻子体谅丈夫:他的事业,贯穿到他的全部,包括家庭生活。

  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罗阳每次回来都在后半夜。妻子心疼地说,这样身体能吃得消吗?

  罗阳说,我还回来睡一觉呢。工人们都在车间里住,有的累得直打晃,还在那儿坚持呢。

  妻子无语。

  “恪尽职守”就是他们的宿命,王希利懂得。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也有支撑不住的时候。

  罗阳不知道,当他在舰上每天承受着歼-15巨大轰鸣声冲击的时候,妻子也在为他背负着过重的家庭负担。王希利的老母亲病重住院,她忙完单位忙家里,疲惫不堪。

  24日16时15分,正要出门的王希利被电话铃声从门口叫了回来,拿起话筒,听到丈夫惊喜的声音:“你在家,太好了。”

  关于歼-15,王希利在电视上知道一些,她脱口问道:“怎么样?”

  “非常好,特别好,非常高兴。”罗阳兴奋得像孩子一样。

  那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了。王希利被丈夫感染了,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多给女儿打电话啊!”这是罗阳对妻子最后的交代。

  放下电话,王希利泪如泉涌。

  以罗阳为优秀代表的航空人,他们赤胆忠心,侠骨柔情。他们以汗水甚至生命,诠释着“恪尽职守”的信仰,以默默无闻、甘于奉献,铸就“中国崛起”的脊梁。

  尾声——为英雄壮行

  11月29日清晨,一场冬雪过后,天气晴好。

  沈阳街头,寒风里笼罩着哀伤。

  在这样的冬日,罗阳要与我们分别了。

  今天是“罗阳日”——

  在车间,工人们打出“请罗总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竟的事业!”的条幅。白色的小花佩在胸前,肃穆中,每个人都在坚守岗位。

  在街头,市民们在树上扎起白花寄哀思。

  在网上,人们设起灵堂,点起蜡烛,献上一瓣馨香。

  ……

  与罗阳追悼会所在的回龙岗革命公墓一墙之隔,就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63年前,人民空军第一次亮相在朝鲜战场。孟进、孙生禄等志愿军飞行员血染长空。

  不一样的时空,却有着同一种慷慨赴死的悲壮,深怀同一种民族自立自强的梦想。

  罗阳走了,不是孤独启程,有“飞鲨”为他和他未竟的梦想护航。

  人们坚信,罗阳的梦想不会停止,将继续从这里起飞,迎向更广袤的海天深处。(记者赵承、王振宏、白瑞雪、王炳坤、林晖、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