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硬骨头六连”:如何让“招牌”成为“王牌”?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9-22

 六连被选为战斗突击队后,官兵进行战前誓师。特约通讯员李定奖 

    一场冷雨,使原本酷热难耐的皖东山区一日入秋。南京军区一场实兵实弹对抗演习即将在这里打响。

    记者驱车穿密林、越沟壑,前往野营村探访“红军”尖刀——“硬骨头六连”。不料密林中突然蹿出两名全副武装的哨兵截住去路:“口令!”

    “一看就知道六连营地到了!”哨兵那警惕的眼神、严格的盘查让记者对他们多了一份敬重。据说,去年演习就有冒充记者采访到“敌”营地搞侦察的情况,大战在即,他们怎能掉以轻心?

    进入六连宿营地,一顶顶迷彩帐篷坐落在山坡密林间,迎面首先看到的是学习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活动展板,简洁、新颖、实用,又便于携带。指导员郝力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有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他感慨地说:“学好用好讲话精神,无论对于建连育人还是搞好眼下这场演习都非常重要。”

    帐篷里的沙盘告诉我们,这是连队作战室,挂在窗户两侧的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的荣誉锦旗,彰显着这个连队不平凡的历史。就在这帐篷里,记者和这群不平凡的官兵开始了一场关于成长的对话。

    初见连史馆解说员张敬国,这位来自山东的上等兵长得一表人才,入伍前是名大专毕业生。

    “当兵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敬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记者讲了个故事。那是两年前,他大学毕业在一家保险公司实习,谁料3个月竟没跑到一张保险单,老板的冷眼和同事的嘲讽让他一下没了自信。

    “那现在呢?”

    “现在他很阳光很自信,每回唱连歌、喊番号就数他的嗓子最亮!”一旁的几个战友直夸张敬国不光解说员当得好,而且训练刻苦。问起这变化的由来,这位“小山东”动情了:“每次解说连史,当讲到连队当年在残酷的战斗中从140人打剩到只有13人却毫不退缩时,我心中就会一颤:先辈连死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挫折!”

    确实,英雄部队的红色基因,赋予这些士兵特有的顽强与坚韧。交谈中,张敬国嘴边一直挂着两名六连老兵。一个是老炊事班长鲁立明,退伍后摆过地摊、睡过地铺,最紧巴时身上只剩5元钱,但经过打拼,如今在杭州经营的生煎包连锁店红红火火。另一个是“研二”入伍的李翔,退伍继续读研究生,毕业后凭借良好的素质,如今已考取公务员到国家部委工作。

    “假如今年退伍,你有什么打算?”

    “我也准备报考公务员,听说录取比例很低,但我不怕,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加上军营带给我的成长经历,即使考不上,我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张敬国的自信犹如一团火焰,照得人心中暖暖的。

    他说完自己的成长,又说连队的变化,战士们格外地兴奋,七嘴八舌如数家珍——

    首先是连队的装备不断更新,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武器种类越来越多,论作战能力,如今一个班胜过几年前的一个排。

    “最大的变化是观念的变化。”一班长任斌告诉记者,如今“六连人”不再单纯以米数、环数、秒数比高低,而更注重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去年,全连90%以上官兵考取专业一级,6人达到特级,14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连队不仅拥有14名大学生士兵,其他战士也陆续实现了学历升级。

    “的确如此。”说起观念的变化,指导员郝力坦言,连队干部心里想得最多的不再只是大项任务的完成,还有怎样育人、怎样为战士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我经常问自己:战士当兵两年,连队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能不能带给他们打拼的本领?能不能让他们真正感到当兵一阵子,受益一辈子?”

    “有变,也有始终没变的。”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

    比如,连队的精气神没有变。这次到生疏地域参加对抗演习,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周内搬了3次宿营地,3次负重80斤参加8公里武装越野考核,全连无1人掉队,无1人违规,无1件物品丢失。

    过硬的作风没有变。军长来团里和大家研究作战问题,结束走出门,看到哨兵仍像进门时见到的那样,身姿挺拔、精神抖擞,而背上竟然结起了蜘蛛网。军长脱口而出:“一看就是六连的兵。”一问,果不其然。

    官兵友爱的好传统没有变。记者在一班帐篷里掀开战士的地铺,发现每张铺下面都有一张床板。战士们说,防潮效果很好。可后来,记者意外发现,连队干部的地铺下面都没有床板,一问才知,因协同训练兄弟单位来了几名战士,六连战士主动把自己的床板腾了出来。连队干部知道后,又把他们的床板让给了战士。

    说起官兵友爱,下士班长李再祥的感受更深。父亲患脑癌,一年做了两次手术,病情越来越重,家中欠下一大笔债,李再祥很苦恼,却并没有感到无助。团政委汤炜在网上留言鼓励他:“当不幸降临,与其哀叹不如振作,何况不是你一个人在承受,即使哭也不会是你一个人。”战友们以各种方式关心他、帮助他,就连给父亲做手术的决心也是指导员帮他定下的。

    “官兵情、战友爱不仅给了我温暖,也让我学会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成长。”李再祥说到这里眼睛湿湿的。如今,李再祥已成为硬六连“新十六勇士”中的一员。听说前几天李再祥的妈妈给连队指导员打电话,嘱咐别把他父亲病情加重的消息告诉他,让他集中精力参加演习,并说“我了解儿子,在部队他惦记自己的爸爸,可真要回到家,他又会整天牵挂自己的兵,也难怪,他毕竟是‘军中之母’啊!”

    “当然,不变的还有连队官兵的危机意识。”郝力告诉记者,连队一直有个“接风洗尘”的传统,对每名调入3个月或调出的党员、干部展开直言不讳的批评,给予善意提醒。在这基础上,如今又创立了“立功揭短会”,发动大家揭连队的短、揭战斗力建设的短、揭官兵成长进步的短,目的就是面对鲜花和荣誉,让大家不要骄傲,不要浮躁。

    “站在六连看六连,进步不小;跳出六连看六连,差距不少。”郝力告诉记者,连队党支部不仅提出要远学红九连、好八连等先进连队,而且提出“硬六连要学硬六连”的口号,就是要让官兵始终保持硬六连的魂,不降低硬六连的建设标准,在保持忧患意识中不断成长。

    在帐篷里和战士们一起吃晚饭时,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眼下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坐在一旁的李再祥不假思索地回答:“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为连队出征了,我憋着一股劲,希望这场对抗演习一定要打赢,让硬六连这块‘招牌’真正成为打赢的‘王牌’!”

    让“招牌”成为“王牌”,这一定也是所有六连人的心声。

    (解放军报安徽三界9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