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班长何贤达在执行导弹发射训练任务。王 杰摄
职务不高,口气倒不小——面对记者,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一营一连一排一班班长何贤达放出豪言:要带出“第二炮兵第一班”!
打铁还需自身硬。百万军中一兵卒,他的底气从哪里来?
手头一份何贤达的简历,密密麻麻的文字让记者肃然起敬:入伍15年,12次夺得军事技术比武第一名,入选“第二炮兵士官专业技术尖子人才库一级库”,荣获首届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是第二炮兵第四届“十大砺剑尖兵”中唯一一名战士……
记者渐渐看出了门道:何贤达与“一”字结缘。
他呵呵一笑:“当兵就当‘第一兵’。”
1998年,新兵刚下连,作为转载号手的他,盯上了一年后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短短5个月,他就掌握了吊装导弹的所有技能,将全旅“第一吊”的桂冠收入囊中,最终走上了十里长街。
更叫绝的一幕,发生在2000年8月。发射一营执行检验发射任务首发成功后,担任1号手的军官因事离队。没想到前脚刚走,再打一发弹的命令就到了。
临战缺将,何贤达主动请缨,无论是专业理论背讲、模拟实装操作,还是常见故障处置,无不对答如流,应对自如。
现场指挥员大吃一惊:转载号手懂发射、会操作,实属少见。更何况,当时的1号手都由高学历干部担任,一名战士能博得一席,更是闻所未闻。
他有所不知:何贤达一直在偷偷加练“1号”。从阅兵场归来,何贤达暗暗立誓,要亲手将导弹送上蓝天。
自此,何贤达被正式定岗为发射1号手,戏剧性地完成了由“第一吊”到“金手指”的转身。如今的何贤达,已经成长为全旅响当当的导弹发射“男一号”。
“男一号”有多牛?战友们扳着指头,如数家珍般列举班长的“数字新闻”——
他勤钻研,善创新。先后参与编写《地测系统自检规范》等14个操作规范,主持研制两车快速定位装置等9个科研革新成果,在基地部队和第二炮兵推广。
他当尖兵,打头阵。从军15载,26次参加重大军事任务,4次发射实弹,50余次排除装备故障,经他检校参数的导弹“指哪打哪”,发发精确命中。
他业务精,能力强。精通测发控、吊装、供气、电源、液压5个导弹专业,40多次为军委、总部、第二炮兵首长进行实装操作汇报演示……
然而,何贤达最珍视“班长”这个称呼,最看重“兵头将尾”这个角色。
何贤达所在的发射一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营”荣誉称号,他所在的一连,被第二炮兵授予“科技练兵模范连”荣誉称号,这让他从走上班长岗位那天起,就萌生了一个大大的梦想:把一班带成第二炮兵部队最“牛”的班!
上任第三天,他给自己制定了“带兵约法三章”:列兵,要在全连同年度兵中成为最好;上等兵,要在全营同年度兵中成为最好;士官,要在全营同岗位兵中成为最好。
此言一出,全旅轰动。“第一兵”带“第一班”的故事,不断演绎出精彩剧情。此间,他颇为得意的一笔,是创造了该旅“新兵打实弹”的新纪录。为了缩短导弹号手成长周期,何贤达自创“心理技能交叉训练法”对新兵实施专项训练。最终,3名接触导弹专业只有3个月的新兵脱颖而出,成功发射两枚导弹。
由于成绩突出,他带领一班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深情勉励。
无上的荣耀、巨大的鼓舞,如高擎的火炬照亮何贤达贴在床头的那句格言:“瞄准第一,从零开始,豪情出征。”
“第一兵”带“第一班”的故事,还在延续精彩……