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中士班长曾?铨:勇闯信息战场的特战精兵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8-21

曾?铨在训练中。王 旭

    当兵就当英雄兵。

    ——题记·摘自曾?铨日记

    [人物档案] 曾?铨,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特种作战团中士班长,2004年12月从福建古田入伍,精通狙击、跳伞、潜水、格斗、攀登等30多种技能,掌握19种信息化侦察装备,18次在上级组织的特战比武中夺冠,创下部队特种训练多项纪录,先后被评为集团军“十大先锋人物”、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全军优秀侦察士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科尔沁草原暗夜伞降改写我军特种作战训练历史

    去年8月,科尔沁草原,秋风萧瑟,夜凉如水,大军云集。沈阳军区组织某集团军首次开展的基于信息系统陆空联合作战演习正在紧张进行,前来观摩的总部领导、专家一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漆黑的夜空。

    搭载特战分队的直升机如幽灵一般穿过夜空到达预定作战地域,8名披戴我军新型单兵信息系统的特战精兵,在“无地面标识、无对空引导、无气象保障”条件下,从400米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上纵身跃下,向“敌”后勇猛穿插。他们借助一套由腕式终端控制,具有动中通信入网、信息接收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微型战场电视传输、能与上级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的先进信息系统支持,忽而向上级及时报知所侦察到的“敌”指挥所、雷达站、电子干扰站等重要目标方位数据,忽而通过无线网络系统引导空中火力对发现的装甲目标实施攻击,并及时报回打击评估效果……

    带头上演这幕信息化条件下特种作战活剧的就是特战精兵曾?铨。

    这一跳,历经生死考验才实现。去年7月,曾?铨随团队在科尔沁草原安营扎寨,在全军率先开展夜间400米低空“三无”条件下伞降训练。当团领导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研究如何完成这项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训练任务时,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曾?铨最先站出来:“我敢跳!”

    一个月后,他们迎来第一次夜间实跳考验。曾?铨跳出机舱时,意外出现了:主伞无法打开!1秒、2秒、3秒……此时已下降距地面不足250米,死神在疾速逼近。千钧一发之际,曾?铨果敢镇静,及时打开备伞安全着地……在场的跳伞专家说:“太险了!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成功处置险情,军内外跳伞史上罕见!”

    近年,为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挑战,曾?铨在苦练传统作战本领同时,努力实现从传统特战精兵向信息化作战精兵转型,不仅精通狙击、跳伞、潜水、格斗、攀登等30多种技能,创下部队特种训练多项纪录,还钻研信息化作战、掌握了部队装备的19种信息化侦察装备,提出搞好部队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等10余项重要建议,为提高部队体系作战能力作出突出贡献。

    信息化战场挑战让特战精兵改变传统英雄观

    在部队向信息化转型之前,曾?铨崇拜的是电影《冲出亚马逊》中的特种兵英雄。

    8年前,他怀揣当英雄的梦想,从福建老家走进北国特种兵军营。然而,当他经过刻苦训练,最大限度接近自己的英雄梦时,却突然发现,必须对奋斗目标做出新的修正。

    那次演习,他奉命执行战场侦察任务,凭着高超的伪装技术,他们在距“敌”指挥所不远的山坡上藏了3天。然而演习开始后,他们却接连碰到难题,一是由于“敌”拥有先进侦察手段和严密战场警戒措施,他们无法像以往那样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定位;二是“敌”释放强烈电磁干扰,使他们的情报信息无法及时传回。

    万般无奈,曾?铨想出两个临时应对之法,他先试着把随身携带的测距仪与定位器用数据线连起来,这样也可以对重要目标进行定位;而后,他又根据以前在网上看到的资料,设法摸清了强电磁干扰的规律,及时传出信息……

    虽然靠平时掌握的电子知识完成了演练任务,曾?铨却第一次强烈意识到:光凭传统特战本领,很难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有效履行使命。信息化战场的真正英雄应该是:“钢铁硬汉”+“芯片精英”,传统的特战精兵,应该尽快升级转型。

    英雄观的转变也使曾?铨在行动上有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变化——

    在特战训练场上,他依旧是“拼命三郎”,继续挑战着特战训练的种种极限。然而走下训练场,他却抓住点滴时间,开始刻苦学习未来作战所需要的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在不长时间里,他阅读了《现代战争与信息化》《复杂电磁环境》等相关书籍资料,掌握了视频编辑、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信息应用技术。

    当年新兵训练结束,他为实现当英雄的梦想,坚决不去拥有众多高新技术装备的特种侦察营,而是选择到能够练格斗、跳伞、潜水硬功的特战营。现在,他却寻找各种机会往特种侦察营钻,请战友教自己掌握侦察雷达等信息化装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知识。

    每当听说部队列装新的信息化装备,他都想方设法要先学一步。去年他随部队去科尔沁草原参加陆战场侦察分系统联调联试和联合作战演习。听说总部给部队下发了几套最新型单兵信息系统,他立即报名参加技术培训,在全团特战骨干中最先精通了这套装备操作要领。随后,他又担任教员帮助更多官兵掌握了新装备。他还通过实践向装备生产厂家提出了10多条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特战精兵种种“奇思妙想”带来作战能力跃升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在特战训练场上以硬功称雄的曾?铨,在团里信息化装备“技术圈”也“走红”起来,因为他提出的种种“奇思妙想”常常能给作战能力带来意想不到的跃升。

    一天,曾?铨突然向军士长于凤斌提出:“你们操纵无人机侦察都是单机作业,有不少局限,为什么不把两种无人机编队作业,互补长短?”这个新鲜想法一下让于凤斌开了窍:在编两型无人机的确各有长短,一个续航时间长,侦察地幅大,但图像分辨率低;另一个图像分辨率高,但侦察地幅有限,如果编队作业确实可以互补长短。但技术上行得通吗?经过地面和空中反复实验,证明这一做法可行。于是在联合作战演习中,首次实施双机编队侦察,情报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前年春天,特种侦察营为提高夜间侦察能力,成功地把车载战场电视系统和热成像仪进行“嫁接”,使原本不具备夜视功能的战场电视也能拍摄到清晰的夜间战场图像并进行远距离传输。就在大家为这项成果高兴时,曾?铨突然提出:“为什么不把新配发的便携式战场电视系统也和热成像仪搞个‘嫁接’,这对提高夜间机动侦察能力不是更有价值吗?”在场的几个技术骨干都说不可能,因为车载战场电视系统和热成像仪联在一起技术上行得通,而便携式战场电视系统和热成像仪在技术上无法联通。但曾?铨一句话就改变了大家的想法:“现在有一种能把两者联接起来的新玩艺儿,只要把数据线改造一下就行,何不试试。”大家按照曾?铨的提议一试,3天后就成功完成了便携式战场电视系统和热成像仪的联接。

    曾?铨认为:学习钻研信息化知识,最重要是要把它转化为作战能力。为此,近年来,他在高标准完成特战专业自身训练和本职工作同时,还时时处处留心运用所学的信息化知识解决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遇到的各种问题,用行动推动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前两年,一种新型侦察雷达配发连队,参加接装培训的雷达班长王春磊发现新老两代的装备各有优势,如果能将它们组网运行,侦察能力就会大增。曾?铨对王春磊的想法大加赞同,自费给王春磊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同时给相关厂家打电话提建议,厂家技术人员开始并没有予以重视。曾?铨就利用探亲休假的机会和王春磊一起到厂里,向技术人员详细说明自己的想法,厂家被他们的执著感动,答应给予技术指导。两个月后,曾?铨和王春磊在厂家的帮助下,成功使两代雷达实现组网运行。

    一个特战精兵成功转型加快了一个团队的转变步伐

    曾?铨的出现,像一条“鲶鱼”搅活了特战团的一潭水。

    最先受到“刺激”的是这个团的基层干部。去年,为提高特种作战指挥效能,上级给团里下发了车载和便携两种营连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为帮助基层指挥员尽快掌握新型指挥装备,团里专门组织了集训。然而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在集训结束后的考核中,夺得第一的竟是没有参加集训、以战士身份主动申请参考的曾?铨。

    原来,正在搞伞降训练教学的曾?铨听说团里搞新装备集训,就找到在团里负责教学的连长李贺,请他在组织干部训练之余也抽点功夫教教自己。开始李贺以为曾?铨只是心血来潮,学个两三天,简单了解一下就会罢手,没想到他竟然坚持了两个月,每天晚上都缠着李贺练到半夜,硬是把这套系统学透了、练熟了。看到一名普通战士运用新型指挥信息系统比自己还好,一些原来对集训不够重视的干部再也不敢掉以轻心,训练很快有了新的提升和突破。

    当然,受曾?铨影响最大的还是这个团的士兵。优秀特战兵王志强曾经也像过去的曾?铨那样,以“一根绳子一把刀,擒拿格斗无敌手”为自豪,传统特战本领样样过硬,但对学习信息化知识却兴趣不大。曾?铨就和他一起学习,帮他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给战争形态带来的巨大变化,向他介绍各种信息化装备的先进性能,使他转变了观念,开始注重学习、钻研信息化知识和装备。由于素质全面,前年王志强经过残酷的竞争被选送到土耳其宪兵学校参加特种兵集训,不仅被评为全优学员,而且获得荣誉勋章。如今在特战团,已经有愈来愈多的战士像王志强那样开始以曾?铨为标杆,向新的目标登攀。在曾?铨带过的士兵中有21人当上了班长,有13人入选了团队骨干人才库。

    在解决信息化作战难题时,曾?铨常常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创造性思维,带动部队训练实现突破:

    ——团里组织夜间侦察训练,他通过拍摄的侦察实况验证,目前部队常用的防红外伪装网容易被先进夜视器材发现,但大家讨论来、商量去也想不出改进办法。曾?铨又来了牛劲,他反复研究微光夜视仪工作原理,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降低夜视器材反射率的方法,伪装效果很不错。在他的带动下,连队官兵先后总结梳理出8个方面13种夜间侦察、反侦察的新办法。

    ——团里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系统综合集成联调联试演习,许多复杂技术问题,参演的指挥和参谋人员都是头回碰到,缺乏处理经验。本来,曾?铨和其他战士只是担任现场服务保障工作,可他却一干完自己那摊工作,就凑到联调联试的指挥信息装备终端前,利用平日积累的信息化知识帮助指挥和参谋人员想点子、解难题。结果,他贡献的信息发送路径快速选择等办法还真帮了大忙,使团队负责的特战分系统顺利与全系统实现联通,较好完成了演习任务。

    在中国军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历史进程中,这名普通士兵正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独特的方式助推着加快转变的步伐。

 

    短评:

    转变从“兵”转起

    当曾?铨这个信息化时代新型士兵出现在我军演兵场时,许多人都觉得眼前一亮。人们为这个普通士兵在信息化转型道路上取得突出进步感到惊讶的同时,更深刻认识到: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重视发挥士兵的作用,转变要首先从“兵”转起。

    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过程中,士兵的转变是重要一环。士兵是战斗力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战斗力生成的主体,转变只有从最基本的要素抓起,引导更多的士兵像曾?铨那样尽快提高自身信息化素质,整个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才能从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飞跃。

    士兵身处操纵、维护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的第一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旦和相关信息理论、技术结合,便会有效服务部队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许多新入伍的青年士兵信息化素质水涨船高。加之,青年士兵普遍富有创新精神、对信息化拥有浓厚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这种潜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可以大胆预言,只要各级党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士兵,帮助他们深刻认识自己在这场转变中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激发他们的热忱和创造精神,就一定会有更多像曾?铨那样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要求的新型士兵站到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