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一心为民献赤诚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6-23

    为民与为名,一字之差,内容迥异;同为奋斗,境界不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武部部长刘亚发用拼搏奉献精神,诠释着为民的内涵:动真情,苦干讲科学,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地球之癌”开战,治沙蓄水,造福一方百姓,惠及子孙后代,在民族地区树立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牧民们视他为亲人,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奋战“九秃梁”,筑起绿色屏障

    2008年3月,刘亚发调任东胜区人武部部长,兼任区委常委。

    上任前,当年同在杭锦旗人武部一起植树治沙的军分区政委王中强找刘亚发谈话时,向他提示了两件事:一是东胜区沙漠化严重,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改变武装工作的落后局面。

    武装工作怎样才能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刘亚发与人武部的同志走乡镇、访农户,攀沙丘、踏沟壑。实地考察使他思路渐渐明晰:鄂尔多斯是资源大市,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人武部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既替党委政府分忧,又为当地人民造福。

    经过积极请战,东胜区将罕台镇以南9公里的“九秃梁”5万亩荒山规划为“国防林”。刘亚发立下军令状:3到5年,定将“九秃梁”变成“宝贝沟”!

    “九秃梁”由9道光秃秃的山梁组成,其砒砂岩地质俗称“地球之癌”,寸草不生,植树难度大。当地老百姓有句谚语:“一年种,二年黄,三年进灶膛。”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年秋天,刘亚发带领7名干部、13名职工开赴“九秃梁”,打响了挖树坑的突击战。

    “九秃梁”上,10多厘米的土层下面,是坚硬的砒砂岩,一锹下去一道白印,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只好用钎凿锤砸,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挖15个小树坑,几天下来,大家满手血泡、虎口震裂,进展缓慢。

    “如果能有一种机械代替手工挖坑,该有多好啊!”劳累一天的刘亚发躺在帐篷里自言自语。第二天,他托人四处打听,得知包头一家机械厂生产钻坑机,便带着后勤科长连夜赶去考察。当他看到梦寐以求的钻坑机时,连呼“太好了!”“太好了!”

    望着兴奋不已的刘亚发,后勤科长提醒说:“部长,机械是好,可咱没有钱买!”

    赶回工地,刘亚发集合干部职工恳切地说:“希望同志们支持一把,先筹资把机械买回来,我代表人武部打欠条,等有了钱一定还给大家……”

    干部职工被刘亚发真诚、执著所感动,当天就筹集资金70余万元,很快从包头买回1台挖掘机、2台拖拉机、3台运水车和4台钻坑机。

    沉寂多年的“九秃梁”一下子热闹起来:秃岭丘岗上,钻坑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沟壑间,人武部干部职工一身迷彩忙碌穿梭。饿了,避开风沙啃馒头;累了,就喊着“要让风沙低下头,不怕身上掉块肉”的口号相互鼓劲……

    钻坑机提高了挖坑速度,也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可是,厂家配套钻头硬度不够,机械臂稳定性差,遇到岩石层只空钻不进尺。刘亚发趴在钻坑机旁反复琢磨,请来技术专家研究改进方案。他们将钻头换成更加坚硬的黑金钢,加装齿状的扩孔叶轮,改进力臂提高钻具的稳定性。随着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钻坑机的“胃口”大增。人武部职工王利军熟练地操作操纵杆,钻头在预定地点落下,砂石飞扬,很快,一个直径0.7米、深1米的树坑完成,随即转移到下一个坑位。地质条件好时,1台机器每天可钻1000多个树坑。

    听说人武部植树用机械挖坑,区政府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局长来到“九秃梁”一探究竟。当了解到刘亚发像民工队长一样,领着干部职工吃住在山上,3个月挖了10万多个树坑,便当场拍板解决经费,让刘亚发还清欠款。

    刘亚发本着两季植树四季准备的原则,在植树季节组织基干民兵突击栽种,其余时间挖坑和育苗为下一个植树季节做准备。3年下来,他们采取“种一片、活一片、交一片”的办法,共种植松树80余万株、灌木7000多亩,播撒优质牧草种子1.3万余亩,共绿化荒山3万余亩,不仅为东胜区打造出一道稳固的绿色屏障,更创造了鄂尔多斯植树史上的奇迹。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刘亚发带领人武部投身生态建设已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放眼“国防林”的四周,“公仆林”“爱心林”“夫妻林”如雨后春笋……

    鄂尔多斯高原的生态环境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创造蓄水新模式,百姓告别用水难

    在以砒砂岩为主的鄂尔多斯高原植树,最大的挑战就是苗木的成活率。

    刘亚发专门请教林业专家,选择了最适合当地生长的针叶树种,针对砒砂岩地含土量少、营养成分低,先后探索出“换土植树”“覆膜保水”“树苗点滴”“根部保水”等办法,使树木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随着“国防林”面积的日益扩大,绿化用水的矛盾凸显。根据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第一年栽种的树苗必须浇足4次水。为此,人武部动用5台运水车每天不停地拉水浇树。

    更让刘亚发揪心的是,鄂尔多斯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城市生活用水主要依赖引入黄河水。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项目相继上马,人民生活、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等多行业、多项目“九龙争水”。

    黄河水引多了下游就要断流;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有限,今天开采了,未来子孙用什么!

    “绝不能与驻地的生产生活争水!”刘亚发开始寻找突破缺水地区用水“瓶颈”的对策。

    一天中午,干燥的“九秃梁”上空终于响起几声闷雷,紧接着乌云密布,一场“喜雨”随风而至。高原雨来得急去得快,正在组织浇树的刘亚发见哗哗的雨水顺着山坡流走了,他茅塞顿开:“这不正是天然的可用水资源吗!”

    通过互联网搜索节水的信息,刘亚发把目光定格在全国妇联发起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上。他专程到甘肃、宁夏等地考察节水设施,请教了多位节水专家。回到东胜后,他一连几天就在“九秃梁”上转悠,一个大胆的设想终于形成:“接住天上水,拦截地表水,保护地下水,水不下山,土不出川。”

    经过论证,他们采取“随坡就势、遇梁开沟、遇沟架桥、点线连片”的方法,在沟壑纵横的丘陵,沿等高线挖掘修筑闭合深度适宜的导水渠,经过柴草、泥沙二级过滤后,经暗管引入全封闭式储水窖,并取名“聚源截水工程”。首期选择面积为500亩3座山头进行试验,挖掘修筑导水渠15000多米,修建存储量为4000立方米的储水窖一个。集储雨水的实验取得成功。

    “聚源截水工程”很快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时任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王学丰带着区委班子成员现场观摩,感慨地说:“人武部为东胜的生态环境保护立了大功,我们要全力支持他们搞建设。”

    “聚源截水工程”,不仅为植树造林蓄积了雨水,而且避免了雨水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各地领导到这里现场观摩,大家认为,刘亚发的做法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聚源截水工程”初战告捷,刘亚发乘势而上。他发现,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周边原有的几条小河相继断流,便请来水务局长沿河道考察。经勘察发现几处峡谷的交汇处,蕴藏着沙地渗水水源。随后,他又多方协调征得一片低洼河床,建起了1个占地面积10亩、水深2.5米的截伏流水库,不到6个月就蓄水1.8万余吨,为周边58户农牧民免费提供人畜用水,5家绿化公司从此告别了买水困境。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放眼截伏流水库四周,一台台喷有“绿化公司”标识的浇水车鱼贯而至,一家绿化公司的陈师傅兴奋地说:“过去,我们都是到30公里以外买水浇树,刘部长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3年来,挖坑种树、建截水工程、修水库,为了最大限度节省开支,土方作业全部由人武部干部职工承担。

    “聚源截水工程”施工,需从砖厂拉砖砌建导水沟。车辆进不去的地方,全靠人背肩扛。那时,刘亚发和政委秦挨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干部职工一道背砖砌渠,每次背砖24块40多公斤,一天60多趟,平均每天负重行程30多公里。为了这项工程,刘亚发两次晕倒在工地,还落下了严重的腰椎病。

    分管农林牧水的副区长李冬算了一笔账:“人武部建设的生态工程仅造价就值两个亿,现有的苗木价值可达5个亿,但他们的艰辛付出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锻造应急“铁拳”,保一方平安

    民兵外出还要向人武部请假,你相信吗?

    6月初的一天,人武部副部长郑永光就收到了园林局职工、民兵应急分队队员李国强发来的请假短信。李国强受单位派遣,到60公里外的达拉特旗出差,时间2天。郑永光拿出民兵应急分队花名册,对其离队、归队时间进行详细登记。

    在东胜区人武部,应急分队的民兵只要离开东胜区必须向人武部请假备案,各类应急分队人员必须保持80%的在位率,这是刘亚发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创建的一种民兵应急力量常态化管理模式。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刘亚发敏锐地意识到,东胜大型矿厂多、处在地震断裂带、又濒临黄河,防震防汛防火、矿难救援等任务将成为常态化,只有建设一支过硬的民兵应急队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方能敢于担当、不辱使命。

    这几年,他们按照“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要求,在镇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了40人的民兵应急排,依托环卫局、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建立了一支由人武部直接指挥的120人的民兵应急连。把民兵编组单位向交通、电业、城建等行政机关转移,向万正、鄂绒集团等民营企业拓展,精编基干民兵2800人。组建了防凌防汛、草原防火、矿难救援、抗震救灾等10余支民兵专业技术分队,配套了救生衣、生命探测仪、钢筋速断器、侦毒和灭火等相关器材,购置了野战炊事车、多功能应急指挥车,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亚发先后20余次带领民兵应急分队执行应急任务,为牧区百姓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清明假期,铜川镇一处山林发生山火,刘亚发迅速组织应急分队百余人携带灭火器材,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展开救援。2个小时后,消防队闻讯赶来,大火已基本扑灭。

    “一次次出色的行动充分证明,人武部在关键时刻是一支过得硬的队伍,让人放心、值得信赖。”蒙古族副区长千慧芬多次为刘亚发和人武部竖起大拇指。

    靠作为赢得信赖。刘亚发被北京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二等功,今年4月北京军区又给东胜区人武部记集体二等功。东胜区委、区政府对武装工作更是大力支持,划拨建设用地,为人武部新建了集办公、民兵训练、装备器材库室于一体的综合楼;推平两座山,填平一道沟,建成了占地万余平方米的民兵训练靶场。3年来,东胜区人武部基本建设和多项工作,在内蒙古军区评比中名列前茅。

    一心为人民干实事,刘亚发在东胜区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丰碑,人武部也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刘亚发,以对党和人民的一腔赤诚,赢得了鄂尔多斯人民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