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初冬豫南,寒天里忽而飘雨,忽而飞雪。桐柏山下,济南军区某炮兵旅军事训练一级旅考核如期举行。
这天下午,转场进入待击阵地的四营官兵小憩。倚着帐篷,记者见一些战士掏出一本随身携带的“口袋书”在翻看。
绿色封皮,巴掌大小,书名是《士兵法规必读》。打开一看,内容分政治工作、军事训练、战备管理等7个方面,共148条。
这,就是该旅战士人手一册的“148条军规”。扉页前言写道:这本“口袋书”是按照“精通本职、牢记常用、熟悉相关、掌握一般”的原则,2006年始编,供士兵日常学习背记。现在战士手里拿的这本“口袋书”,已是修订的第三版。
一问“军规148条”: 好管好带的兵从哪里来——
是从军规里“炼”出来的
“148条军规”是怎么来的?官兵们说,这要先从“3331”说起。
“3331”是啥?十二连班长杨伟说,是旅里过去的“土规定”,早操前要求官兵“3分钟起床,3分钟上厕所,3分钟喊口号,1分钟集合”。
“全连百十号人,哪能3分钟上厕所‘方便’完?”杨伟笑着说:那时战士们议论说,两眼一睁心情糟,提着裤子集合,带着怨气喊号子。
“起床到集合不是10分钟吗?怎么出了个‘3331’?”记者问。
“你注意算,‘3331’加起来正好也是10分钟。问题在于,把这10分钟强制性地‘切割’之后,原本正常的秩序就变得不正常了。”时任炮兵旅政委的李明举介绍说:“正像真理往前再走一步就容易变成谬误一样,落实条令条例随意拔高也容易陷入误区。”
“你说‘3331’是误区,可为什么它能误导好多年呢?”记者追问。
“因为‘3331’背后是更大的误区。那时,带兵管部队越严越是高标准、越严越是爱的观念很有市场。所以有些出格离谱的事,被认为是严字当头,不仅得不到制止,有时还得到欣赏。其中,‘3331’就是一例。”李明举答道。
“那么,靠‘148条’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记者的反问。
李明举回答:这曾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因为一些类似“3331”的“土规定”,大多来于出了问题后的整改措施。于是我们下功夫干了一件事,把近年来本单位的和上级通报的事故和案件,对照法规和制度一个一个过,这样一番比对发现了共性、找到了规律,然后梳理出了每个战士日常遇到的、必须知道的、应该落实的法规和制度148条。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知法懂法的兵,没有不好带的;发生问题的事,大多不按法规办。过硬的兵,过硬的部队,都是老老实实按法规制度办事的。这就是‘148条军规’出台的原因。”李明举告诉记者。
夜阑人静,记者研读“148条”发现:每一条都来自军委总部和上级颁布的法规制度,没有一句话是他们的“原创”。连队干部告诉记者,每当“双争”评比、立功受奖、选晋士官,考“148条”是必过的一关。所以,这个旅的每一个士兵,从走进营门那天起就开始背记“148条”。
“这里的兵好管好带!”后调入该旅的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
记者追问其中的奥妙,得到的回答是:这些好管好带的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148条军规”炼出来的!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148条军规”一天天入耳入脑,一个士兵的行为,就有了正确的规范。
二问“军规148条”:好使管用的本事从哪里来——
让军规融入官兵的血液
这天,记者和基层官兵座谈时发现:官兵身上的“口袋书”并非仅是“148条军规”。
十连无线班长谭龙飞,拿出了一本《士兵法规必读》。接着,教导员丁东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本《分队军官法规必读》,共217页365条。陪同采访的旅政治部副主任吴树华,竟也从迷彩服口袋里掏出了一本《首长机关法规必读》,共98页200条。
一色的绿色封皮,一样的口袋书!记者风趣地说:“看来,‘军规148条’的‘兄弟姐妹’还真不少。”
吴树华接过话茬说:“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不单是哪一类人,哪一部门或哪个领域的事,必须覆盖全旅每名官兵、每项工作、每个角落,因此我们借鉴‘148条军规’的成功经验,汇编了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学习掌握需要的系列‘口袋书’。”
“军规148条”的“兄弟姐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在炮兵旅大开眼界:
——都说实弹射击风险高,他们按照《分队军官法规必读》中摘编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严格执行,几年来官兵人人参训、装备轮番操作、险难训练课目一个不漏,事故一个没有。
——都说学习教育时间落实难,他们严格落实“口袋书”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规定,计划、准备、授课、活动、讨论、总结6个环节,一个不少。
——都说装备保养复杂挂一漏万,他们严格靠落实“口袋书”里的武器管理规定,随车随炮工具一件不缺,器材附件一个不少……
带兵人都知道,这些指标看似简单,全部落实着实不易。在228高地,记者和三营营长王宏群聊起这些事儿:
“士兵148条、分队军官365条、首长机关200条,官兵们背记这么多条条没有怨言吗?”记者问。
“要说人人理解,毫无怨言,那不是事实。大家首先的感受是:背得真辛苦!苦不堪言。”王宏群接着说,“可是我告诉战士们,包饺子虽然麻烦,但是过年时谁家不吃饺子;背条条虽然辛苦,但是身在军营哪能不熟记军规。”
所以,这里的官兵背记军规,就像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一样自然而然。他们按岗位各取所需,一条条学,一条条背,年初到年尾,从连队到旅里定期考、随时查,直到法规制度融入每个官兵的血液。做到不仅知道了,记住了,而且学懂了,觉悟了,真正进入了思想和工作。官兵们比喻:这是打一场思想穿军装的持久战。
对此,王宏群的感受是苦尽甘来:“以前我是炮兵连长,提副营时曾干过两年生活服务中心主任。这两个岗位,一个管大炮,一个管吃喝,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我在生活服务中心的岗位上同样干得挺好。”
“说起来,是法规和制度帮了我大忙,我也没有动别的心思,就是熟记法规制度,对照着一条一条抓落实。结果,上至旅领导,下至营连司务长,都夸我挺内行,怎么看都不像是从一个炮兵连长改行过来的。”
说到这里,王宏群若有所思:“今天的战士最服啥?不是带兵人嗓门大、个头大,而是入情入理按法规制度说事办事。都说要提高能力素质,其实按法规制度办事是最重要的素质。这本事、那本事,其实不折不扣落实法规制度是最好使最管用的本事。”
三问“军规148条”:科学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哪里——
把落实法规制度当日子过
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士兵到分队军官和首长机关,如果这是一个兵成长的经历,那么他要背记得军规多达713条。为此,记者直言不讳问旅政治部袁其斌主任:“这样做行得通吗?有必要吗?是不是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我也这样反问过,而且从上到下都听过这种疑问。虽说这么多条,并非强制人人背记的滚瓜烂熟,但这样抓真的有必要吗?”袁主任向记者讲起,去年带部队赴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从“他山之石”得到的启示:“来自不同国家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靠什么管?靠的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技术标准,足足几大本,加起来上千条,规定到具体细节。粗看来很繁琐,细细琢磨很实用。因为每条都是你该知道的,必须做到的。你要做好的就是执行。我看,这和我们要求背记法规制度,也许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当落实法规制度“习惯成自然”,许多这难那难就变得不再难:
工作难免有漏洞,这里一人出漏洞,大家会来堵漏。一次,副旅长孙彦波从保密室取了一份文件,刚看一半临时有事出去了。下班后他才想起办公桌上还放着文件,赶紧往回赶。不料,文件已经不翼而飞。就在他急得团团转时,保密员杨于盛推门进来:“报告首长,下班时我看您出了营门,就来取走了文件收回保密室了。”孙彦波连声称谢,从此他借阅保密文件再没有遗忘及时归还。
带兵难免遇难题,遇到难题找法规,用法规解难题最管用。去年,有个得了慢性病的战士,父母听说儿子要退伍时赶到连队不让走。这个战士一时没了主意。连队干部一边对战士父母热情接待、细心照料,一边找来国家和军队有关安置伤病战士的政策法规,耐心解读。在法规和政策的说服下,这位战士的父母很快想通了。3天后,他们带着儿子离开时说:对不起,因为不了解国家和军队的政策,让你们操心了。
近6年,炮兵旅换了3任政委,一棒接一棒往下传的“秘密武器”是3句话:知法懂法是每个官兵的基本素质;依法办事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抓好法规制度落实是领导机关的基本职责。
“其实,这3句话讲的是一个理——把落实法规制度当日子过”。品味旅政委代照仁这句话,记者不禁想起企业界的名言:靠一个好企业家,只能保证企业30年不垮。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才能造就“百年老店”。因为好的文化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凝固在每天的日子里。长期不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真正把法规制度落到实处,最终形成的是一种自觉的法规意识和稳定的军队建设文化。我们有了它,就是栽下了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