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进入蓝方前沿阵地,一条标语格外醒目:不苦不累不珍贵,敢抗敢拼真男儿。几经打听,这是三营战士刘青松琢磨出来的。看得出,置身激烈、残酷的对抗环境,官兵们也在思考诸如“苦累、价值、幸福”之类的问题。
生存环境如此艰苦恶劣,他们能感受到幸福吗?记者来到二营,决定夜宿帐篷村探个究竟。不曾想,赶上了他们的“我与对抗演习故事会”,今天的讲述人是五连士官曾剑兵。小伙子来自江西瑞金,入伍已有5个年头。
“当时,连长给我的任务是坚守2号阵地45分钟,没想到我从早上8时打到10时05分。”
“有一次,眼看‘敌人’围上来,我带领两个班驾车就冲了过去。对方足有400多人,显然是个主攻营。这样边打边抗,双方陷入僵持,虽然后来裁决我们大多‘阵亡’,可硬是把‘敌人’拖了20多分钟。一想,真的值了!”
“还有一次,前方三角堡发现可疑踪迹,我驾车冲过去。刚跳下车,眼前突然射来一道道强光,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群手拿相机、肩扛摄像机的记者在抓拍。后来,我从《解放军画报》上看到了记者为我抓拍的照片,集团军还把这张照片做成了战斗海报。身边战友们都羡慕地说,‘你小子现在可成名人了’!”
记者无意中抬头一看,只见战士们个个全神贯注,听得入了迷。
故事会像一根红线,把官兵们记忆中的珍珠串了起来;又像一次授勋,把一枚枚无形的勋章挂在了这些勇士的胸前。在我们这些“战地记者”看来,它更像一次有效的战前动员,把英勇、顽强、智慧、血性等“关键词”植入战士的心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战斗精神锤炼,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练活了:为谁对抗、如何作战、值不值得,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问题。
聊着记着,记者突然打了一个寒颤,抬头一看,天已擦黑。中午还能穿短袖的天气,转眼间降了温。
“这不算什么!”五连指导员刘春介绍,哨兵晚上执勤,穿上绒衣绒裤,外面还要裹件大衣。
就在前天,潜伏的蓝方哨兵生擒了两名红方侦察兵,旅领导当场宣布为两名哨兵各记三等功一次。现在想来,那两名哨兵长时间潜伏、等待,要挨过多少寒冷和孤独啊!
突然,一阵喧闹声传来。记者走出帐篷村一看,原来简易三角锥制作比赛正在六连火热进行,这些三角锥都要作为简易障碍迟滞红方进攻。到其他几个连队一转,发现有的正在制作反机降障碍。
二营教导员曾小林问记者:“你知道现在阵地上战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谁也不会想到,竟然是蛇皮袋。一场对抗下来,就要用坏很多。
也难怪,这几年,“蓝军”多是小草绽绿时进山,大雪纷飞时下山。很多战士天不亮便扛着锹镐和蛇皮袋出发,到阵地构筑工事,夜幕降临时返回。工事构筑,大多依靠机械,机械难到达的地方便全靠人力了。
一位来自农村的士兵说,有了对抗演习的经历,就算以后打工再累再辛苦,也没什么迈不过的“坎”。一位来自城市的士兵则说,能像老班长那样在演兵场露一手,也不枉穿一回军装。
大学生士兵、副班长颜智博说:“对抗演习不知不觉间让人长大,去年我还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跟在老兵屁股后面打转,今年就大不一样啦。连长前几天在大会上表扬我,夸我是连队的‘小钢炮’哩。”
青春的痕迹汇入集体洪流,也许显得渺小,但也只有这样,浩浩荡荡的洪流才难以阻挡。在这洪流中,钢铁般的意志是军人最锐利的武器。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锤炼战斗精神的方法有很多,怎样让官兵自我认同、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却是一个关键因素。那条“不苦不累不珍贵”的标语给人以启示: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有了切身体会,不但会接受这种信念,还会找到个性化的表现形式。
(解放军报安徽三界9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